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文/张铭媛

侯传杲,圈里人爱称呼他为“杲哥”,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名字是“横店共和国办公室主任”,顾名思义他负责接待。因为他热情好客,朋友们有事情总爱把他当成根据地。我问他,生活中最大的爱好是什么?他不假思索地说:“助人为乐啊,帮助别人。”聊天中,侯传杲的幽默似乎成了他独有的表达方式,随和直爽的性子和他银幕上塑造的各类角色形成鲜明对比。作为演员,从1990年出演《封神榜》至今,侯传杲塑造了《红色康乃馨》中的刘志明、《血色玫瑰》中的藤田一郎、《小爸爸》中的车店老板、《新雪豹》中的周继先等上百个鲜活的角色形象;作为制片人,投资制作的第一部电视剧作品《血色玫瑰》便引起不小轰动。近日由其优盛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制作的《探王》《绝杀五十六》《山河同在》三部大戏陆续杀青上映,延续了侯传杲打造战争历史题材剧的主打风格,因为他说英雄情节和家国情怀是他的梦想,是最带劲的。
三部新作延续抗战题材,展不屈的爱国情怀


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的侯传杲,自拍摄《封神榜》开始,25年来活跃在影视银幕上,参演的剧目达百部以上。他的表演不留痕迹地将人物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当我问他演戏是否有节点时,侯传杲特别坦然地说:“当然有!我记得当时和陈道明搭档拍《胡雪岩》时,前一天背好的稿子,到了现场全忘了,紧张得脑子一片空白。一直到后来拍了很多部戏,我还记得跟徐帆合演了《越走越好》,感觉整个人的状态才彻底放下来,也找到了表演的信心和方法。”侯传杲说在他的世界里,演戏所追求的是艺术家的高度,而不是艺人,把表演当成科研一样研究,思考,才能对角色的理解和把握达到一定的境界。
在侯传杲的摄制剧组里,有很多演员都是生面孔,其中不乏刚毕业的年轻演员。侯传杲说:“我愿意和学院派合作,我看中他们的实力和演技。他们上四年大学不是白上的,非常不容易的,我们在一起探讨作品都特别深入。”而面对当下的颜值话题,侯传杲的抵制情绪油然而生:“我不知道是谁发明的这个词?什么颜值,什么小鲜肉,我不知道这都是什么导向?最起码我觉得做演员不应该只依靠这些。”侯传杲直言,如果说做公司、做影视剧最大的梦想是文化植入,让外国、让世界了解中国人的博爱、包容和文化积淀,那么他当演员最大的梦想就是一步一个脚印,这样积累起来的东西才是真的,才是自己的,才不会有一天化为泡影。
乐善好施,最大的资源是朋友

“横店共和国办公室主任”这个称呼侯传杲自己还是很乐意接受的,因为他朋友多、路子广、随和直率的性格让大家有事都愿意找“杲哥”。前几天在横店,侯传杲碰见一个17岁的小孩,因为喜欢拍戏所以就当了群众演员。“群演是很辛苦的,一天百八十块钱还不能说都有保障。突然有一天他跟我说,‘哥,我快饿死了。’我当时就给他转了钱,因为只是一面之缘,我不知道真假,但是毕竟开口了,不帮忙自己心里过不去啊。”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导致作为一名知名演员、影视公司的大佬,每当家人问他,‘钱呢?’他总说钱在路上呢。这让我想起了他的个性签名: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
有一句话说得好,得益于什么必将受制于什么。25年来,侯传杲将他的时间和心血都扑在了演戏和剧目上,对家人的亏欠便成了无法弥补的遗憾。如今女儿已经年满18岁,小时候问妈妈:“爸爸为什么天黑才回来,天黑了又走?”这成了侯传杲心里每每想起的辛酸。对父母亦是如此,打电话成了侯传杲对父母最多的问候方式。侯传杲说:“现在还好,我家住在杭州,如果在剧组拍戏,我的父母会来剧组玩,不拍戏的时候我就会带父母在浙江周边玩玩或者走出去旅游。”说到亏欠,妻子的付出才是侯传杲最大的亏欠。侯传杲说:“我和妻子在一起20多年,没有红过脸,平常包括我还有身边很多朋友都称呼她‘妈妈’。我这东北人的硬朗也被妻子江南女子的柔情改造了不少。没有家人在背后默默的支持和付出,我也没有今天的小小成绩。” 

前一篇:对话傅东育:放下,是更深的解脱
后一篇:专访侯传杲: 朋友是最大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