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作《芝麻叶》发2025.7.7《信阳日报》“百花园”。谢谢杨柳老师!

标签:
杂谈图片文化情感教育 |
分类: 网文转载 |
芝麻叶
周明金
又到了吃芝麻叶季节。
街市地摊上,随处可见或搦成团码放在篮子里,或漂在水盆里焯过水的芝麻叶。价格不贵:一块钱一团或两块钱一团。老年人买三两团尝尝鲜。也有青年人为了食疗,多买些回去晒干,囤积常吃。
卖芝麻叶的也都是老年人,他们挣钱不容易,赶上吃芝麻叶季节,便不会放过这个打芝麻叶换钱的商机。自己家种的毕竟有限,多数是打别人家的。打芝麻叶,与暴力无关,或是纤细的女人手,或是粗大的男人手,或沧桑的老人手,拇指与食指配合,自上而下一片一片掐下来,一气呵成。一棵或四五片,或六七片叶子便收于手中,放进袋子或篮子里。
打芝麻叶,要讲究时间和度:芝麻棵顶端还在开花时不能打,打了会影响芝麻后期坐果和籽粒;打芝麻叶不能超过整棵叶数的三分之二,那样会破坏芝麻叶的光合作用,直接影响到芝麻籽粒饱满。芝麻生长的后期,主人不敢大意,时刻看护着,生怕别人提前打或打芝麻叶过度,影响芝麻的收成。其实适当掐掉芝麻叶,减少芝麻植株的营养流失,利于芝麻蒴果灌浆,也利于芝麻植株的日照和通风。
打芝麻叶的多是种过庄稼的中老年人,他们谙熟芝麻生长规律,不到可以打叶的时候,是不会贸然下手的。怕的是街市上那些“馋嘴”的年轻人,她们只知道芝麻叶好吃,才不管你什么时间、什么度,恨不得将每棵芝麻所有的叶子都收入囊中。
芝麻叶从打到吃到嘴,需要一个繁杂的过程:一片一片叶子掐下来,先要看有没有虫子;避开枯黄的,太嫩的;还不能弄断芝麻。一片一片芝麻叶掐摘下来,一把一把的随手放进袋子或篮子里,尽管说是最简单的劳作,反复地低头弯腰也是很辛苦的。回去洗净焯水,俗语叫“炸芝麻叶”。“炸芝麻叶”要掌握火候,炸不透,炸不熟,吃的时候嚼不烂。炸熟后还要放进冷水里漂上一段时间,不然苦味太重,不能吃。
有研究资料表明:芝麻叶性平、味苦,具有滋养肝、肾、润燥滑肠功能。能治疗肝、肾虚、头眩、病后脱发、津枯血燥、大便秘结等疾病。所以喜欢吃芝麻叶的人越来越多。过去瓜菜缺乏的时代,吃芝麻叶是为了果腹,现在吃芝麻叶纯粹是为了养生。
芝麻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不管黄土、沙土,也不论平原还是丘陵,除过沙、过碱和排水不良的重粘土不宜种植外,哪里都能安家。家家为了吃上芝麻油,或多或少都种些芝麻。现在的种植大户,把它当作经济作物,大面积种植。因此,不缺芝麻叶货源。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芝麻叶已成为人们调节胃口的最佳食品,包馍、包饺子、做菜、煲汤、下面条。芝麻叶面条的吃法也在不断地翻新:用葱花、辣椒、姜丝和作料炒了,做成芝麻叶面条吃;用生羊肉加足作料爆炒后,也可做成芝麻叶面条吃;用高汤煨过撒上鸡精,做成芝麻叶面条吃。总之无论怎样吃,无论怎样添加作料,芝麻叶那微苦、滑腻、清香、醇厚的味道,从不会因添加作料而改变。
芝麻叶所特有的味道,就在于吃起来口感十分独特,虽然我吃了几十年,芝麻叶那种韧劲,那种愈嚼愈香的内敛的气质,却不能准确描述出来。十分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