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NBA
顶级球员到姚老板、股神,从球场到商场,重新定位姚明,一个兴趣面广泛,对各类高新技术与商业模式跃跃欲试的好学商人,一个在多次失败中继续前行“修成正果”的成功老板。
4月7日,创业板见证了一个神话——发行价格为37元,开盘价格高达85.01元,上市仅3日,最终收于108.13元,创造这个股市神话的就是姚明持股的合众思壮。有股民戏称:“姚明有多高,股票就会涨多高。”
从NBA顶级球员到姚老板、股神,从球场到商场,重新定位姚明,一个兴趣面广泛,对各类高新技术与商业模式跃跃欲试的好学商人,一个在多次失败中继续前行“修成正果”的成功老板。
偶然的“股神”
很多人不知道合众思壮这家公司,但可能知道它的产品:姚明代言的“任我游”GPS导航仪。同样是通过这位无须介绍的企业代言,公司总裁郭信平能够坐在台上,自若地谈论他的营销观。
郭信平原是北航研究卫星导航的专家,1994年他成立了合众思壮,并成为美国Garmin(佳明)公司在中国的代理。当Garmin欲推进全球战略,寻觅全球代言人的时候,郭信平认为姚明是不二人选,这位篮球运动员当时已展现出在中美两国市场上的强大号召力。
2007年期满之后,郭信平自己签下姚明为合众思壮代言人。对此过程,姚之队负责人章明基对本报记者表示,“这是他对Garmin公司代言的延续。每一个姚明的代言我们都会做一个综合评估。Garmin公司是首屈一指的、全球性的GPS导航的领先的技术开发和产品制造者,合众思壮是他们当时在中国的总代理,也是一个以技术领航而不是以贸易为主体的一个公司。我们非常乐意和他们合作。”
2007年12月18日,郭信平身为合众思壮有限公司第一大股东,将自己名下的0.75%股权,计37.5万股转让给姚明。同年12月24日,合众思壮改制为股份公司,姚明的0.75%股权扩为67.5万股。
章明基表示:“这是姚明的个人投资行为,姚之队不便对此发言,但是我可以肯定地跟你讲,他的投资跟代言是没有关系的,两者是相对独立的。”
但姚明在传媒界的一位朋友表示,姚明当时代言合众思壮,其中一部分代言酬劳是以股份形式体现的。
在这位朋友看来,姚明算不上什么股神:“去年金融危机的时候,他也赔了不少钱,股市里面谁认识你是谁呀。”
但这位股神有另外一番用途,合众思壮在上市初期的火速冲高,与姚明持股的名人效应直接相关。
虽然人们乐意根据股市曲线图,揣摩姚明空手套了多大的白狼,然而从目前来看,姚明所担的还都是虚名。他签署的股权协议书上规定三年内不得转让股权。而多位分析人士预计,接下来合众思壮可能走上价值回归之路。4月8日,开盘后走势已有强烈震荡,资金面显示主力开始有出逃迹象,临近收盘已加速跳水翻绿。
勇敢的“老板”
旁人看来姚老板风光无限,手头产业多而规模大,但一位与姚明交往多年的朋友称:“合众思壮是那些投资里边,至今为止最有效果、最好、最成功的一个。其他的投资,没谱的、失败的也挺多。只是不成功的时候,不拿出来说,也就没人知道。”
从姚餐厅到巨鲸音乐网、加州健身俱乐部,姚明的投资不断,兴趣广泛。但是,大都也只是兴趣玩票性质的,姚餐厅是“给老爷子老太太找点事干”,巨鲸网盈利甚少,其他也都是“黄”的多。
2009年7月,姚明收购连年亏损达9600万元的上海东方男篮俱乐部全部股权,并接管所有债务时,当时所有他的投资顾问都对这项投资持反对意见。但事实证明,对于这个自己最了解的项目,他知道怎样把球队弄好,知道通过什么方式去盈利。相比与其他餐饮、电子、娱乐等项目,在这个产业中,姚明能够比以往更多地发表他个人的意见和看法,能够真正做出决策。
