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问茶           赵良冶

(2012-06-02 20:20:04)
标签:

文化

分类: 问.茶.茗战
     从巴蜀大地的蒙顶山,往东吴形胜的西湖,一个名茶之乡到另一个名茶之乡,心中所愿,便是问茶。正值初夏,龙井村周边,茶树茂盛,茶园飘香,龙井、胡公庙、御茶园诸般古迹,散落其间。不愧名茶之乡,家家开茶舍,户户植桂花,庭院净洁,茶室雅致。落座院中,主人殷勤,摆杯取茶,冲泡起来。

  品茶讲究一观,二闻,三尝。先观形与色。看杯中龙井,一芽一叶,半浮半沉,汤色绿中透黄。主人果不欺我,正宗明前龙井也!原来,采自清明前的龙井和甘露,色泽必微黄。谷雨后汤转碧绿,品质稍逊。再闻其香。淡雅茗兰,清冽甘醇,悠远绵长,让人直呼美妙。继而品其味。细啜慢咽,霎时香溢齿颊,鲜爽甘醇;俄顷沁心入脾,心旷神怡。

  龙井茶以色清、香郁、味醇、形美著称,宋时得名,并成贡品。清代,乾隆六下江南,4次品茶龙井,吟诗10余首,留有“我曾游西湖,寻幽至龙井。径穿九里松,云起风篁岭。新茶满山蹊,名泉同汲绠。芬芳溢齿颊,长忆清虚境”一类追忆赞誉的诗句。兴之所至,还题写御碑,采茶山野,封18棵茶树为御茶,龙井茶声名鹊起,盛极一时。

  主人对龙井茶的夸耀,诸多诗文对龙井茶的褒奖,于我是不甚看重的。断非轻狂,蒙顶山给了我足够的底气——有关茶叶和茶文化的一切,总能在这里找到对应。

  说渊源,中国有文字记载的种茶第一人,后世尊为茶祖的吴理真,西汉时期就种茶蒙顶山。蒙顶甘露之名,即源自汉宣帝甘露年号。说名分,蒙顶茶从唐代入贡,延续至清亡,前后1000多年。说贡献,蒙顶山及周遭是藏茶主产区,宋以来,每年上百万斤茶叶运往青藏高原。一条茶马古道,由此延伸,跨越万水千山,架起汉藏民族交流的桥梁。说文化,历代名人诗词,随手拈来,有白居易的“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刘禹锡的“何况蒙山顾渚春,白泥赤印走风尘”、欧阳修的“积雪尤封蒙顶圣,惊雷未发建溪春”、苏轼的“南来应带蜀冈泉,西信近得蒙山茗”、陆游的“雪山水作中泠味,蒙顶茶如正焙香”等,无不对蒙顶山茶推崇备至。至于悬挂茶馆门前的“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更是最响亮的招牌。

  然而,悠远的历史,丰厚的文化,不能阻止这些年甘露的淡出。龙井则不然,乾隆以来,影响力不断拓展,民国期间跃居中国名茶首位。尤其这几十年,培育优良品种,推广科学采制,规范质量标准,形成产业闯市场。再加打造龙井问茶、梅坞春早等茶文化旅游景区,西湖龙井名声更甚,稳居天下第一。透过价格,显现品牌魅力。

  问茶龙井,语气不恭,显出我心浮气躁。龙井、甘露文化背景差异,采制各有绝活,形、色、味独具特色,再有茶客嗜好不同,焉能道出孰优孰劣?又何止龙井、甘露,天下名茶,可说妙处各异。茶者,淡泊平和、清心寡欲之饮品,我心浮躁,非较龙井、甘露高低,犯茶道之大忌、饮者之雅量。今将龙井细细品来,顿悟得真谛。眼前,川流不息的游人,令我动容;依托一个茶品牌,做好一篇大文章,让我景仰。脑海中,由不得冒出一句话:发展才是硬道理!于龙井,这是褒奖;于甘露,则是希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