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国子监

国子监与孔庙毗邻,但国子监在民间比孔庙更能得到重视,盖因此处是未来国家栋梁产地。虽国子监地位不如孔庙,但唯独其大门两旁有此牌坊,以起到闲人回避的警示作用。
http://s16/mw690/6728b099g7ce97a76e73f&690
自汉代以来,太学就是国家的最高学府的名称。太学门是进入主教学区的门槛,两侧原有明朝《五朝上谕碑》、清顺治《晓示生员卧碑》等七通关于严格教育管理的石碑,现已移至国子监碑林中。
http://s1/mw690/6728b099ge11ed20bd280&690
辟雍殿建于乾隆48年,为国子监的中心建筑,是专供皇帝讲学的宫殿。辟雍殿周围环水,形如温润的玉璧,故名辟雍。殿内以金砖铺地,正北上方匾额是乾隆御书,两侧是道光、咸丰亲题,殿中设置的龙椅、五峰屏及御书案等皇家器具都是乾隆“辟雍讲学”时所用的设施。乾隆讲学时,聆听的官员学生逾3000。当时又没有扩音器,乾隆讲一句,旁边的传胪官们依次、逐级高声传诵,最后送达听众的耳中。传胪官不容易,逐级传递很容易出错,万一传错了那可是假传圣旨,不知脑袋能保否?
http://s11/mw690/6728b099ge11ed7ca162a&690
虽说古代老师的谱大,可乾隆老爷子的谱摆得也太大了点。这个御书案,简直和太和殿内决策国家大事的那个一般无二。这是在向这些未来官员们示威吗?不知有没有底下听讲的学生走神,在观察这个座位自己是否也可以坐一坐?
http://s12/mw690/6728b099ge11ee68468db&690
坐在上边在那个时代确实是不敢想的,就是能跪在这里也是很尊贵了,这是距皇上最近的听席。当然,皇上面前是没有坐的资格的,只能跪听。
http://s1/mw690/6728b099ge11ef1668850&690
东讲堂是国子监祭酒、司业(古代大学的校长、副校长)遇到重大活动升座的场所。按右为贵的官场惯例,右边是祭酒所坐。其右侧有祭酒的官印及授权书,代表了他的权力。
http://s11/mw690/6728b099ge11ef9b73c8a&690
绳愆厅是古代大学惩戒违规师生的行政管理机构。“绳愆”是用准绳衡量过失的意思,绳愆厅就是纠正过失的地方。国子监博士以下所有教职员工,凡是违反规章制度的,都归绳愆厅处罚。厅内设有行朴红凳、红黑板、竹篾板、木枷等刑具。
http://s1/mw690/6728b099g7ce9809e5530&690
率性堂是国子监的高级班,相当于现在的研究生院,有助教和堂正两位老师。学生恭敬站立在老师身侧向老师请教问题。如果学生对老师的讲授有所质疑,为表示尊敬,学生则要跪在老师面前提出疑问。唉!和那时相比,现在的研究生们可幸福多了。
http://s1/mw690/6728b099ge11f0e2e53d0&690
即使是国子监高级班出来的,也要经过科举考试才能取得功名。那时的监督手段远没有现在多,故只有对考生严加管制。这可就苦了考生,考生进了考场,就得在这样的小号内待三天之久,答题、休息、吃饭、睡觉都不能离开,一切活动都在号内。晚上,将原用来写字的桌板放下,就形成一个中间空的“床铺”。由于号子小,一般人只能蜷着身子睡觉。
http://s12/mw690/6728b099ge11f217e37fb&690
如此辛苦三天,答完后交出的卷子,尚不能交给判卷老师。因此时的卷子里可能会写有记号,或字体也会透露信号。所以还需经专人将其以红笔誊写。原卷就叫“墨卷”,誊写后的叫“红卷”。以康有为的考卷为例,康有为的卷子在考中后将墨卷取出,再将原在红卷上的批示贴在墨卷上,这样就形成了一份合法的档案。图中可见,康有为是二甲第46名进士。
http://s16/mw690/6728b099ge11f3124d03f&690
数年寒窗,就等一朝放榜了。一次考试遴选270名进士,考生们须逐一看下去。有一等心理素质差的,还没等看完,就紧张得晕倒在地。看榜时亦能看出人生百态来:“看到你的名字了吗?没看到?是不是看漏了?我再帮你过一遍。...
...
哦,我有点眼花,还是没看清楚,再找个人看看吧。那些阅卷的全是草包,怎么象兄台这样的人才他们都没看出来!不过没有关系,再等一年就是了。明年兄台必定高居榜首,象我这样的庸才虽然今年侥幸得中,但自知论才能远不及兄台的。”(嘿嘿,你也有今天。以前那趾高气扬劲哪儿去了?没考上?活该!)
http://s2/mw690/6728b099ge11f3ebde66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