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江湖老 虞金星
(2012-06-02 20:30:06)
标签:
文化 |
分类: 问.茶.茗战 |
漫游,几乎成了戴复古一生的主题。今天的我们知道,这最后一回漫游结束,戴老先生再回黄岩,又已是8年之后,年至耄耋。算上第一次——而立之后的10年漫游,前70年里,他竟有一半时间漂泊江湖。世间有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或许古时高寿也未必那么稀见,但“资深”到70岁还在路上,确乎是难得有的。
其实,他最初想的,或许和古时的大多数读书人没什么区别。第一次漫游,他来到京城临安,欲求仕进施展抱负,却终于失望离开。戴复古所处的,正是金国内乱无力南侵、南宋朝廷偏又过惯了“直把杭州作汴州”、安于行在生活的时代。南北僵持对峙的氛围里,他离开临安,北上淮河边境,试图从军入幕也无果,却亲见民生苦难,战乱残破。两相对照,他最终决意绝于仕途,走上了他的父亲曾一生坚持的路。后来,他有《沁园春》一阕自述经历:“一曲狂歌,有百余言,说尽一生。费十年灯火,读书读史,四方奔走,求利求名。蹭蹬归来,闭门独坐,赢得穷吟诗句清。夫诗者,皆吾侬平日,愁叹之声。 空余豪气峥嵘。安得良田二顷耕。向临邛涤器,可怜司马,成都卖卜,谁识君平。分则宜然,吾何敢怨,蝼蚁逍遥戴粒行。开怀抱,有青梅荐酒,绿树啼莺。”
戴复古的父亲东皋子戴敏,一生不求科举进身,只以诗为乐。戴复古尚不知事时,戴敏病逝,临终前感叹,自己病已深重,独子却尚幼,一生所钟无人可传。等到戴复古长成,搜求父亲遗作,果然已仅剩残篇。戴复古的诗歌生涯,正出发于这种遗憾。
看起来,戴复古似乎只是文学史中又一个“诗穷而后工”的故事。但江湖,给了诗人比他人更广阔的艺术世界。醉心江湖,诗在脚下。比戴复古年轻30多岁的后辈吴子良后来记述,戴复古近40年游历登览,东到吴浙,西到襄汉,北到淮,南到越,“凡乔岳巨浸,灵洞珍苑,空迥绝特之观,荒怪古僻之踪,可以拓诗之景、助诗之奇者,周遭何啻数千万里”。吴的意思是,戴复古一生所见,可以入诗、成诗的,想来已难以计数。确实,这位诗人一生南来北往,走东闯西,所见识的,远远超出了同时代的许多人。《台州府志》因此称这位文苑传人物“游历既广,闻见益多,学益高深而奥密”。
笃意诗事,在比戴复古还早30年的南宋参知政事楼钥看来,几乎就是个自放于江湖的举动。他说,“近时文士多而诗人少”,因为文章可以“发身”求进,诗写得再好,也不过“屠龙之技”,所以,“苟非深得其趣,谁能好之”?江湖抵万书,诗人戴复古由此成就。少孤失学,戴复古自述“胸中无千百字书”,对写诗来说,恰如商贾缺少资本。江湖游历,却使他有诗情从胸中流出,笔下无古书而有真意。傍晚见夕阳在山肩西垂,他吟出“夕阳山外山”,对之以“尘世梦中梦”,总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直到行经村野,见到雨后春水泛滥,才生出“春水渡旁渡”之句。
江湖是山水,更是人情。淮水畔,他见山河破碎,远望北地,写下《频酌淮河水》:“有客游濠梁,频酌淮河水。东南水多咸,不如此水美。春风吹绿波,郁郁中原气。莫向北岸汲,中有英雄泪!”这股“郁郁中原气”,使他卓然于晚宋诗人,以诗名扬东南半壁,成为江湖诗派的佼佼者。
七十尚在江湖路,戴复古从江湖来,在江湖老,以江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