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本月谈:现在该如何看待慢牛?

(2016-04-29 15:54:45)

       仍以中证全指代表两市,今后将不再赘述。

 

       本月收了个跌幅为1.85%的小阴线,至月底,市场专业人士及众多大V看空后市几成一致。那么,真的要就此开始漫漫熊途了吗?我不这么看,本文结合各大周期图来说明。

 

       首先看季线。我在股灾后的最低点拉了一根水平线,参考2010年4季度的高点,可见在其下即熊市,其上就应是牛市。2014年4季度突破此牛熊分界岭后,曾在2015年1季度回踩确认此突破有效。而今年1季度再次回踩确认(略低了一点),随后于3月份大幅回升,第二次确认此牛熊分界岭的有效性,因此,只要季线未跌破此水平线,就不能认为熊市又回来了。而10季均价线在快速上升中,本季度在4432点,距本月的下影线仅60个点的差距,折算下来不过是1.5%的空间。综上,大周期(季线)上根本没有走熊可能,甚至后市(下月)下跌的空间也很有限。考虑到该均线每季以167点快速上行,3季度将到4599点,比本月收盘价还高35点,故最悲观下,也就是5-6月继续横盘,坐等该均线上行,获得支撑后再回升而已。至于乐观情况,由于本月乃本季度第一个月,暂时还不便基于季线判后2个月走势。

http://s9/mw690/001T7Vj3gy71i6NDsEM68&690

       下图是月线,此图我加了个KDJ辅图。辅图中也有一条水平线,可以看出自2007年以来月线与该指标的关系。很明显,去年9月份与今年2月份月线上的J值均处于历史低位,仅次于2008年股灾尾声时。同样参考历史,当达到与之相仿的低位后,基本都有数月的上升。再考虑到K下月将金叉D,且极可能3线金叉,这就证明下月不应该看得那么空。本着谨慎原则及慢牛思路,下月小幅上行当无问题。

http://s13/mw690/001T7Vj3gy71i8hAuxC8c&690

       再下图是周线。懂技术者均明白上周与本周的K线组合意味着什么,此属典型的低位孕线组合,显示下周很乐观。与之相仿的是去年9月底那周,其信号还不如本周强烈,仍走出了一个季度的上涨。还是本着谨慎原则及慢牛思路,下周假若真的涨多了,还应注意再下周回落,毕竟3月份涨得太多了。

http://s6/mw690/001T7Vj3gy71i9ghgHj15&690

       最后一张图是日线。日线对我而言属小周期,本无须讨论的。这里展出,是为了做个验证,看后市是否会有如我所判走势。若证实则我无须多言;若证伪,上面关于各周期的论述看官可以打折扣。这张图的角度是看量价之间的历史关系,辅图那条水平线基于今天的交易量,为了防止熔断期间失真交易量,此图起自取消熔断机制后,即1月下半月。由图可见,3个半月来日交易量缩到如此程度的屈指可数,首个“达标”的是2月1号,紧接着2月5号再次“达标”,并于次日出现超低量(辅图中最左边那个三角涵盖的2根K线);再就是3月10号与次日同样出现了类似2月5号与次日的量价组合关系(第二个三角涵盖的2根K线),第三个三角形与前二组合相对位置不同,并未低开收假阳,而是收了真阳线。统而言之,今年来凡量缩到如此程度,后市上涨的概率很大,由此我判断:五一节后开盘应收阳线或假阳线,且不应是一日游。

http://s1/mw690/001T7Vj3gy71iaaCaPud0&690

       本文的重点已不在慢牛,而是侧重于当前市场弥漫着的看空情绪,综上可见,大周期(季线)本无走熊或大幅下跌的可能;中周期(月线)已现走出底部的迹象;小周期(周线)预示下周向好。

 

       但我仍坚持慢牛思路,具体到走势上,涨多了必须跌回一部分(正如上月涨幅近15%,以我臆断的年涨幅30%看,已透支了半年的涨幅,故本月略跌1.85%实在是够温柔了);跌多了反倒可以乐观些。再回到前面那张季线图,依托着10季均价线但又略快于该均线,我看就是慢牛的较理想涨幅——每季度涨7-8个百分点足矣。参考去年3季度的下影落在该均线上,但4季度又涨得太多(25.39%),暂不论当时的管理层如何应对不当,那样的涨法也必然会导致今年1季度暴跌。再参考近来的大宗期货,涨疯了形成喧宾夺主,同样不能为宏观经济所容,其后必然是暴跌。故股市必须走慢牛,也只能走慢牛。换个角度看:那种一旦横盘久了就开始看空后市的思路不可再有,慢牛要么大起大落,要么缓步慢行,而本月下旬的走法就是后者。长此以往,有助于降低市场的投机氛围,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中仓或轻仓长期持有,跌多了就加点,涨多了就减点)。可以这么说:近期的股市已为其他市场(尤其近来的大宗期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