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听二泉映月(原创散文)

(2011-05-27 17:25:15)
标签:

阿炳

无锡

《二泉映月》

宋体

《昭君出塞》

杂谈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我听二泉映月(原创散文)

 

 

    今晚没有月,但我放一曲《二泉映月》便有了月。这月如水,漫上二胡的琴弦。这弦上的水,可是瞎子阿炳的一把清泪?弦流幽幽咽咽,漫这浩月凉凉,悬挂眉睫。于是我便幻见那清晰隔世的惨淡月光下,一个消瘦的男子,头戴破毡帽,足着烂芒鞋,一身蓝布衫,空洞一双眼,肩背一面琵琶,左肩一把二胡,右胁夹着前面老媪伸给的小竹牵,从青石老街深处踽踽而来,咿咿呜呜,凄凉哀怨的二胡声便抛洒于万家灯窗。

阿炳,原名华彦钧(18931950),民间音乐家;因疾失明,苦研乐曲,创有270多首民间乐曲,留存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六首。尤其二胡曲《二泉映月》,浓缩了阿炳一生苦难而又执着追求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无锡惠山脚下的“天下第二泉”边。一个中秋夜,小阿炳和师傅泉边赏月,听泉,他听不出饱经沧桑的师傅泉语。后师傅去世,阿炳患疾失明,只好卖艺度日。又一个中秋夜,阿炳被牵着又一次来到二泉边,经历了人生磨难的他听泉,便就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了深沉、伤心、激愤和倔强。于是他拉弓抚弦,一如二泉月光漂泊——轻弓舒缓叹息;中弓起伏不平;满弓恬静哭泣;快弓激荡呐喊。月啊,总有阴晴圆缺;红尘中人,总想破解升起落下的内涵。于是,阿炳五指引弦,扑一扑风尘,落一落霜华,披上苍苍胡琴的披风,想象月落月升的意境…… 就这样,一支不朽的世界名曲诞生了。

    阿炳的音乐征服了世界,美国、德国、法国等交响乐团都演奏过《二泉映月》,日本著名音乐指挥家小泽征尔说:“这种音乐只应该跪着听!”。阿炳,一个街上的流浪者,他究竟有着怎样悲凉的人生传奇?阿炳的父母很早就去世了,他从小被过继给本地雷尊殿的当家道士华清和当儿子,成了一个小道士。华清和号雪梅,是无锡东亭镇人,中国乐器样样通。阿炳从小就跟华清和学习音乐。本地流行的乐器,他也几乎样样都会。华清和去世后,阿炳继任雷尊殿的当家道士,但他参加当地的吹鼓手乐班的演奏,被道士们认为是有失道家尊严,由此被逐出师门;又独自街头演奏,又被排挤出乐班。从此,阿炳就成了无锡街头的流浪艺人。阿炳30多岁时患眼病,结果失明,后被人们称为“瞎子阿炳”。

   《二泉映月》在流淌,似月在胡弦的颤抖中徘徊、纠缠,又捧起阿炳一颗凄凉的心砸向那清冷的泉水。我何以喜听《二泉映月》?因为它坚守着注重情深、着意传神的艺术法则,曲有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旷野意境和大美神韵,即明月松照的清高,清泉石流的磊落,发人联想,令人回味。现在,我听《二泉映月》,感觉他人生坎坷而怆然涕下的叹息,感觉他月光静水流深的倾诉,感觉他势不可挡的力量尽管是颤抖着,但毕竟滑动流泻出他对命运的抗争,和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今晚没有月,但我放一曲《二泉映月》便有了月。于是,我便想象那个年代漫长而孤寂的黑夜,和阿炳如鸟沉沉飞过的亮弦;于是,我便在月光里数着阿炳的弦符,数着阿炳落指的痕迹......1300字, 2011527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