在NBA浸淫多年的姚明成为上海男篮老板后,上海男篮从“小黄鱼”变身为真正的“大鲨鱼”,他们在球队建设的各个方面都透着上海人的精明,透着姚老板中西合璧的腔调。姚明宣布接手上海男篮时曾信誓旦旦地说:“我希望把自己在美国这7年学到的东西带回来,帮助上海男篮东山再起。”姚老板说到做到,本赛季CBA联赛,上海男篮无疑是最受关注的球队之一,“多少年之后,我们都会怀念这个赛季。”虽然最终上海队与决赛擦肩而过,但是他们成功了,“姚老板”成功了,这个城市在为他们的激情、斗志而沸腾。
品牌形象背后的姚明
2005年姚明再登福布斯中国名人榜榜首时,有人问他考不考虑投资的事,他颇为天真地回答:“投资我不敢说,我只想开个网吧,自己玩,也看别人玩,18岁以下一律不许进,运动员22时以后全都给我回去睡觉。”
相比那些一字一句都能够成为砖石用来构建姚明品牌的回答,这个说法私人得多也亲切得多,如一个身边的普通男孩。这个男孩出生在上海,然而并非今日的都市上海,而是处在社会转型时期,仍保留了许多计划经济时代的朴素、温情,并且略带一些窘迫的上海。
姚明14岁进青年队的时候,一周的零花钱是10元,如何在吃雪糕与去游戏厅之间权宜平衡,周而复始地带给他纠结的幸福感。
姚明头一次撞见钱的残酷性,应该是2002年。在经历无数波澜后,他终于到了只需要买断与上海队的合同,就能去NBA的时刻。但他发现他当年从小学进体校花的30块钱输送费,却被开到了近8位数的高价才能赎出来。前一个数目字对应姚明熟悉的世界,后一个远超过他的想像,严重地打击了他及他的家人——他们以为全家都为上海篮球奉献如斯,总会有些情面的。
同样的,他面对另一个即将展开的陌生世界,也有惶恐。姚明的好友、篮球解说员于嘉记得:“他去NBA之前,找我聊天,问我觉得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我告诉他我的理解——这个联盟,你不能认为你去了就是打球,你要知道挣钱,你要认识到每个球员都是老板的工具,你一定要明白这个,才能让自己立足,打出自己的品牌,成为成功球员。”
有评论说,姚明和他的团队倾力打造了一个高大、厚道、幽默、勤奋、技术精湛,并富有社会责任感、热心公益与慈善的姚明形象。而另一层面,在这一过程中,他也被推动成为一个身份尴尬的商人。
当姚明收购上海男篮时,有说法称他是回来报恩,反驳的人说,当年姚明签下字的时候,早就两清了。而收购后的一番雷厉风行的管理措施,似乎让人觉得姚明变了。15年的老教练李秋平被迫下课,病了半年;老搭档刘炜发短信给他,想让姚明过问一下他的合同,姚明回:“你不要跟我谈,要谈跟我的经纪团队去谈。”
刘炜与姚明同年进入少体校。以姚明的零花钱,他从不请客,一向自己买东西自己吃,如果他有时候会多买一份,那必是请刘炜的。那时候刘炜零花钱多于姚明,他总把钱跟姚明合在一块,训练完一起去打游戏。两人同去美国耐克青少年夏令营的时候,因为没有钱,只能吃99美分的汉堡,姚明一天吃两个,刘炜吃一个。
看起来一方仍念兄弟情谊,另一方已看轻,但于嘉认为:“姚明仍然是很重感情的,他原来看《康熙王朝》,里头有句话,说古往今来成大事者须不为情所惑,心如铁石,姚明就很感慨,说我就是做不到这些所以不能成大事。”
于嘉说,只是因为现在的姚明,很多时候不属于他私人,他是姚明品牌身体力行的表现者。刘炜不巧,本来是属于后台的,也被挪到了观众席。
于嘉举了一个例子:“他收购上海队时,要搞个开幕式,要升起一面巨大的冠军旗,冠军旗上要有当年夺冠那15个人,就是当时的教练、领队、队员,一起把旗升起。就在开幕式前一天夜里,姚明打电话给我,说这事不做了。我说都彩排了,那么多记者等着,你说不做就不做。他说,因为李秋平不能来,那这个事对他不公平,所以不做了。这就是他的思维,他就是这样考虑问题的。”
只是对于现在的姚明,能看到这一面的人,越来越有限。
(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