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应创了A股有史以来一天开盘时间最短的纪录,真是奇葩。
对再次跌停的原因,每个人站在不同角度可以找到不同原因。我见,两度跌停,就不应是某一个原因促成,而应是多种原因共振的结果。
首先看宏观面。如前述,今年中央对实体经济的态度颇像11、12年。若以彼时为参照系,此次有两个彼时不及处。其一是彼时中央面对换届,老班子需要给新班子预留空间,自己的屁股也需要插一插;此时还在新班子首届,动手术是为了后面基础更扎实。其二是中央对股市的认识远远超越了前届,此从14年起的大涨可见端倪,至于股灾及今日的两度跌停,恰是如何令股市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转型时的试错,须知当前局势没有先例,摸着石头过河难免滑倒。一旦再次踩准石头,过河的难度必然降低。具体到股市,股灾及这样频繁跌停,可以再一再二,不会有再三了。
其次看股市供求面。2015年股市涨得过快,导致喧宾夺主,宽松的资金面避实体而入虚拟,官僚体制应对失措,先导致股灾。但2014年起的牛市有其初衷,即今后实体经济动手术转型,必须靠股市的支撑,原先那种国家大包大揽的国有企业必须逐步转型为以股市为依托的民资企业,股市还需支持众多的新兴企业上市。有此重任,才有股灾后国家动用海量资金救市。此乃大战略,非此不足以让国家拿出这么多的资金。但就股市本质,救市属权益之计,目的也仅在稳定市场,虽然暂时不会退出,然再增加资金显然更不可能。如此看来,上层对股市的冀望甚深(换言之,股票的供应将源源不断),与之配合的资金来源就成了当前的主要矛盾。然后再细化分析供求动态:1月8号起的解禁,意味着潜在有两市市值约4%的资金将要流出。而两市交易量在股灾后达到最大值是11月上旬的近1.4万亿,此后即逐步递减。正是知道2016年所面对的供大于求局面,那些机动灵活的小机构如私募等,此后仓位已降到很低,而现在的这些小机构资金量不可小觑,足与1月8号后的解禁流出量匹敌。两者同为流出,意味着有两市市值约8%的资金已经或即将流出。而今年看得见的新股投放也至少有4%,这样算下来,两市资金缺口大约为当前市值的12%。这就是目前面对的供求面状况。
再展望一下未来的资金来源。小机构买跌(足够低)不买涨,即只有跌透了其才会再次进入。如此,还是看11月上旬最大量时点位,显著低于此,小机构才有重新进场的动力。就今天沪指点位看,已触碰国庆后开盘缺口,不论会否完全回补缺口,均已到存量资金博弈极限点位,故后市小机构进场的概率将越来越大。而散户则买涨不买跌,只要小机构开始再次进场,指数起来后散户自然会跟进。这是存量资金的展望。而真正的焦点在增量资金,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那是不成的。现状是场外资金成本很低,到处都闹资产荒,债市因此已成为第二个去年6月份的股市。钱有的是,问题在如何引导它们进入股市,这就要看上层的智慧了。
我将多种原因的其他原因放在最后,是因这些原因都是次要原因。如汇率贬值、朝鲜氢弹、伊朗沙特断交、美联储持续加息、经济数据不好、预期中的降准迟迟不来等等等等。汇率导致场内部分资金流出,但比例很小;降准对股市的影响很短暂也很有限;经济数据不好是预期内的;美联储持续加息及其他国际事件根本不足以对A股有实质性影响。
既然两度跌停的根本是对未来供求面不乐观的反映,即便管理层及时采取措施,阻止近期第三次跌停,也只能治标不治本。跌透了会涨,涨起来后,若看不到增量资金大于解禁流出(暂不考虑新股入市),还会再次下跌。如此,今年的股市只能不断寻底,直到估值与国际接轨为止。
此文又兼今天收盘文,那就再说点我对明天的看法:明天将见底回升,且不会如昨天那样反弹一日游,而有一定持续性。我说“见底”是为回补或部分回补国庆缺口留余地,到此已重回救市后期。即便看估值仍高(无增量后市仍难算大底),但短期已将利空释放充分。今天相信管理层也在筹措资金,为明天止跌回升做准备。若乐观点看,或许明天开盘就有上跳缺口出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