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话傅东育:放下,是更深的解脱

(2016-01-29 14:40:47)
标签:

杂谈

文/张名媛
对话傅东育:放下,是更深的解脱
  傅东育曾执导《梧桐雨》《谢谢你曾经爱过我》《无罪辩护》《医者仁心》等颇具影响力的作品。电影作品《西藏天空》更是在2014年囊括了各大电影奖项,在西藏拍摄的两年,让他受到了佛教的熏陶,此次《少林问道》的拍摄也延续了其个人风格,为作品增加了不少人文情怀。《少林问道》是一部内外兼修的作品,力求达到观赏性和思想性的高度统一。精彩的武打动作戏其实是这个作品的形式包装,是外化的表现形式,通过剧中人物关系和情感的推进,最终阐述的慈悲和智慧等人生感悟才是作品的重中之重。对话傅东育:放下,是更深的解脱   剧中,周一围扮演的程闻道与郭晓婷扮演的李蓁蓁因为被满门抄斩一个出家,一个沦为官妓,并相约为此生唯一的目的而活,那就是复仇,最终程闻道潜修佛法和医术,放下了心中的仇恨,因为仇恨最后的解脱是自我解脱而不是杀人。而郭京飞扮演的将,一生爱着李蓁蓁,为她不惜越狱杀人,倾其所有,他问女子,在你眼里我是不是很贱?女子说,在一个妓女面前,还有谁比自己更贱?你对我的好,我来世再报……傅东育说:“僧最后学会了放下,儒身上更多是一种担当,将则代表了质朴的世俗的情义。人生总是随着不同境遇的改变而改变,不能改变的就是内心的那份坚定和死守,这部片子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讲了一个字‘禅’,是人内心对世界的观感,人的内心怎么调适自己的状态,人是需要一些根本性的东西才能立足,这个东西往大了说是信仰,往小了说是内心的一种关照。这种禅意最本质的东西就是慈悲和智慧,慈悲和智慧的外化便是解脱和放下,我们约束自己,放空自己,人生如果能这样度过,将是美好的,所以我主要是通过一僧一将一儒一女子来表达应该怎样面对我们的生命。”
对话傅东育:放下,是更深的解脱
 追求武打画面逼真的痛
  作为一部讲述少林故事的古装武打戏,武打场景必然是表现形式中的重头戏。傅东育坦言自己并不太喜欢完全吊着威亚飞来飞去的飘逸感,而是更喜欢韩片那种刀刀见血打斗的真实痛感,说白了一拳头打过去,画面的质感必须是写实的。为了追求逼真的效果,有时候一场20分钟左右的打戏,要拍一个多星期,每一个动作的着力点都必须精准无误,能自我完成的武打画面,也决不允许上演员替身,所以在剧中,打斗的画面大多是演员真实的表演,这也是电视剧极具观赏性的一面。对话傅东育:放下,是更深的解脱   这部作品的另一特点就是剧中台词的文艺化。傅东育说:“这应该是个人喜好吧,戏剧化的语音不仅仅是台词,更像道白,比如张志坚念得‘我以为我已经没有了软肋,你却卸掉了我所有的盔甲’我觉得台词到了这一步,只能用这种方式来表达情感和意境了,这是残酷的厮杀打斗之后的情感升华。”对话傅东育:放下,是更深的解脱   编剧张晓峰是傅东育上海戏剧学院的大学同学,剧本中不少禅意的表达吸引了傅东育,最终促成了两人毕业至今的首次合作。而第一次尝试古装戏,令傅东育也有了很深的感悟:古装戏相比现代题材形式感和戏剧性更强,也更加能够具有张力的表达作品的情感和画面,很过瘾。对话傅东育:放下,是更深的解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