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蚀不止赚
(2010-08-27 16:13:46)
标签:
基金理财交易规则投资者巴菲特财经 |
分类: 隨想隨写 |
原网志日期:2010-07-21 09:30
最近投资市场阴晴难测,不少朋友都表现得手足无措,细心分析他们的困难后,发现问题多出于心理因素。
股神巴菲特说:「在投资上取得成功和一个人的智商并无关联。只要你的智商在125以上,或者这么说,只要你有普通的智力水平,那么,你已毋须担心自己的投资能力。你最需要关心的,是控制住自己不时会有的冲动。这种冲动会让人在投资时陷入困境。」那什么冲动会令我们陷入困境呢?
首先考虑以下情况,有两项投资选择:A)总是亏损$300;B) 4成机会打和,6成机会蚀$500,你会选择A还是B?只要作简单运算便知A的预期亏损跟B一样,理性上A和B是没有分别,但是统计结果却显示B最多人选择,为什么呢?
以上现象称为亏损厌恶(Loss Aversion)。怎么是亏损厌恶?就是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利润和亏损时,损失较获利令他们难以忍受。研究指出,损失一笔金额所承受的伤痛,便需要把该笔金额翻两倍半才能抵销。这听起来有点可笑,除了自虐狂,有谁会喜欢亏损?亏损厌恶是人类的本性,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不过在股票市场上,亏损厌恶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决断力。打个比方,一位有完善交易规则的投资者,遵守交易规则损失一万元跟违反规则「错失」一万元获利机会比较,虽然两者都失去了一万元,但前者的「肉赤感」较后者强烈2.5倍。为了回避这种输钱的不良感觉,不论是专业或散户投资者都经常不自主地违反交易规则,令自己进退失据、陷入险境。
我们渴望获利,讨厌损失,但投资本身就意味存着风险(即使持有现金也是一种投资,可能面对贬值风险),这种矛盾使处分效应 (Disposition Effect) 一直干扰着我们的投资决定。处分效应跟亏损厌恶一样,也是一种认知偏差,由于害怕得而复失,投资者对有些微利润的股票好像接到烫手山芋,急不及待先沽而后快。相反,对于亏损的股票都拒绝面对现实,就算当初买入的目的只是想搏一次短线升幅,但事与愿违亏损扩大后,便无眼睇收入柜桶底,更为自己找借口,认为一日未沽亏损都只是账面数,一定要等到回本才作罢,往往短炒变长楂。最后,沽掉的股票反覆创新高,被逼留着的却越跌越有。
以上两种心理陷阱可以说是投资者最常遇到的敌人,因此不少投资大师在操盘规则上,都把「止蚀不止赚」(Cut Loss Short,Let Profit Run)列为第一天条。慢着…我们明白巴菲特和他的拥虿都认为「止蚀」是愚不可及的,这例外有机会再讨论。对于我们这种IQ只有100多一点的平常人,「止蚀不止赚」的风险管理策略便显得十分重要。根据我们过往研究,在一个随机发出买卖讯号的系统中,坚守「止蚀不止赚」规则便能把输赢50/50的机会率提高数个百份点优势。当然,仍然陷于亏损厌恶和处分效应迷思的投资者,落止蚀盘便可能要几番争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