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文中,我曾拿08年大底及10年大底做参照系,借以预判此次见底的可能性及大致时间周期。现在再看,此次与08年那次相似度更高些,故本文单将08年那张图与本次截至28号图做比较。下面的上图是08年的,下图是现在的。指标上按可比性,仍选择了交易量及MACD两项。
http://s5/mw690/001T7Vj3gy6V0GpOBUw84&690
http://s6/mw690/001T7Vj3gy6V0GpSO2x85&690
请注意:下图截至7月24号,即上影线与上方斜线触碰那根K线为止,不论K线走势及下方指标,相似度均与08年颇具可比性,区别仅在8月初至8月中那段上升。站在时间周期角度,08年及10年形成日线底的时间均是28天,此次至28号已出现了钝化,即若不再意外大跌,27号那天就是技术底部,如此算来应是35天,远多于前两次,这多出来的7天就应出于8月上半月那次反弹。
那次反弹是否多余,以致延长了见底时间?考虑到此次牛市建立在高杠杆基础之上,性质与前两次差别很大。假如没有那次反弹,去杠杆将导致后面的跌速过快,甚至不可能形成日线底背离结构,故我见那次反弹还是很有必要的。若比照两张图对应7月24号前后量能变化,上图经历了反弹放量然后持续缩量过程,下图反弹时量能并无明显放大,其后回落时的量能也萎缩的不如上次,亦预示持币者尚未占优势,再次反弹以继续出清持股者确属题中应有之义。
那么,是否可断言27号就是底部了?我尚难给出十分肯定的结论。一个疑点在27号前(26号)已提前放量,而其后的两天大涨时反倒略显缩量,此似乎对应08年底部构建第23天时形态,后面还缺少几天小阴跌加缩量过程。如果后市确是数天小阴,则27号的底部仍能成立,因DIF一旦走平转向,小阴不足以将其再扭转。但假若近期后市哪怕还会有某一天出现大阴,至少27号就不是底部了。故下周的三个交易日出放量阳线或连续缩量小阴,均可确立27号的底部有效。
最后再说句题外话。近来技术派悲观几成一致,已无人敢言能反弹到3500点以上。作为历史规律,此又恰是个反向指标。技术仅是就股市论股市,如有名家所言:“价格包容一切”。但就A股而言,其作为宏观经济里的子系统,与母系统有着远超海外股市的紧密联系。打个比方说:海外股市象镜子,是宏观经济趋势的镜象反映。而A股本身就是宏观经济一个有机组成部份,不是镜子。再比如技术派看衰后市的基础建立在8月17号后的大跌上,但窃以为此跌是果不是因,故不能将其作为因来预判后市的果。有几个时间点为此观点提供点思路,结论就不明说了:社保入市消息是在23号新闻联播中公布的,但国务院下文签署的日期却是17号,为何公布晚了6天?考虑到17号是周一,按常规此文落地应在14号即前一个周五,再结合证监会14号盘后公告不再救市,股市自18号起就开始了为时7天的逾千点大跌。尤其蹊跷的是:本周前证监会对大跌无任何反映,甚至连个积极态度都没有,但本周二起态度实际行动全出来了。股市也听话,随即进入构建底部阶段。这里强调的是几个时间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如14号,文字上的17号,公布日的23号,证监会开始有态度的24号以及实际出手的25号(尤其25号之后的出手力度愈来愈大)。如果把这几个时间点的内在逻辑联系到一起,必然可得出17号后的大跌是果而不是因的结论。如果此大跌乃宏观系统某一部分(比如社保入市)需要的“果”,技术派再拿此为“因”来推算后市,不亚于缘木求鱼。若此内在逻辑联系客观确实存在,那27号就应是底部。后市即便指数位置上再有新低,也低不了多少,且在形态上无碍27号的底部。
统言之:A股因其具有不同于海外股市的特殊性(宏观面的一个子系统),故底部除必须要有市场自己的信号(底部背离)外,还需要有母系统的支持。而母系统支持的迹象,可自监管层的态度看出。证监会由暧昧转明朗,且愈来愈明朗,显示母系统此时已做好了股市回升的准备。而近期政策面积极信号频出,反过来有助于A股形成底部。单从此角度看,名家所言:“价格包容一切”并非毫无道理,只是价格也反映了母系统对A股的态度变化罢了。上面所分析的量能关系,历史上一直是个被动指标。当向上的信号明朗后,量能即可出现正循环,上涨初期因余悸未消,先显示为缩量上涨,再后上涨的态势越明显,量能放大也越明显,08年图也可看到见底后随着价格上扬量能呈正比放大现象。故现在专家最担忧的量能来自何处问题,涨起来后自然会解决的。另一个上方套牢盘问题,看08年1664涨到09年4千多,其间不也积累了海量套牢盘?彼时如何上去,后市也就能如何上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