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从太公“守土论”看武力护岛之政治正确
(2013-01-12 10:16:35)
标签:
转载 |
分类: 典籍 |
相传姜太公以80岁高岭辅佐周王灭了腐败的殷商,成就了周朝800年基业,是谋略家、军事家的鼻祖,所著《六韬》历来被奉为兵学圣典之一。总之,姜太公有治国理政治军的大智慧,他的话很多带有规律性,在今天也有现实意义。
现在,中国在钓鱼岛、南沙群岛部分岛屿的主权争议上应该取何种对策,依然存在争论。强硬与柔弱、打与和、寸土必争与荒岛无用等等,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其中还有不少属于歪理邪说,比如荒岛无用论。那么,究竟应该采取何种对策呢?近日,青衫老祖重温姜太公的《六韬》发现,在其“守土论”中,就可以找到明确答案。
“文王问太公曰:‘守土奈何’?
太公曰:‘无疏其亲,无怠其众,抚其左右,御其四旁。无借人国柄,借人国柄,则失其权。无掘壑而附丘,无舍本而治末。日中必彗,操刀必割,执斧必伐。日中不彗,是谓失时;操刀不割,失利之期;执斧不伐,贼人将来。涓涓不塞,将为江河;荧荧不救,炎炎奈何;两叶不去,将用斧柯。是故人君必从事于富,不富无以为仁,不施无以和亲。疏其亲则害,失其众则败。无借人利器,借人利器则为人所害,而不终其正也。’
文王曰:‘何谓仁义?’
太公曰:‘敬其众、和其亲。敬其众则和,和其亲则喜。是谓仁义之记。无使人夺汝威,因其明,顺其常。顺者任之以德,逆者绝之以力。敬之无疑,天下和服。’”
一是一个国家、一支军队不能不打仗。太公说:“操刀不割,失利之期;执斧不伐,贼人将来。”意思是,刀子总不用就会生锈;有斧子不时而拿出来砍一顿贼人就会跑来。一个国家、一支军队何尝不是如此,军队总不打仗,就会失去锋芒和勇气;国家总不打仗,觊觎你领土的国家就会纷至沓来。中国在东海、在南海、乃至在藏南遇到的问题,都已经说明这一点。
二是打仗要抓住时机。太公说:“日中不彗,是谓失时;涓涓不塞,将为江河;荧荧不救,炎炎奈何;两叶不去,将用斧柯。”意思是,打仗不抓住时机,后患无穷。你看,当入侵者还是“涓涓细流”的时候你不去阻止,“日中不慧”,细流就会变成滔滔江河,再想阻断就难了;当入侵者的气焰还如同萤火虫的时候你不去破灭,“日中不彗”,荧荧将变成冲天的大火,再想扑灭就难了;当入侵者还如同刚刚长出两个叶片的萌芽的时候你不去铲除,“日中不彗”,萌芽就会长成参天大树,那就非得使用斧子锯子才能除去了。青衫老祖认为,中国目前在东海、在南海,都面临着“日中不彗”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