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间永念一青天(原创散文)

(2011-05-28 18:46:08)
标签:

包河

宋体

包公墓园

遗骨

杂谈

 

 

正气慑王侯,铡恶除奸传万世

遗风昭日月,蜀山淝水庆重光

 

民间永念一青天(原创散文)

 

 

    春末一天下午,我陪远来朋友于老师游览包公园。合肥包公园是为纪念北宋著名清官包拯而建,是国家 4A级旅游景区,位于合肥古城东南一段护城河上。主要由包公祠、包公墓、清风阁、浮庄等景点组成。现在,我们从包公祠出来,沿着风景秀丽的包河南岸往东步行约5分钟便到了包公墓园。

    包拯(9991062),北宋庐州合肥人,字希仁。天圣进士;仁宗时任监察御史,建议选将练兵,以御契丹;后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官至枢密副使。知开封府时,以廉洁著称,执法严峻,不畏权贵,当时称为“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包公墓园埋葬着包公及其妻、子、媳、孙的遗骨。墓园地下有地宫,地上有照壁、石阙、神道、享堂、石雕群、神门,还有由全国100多位当代书法大师的真迹组成的书法碑廊,并以石雕、砖雕、木雕、竹雕形成创作了许多包公政绩图。有楹联曰:“铁面贮黄泉,清声远播,墓侧常开三宝铡;赤心化紫气,明镜高悬,民间永念一青天。”

    步入墓园,但见青竹郁郁葱葱,包河碧水蜿蜒。走神道,看石虎石羊石人肃立两侧。朋友疑问:两侧石刻何以南高北矮?导游解道:重文轻武,文高武低。我们走过石阶,便是包拯享堂。享堂是专供祭祀活动之用。我们伫立享堂正门前,读两侧抱柱楹联:“正气慑王侯,铡恶除奸传万世;遗风昭日月,蜀山淝水庆重光”。

    过享堂,就见耸立的包公墓——青石为台,天圆地方。忽然想起前见楹联中的一个“庆”字来,原来“庆”字内涵着故事,是点出合肥人重建墓园的欣慰之情。包公墓原在合肥东郊大兴集,是合阳县令潘友文于1099年修造,但在金兵入侵时被焚。当代19734月,有单位征地,于是,文物工作者星夜抢挖,在连绵春雨里,人们看到这墓葬空无一件值钱的物品,足可见其廉洁无私。虽然墓葬“一贫如洗”,但破碎的墓志盖上“宋枢密副使赠礼部尚书孝肃包公墓铭”一行文字,足使人对这平淡无奇的古墓肃然起敬。包公遗骨已成粉状,仅存少数头盖及四肢骨。按包氏后裔意见,包公及其子媳等十二座古墓中的遗骨分别装进木箱,运回包公老家肥东文集公社龙山大队埋葬。当包公第三十四世孙包遵元率人将遗骨运到文集时,遭到公社头头挡驾。包遵元只好将包公及其子媳遗骨又拉回家里。1975年冬一深夜,大雪纷扬,包遵元等一行人再次潜上龙山,将包公遗骨偷偷下葬。时至1985年,国家和省市政府投资二百多万元,将包公及亲属遗骨移至市内包河边,至198710月,墓园顺利竣工。

    在包河东南的松柏丛中,是包氏遗属墓群。左为夫人墓,右为长子长媳墓。柏树苍翠伞盖下,我们见立一碑,谓之包公遗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其书为赵朴初先生墨迹。在导游引领下,我们由西步入包公墓地宫。地宫通道一色石砌,长数十米,仿古灯笼照明与仿宋代莲花造型石刻的通风孔别具一格。壁上有石刻画像,为民间传诵的包公故事。地宫外室,居中安放大型包公墓志铭,其铭文:宋枢密副使赠礼部尚书肃孝包公墓铭。原来包公是二品相,死后才追封为一品相。地宫内,石刻棺座上安放重漆油刷、光可鉴人的包公棺木。据导游介绍,这棺木的由来却又是一段动人含情的故事。

    1985年重建墓园时,因金丝楠木包公原棺已毁,于是工作人员南下北上,几经寻访,终于在福建漳州一林场找到合适的木材。但七十多岁的林场承包人执意不允,待出示证明,言要为包公重造棺木时,老人无言。片刻,他喊来七个儿子,一同上山伐木,再三表示要多少都行。工作人员即选取上等楠木,并按价要付款给老人时,老人坚决不收。只听老人含泪道:“我叫包浩源,是包老爷第三十三代后裔。祖籍父老为包老爷营造墓园,功德无量。我一分钱也不能收!只是我不能回去亲身祭扫,请代我向包老爷鞠躬啊!”真乃巧合!

    边门出口处,我们看一块“铁面无私”的门眉匾额,恰是包公一生之写照。出得墓园,南边芜湖路宽阔,车水马龙,一派欣欣向荣景象;北边包河清影,有小荷尖尖出水,夕阳落入水中,煮红一水灿烂。(1700字,2011420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