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孔庙又称“先师庙”、“宣圣庙”,是元、明、清三代国家举行祭孔典礼的地方。始建成于元大德10年(1306年),经过明、清两代增建修耸,形成现在的规制。其有三进院落,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为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被大成殿挡住)。在孔庙西边是国子监,构成“左庙右学”之制。孔庙与学校合建一处,是古代教育的突出特点。
http://s7/mw690/6728b099ge10040d71d96&690
根据帝王规制,进殿之前有一个整冠理容、完成端庄形态的过程。而大成门即是这个过渡段的场地。
http://s10/mw690/6728b099ge10051fd2029&690
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是供奉孔子神位和祭孔时帝王行礼场所。它原建于元大德10年,后被毁,明永乐9年(1411年)重建。万历28年改换青琉璃瓦顶,清乾隆2年(1737年)又改为黄琉璃瓦顶。黄色级别高于青色,说明乾隆时期对孔子愈加重视。而到了光绪32年(1906年),再将厅堂由7间3进扩建至9间5进,这已是皇帝级别了。
http://s2/mw690/6728b099ge1005865c6d1&690
大成殿内礼乐器之瑟
这是儒教礼仪的另一方面:代表“乐”的乐器,这个角度只能看到编钟及瑟。但这里值得为瑟单书一笔。湖北博物馆展示有孔子时期的瑟原物,其弦为四根,而此处展示的瑟弦却有25根之多。两者应都有其根据,依我看,25根在实用上似乎多了些,因以人耳能及之音域,不够25根分配的。故此应纯属祭祀礼仪需要,湖北那只才应是实用之物。说句笑话,妻弹25弦之瑟,夫弹7弦之琴,又谈何夫妻之间琴瑟和谐?
http://s16/mw690/6728b099ge100679858ef&690
大成殿内正中的主匾额居然是黎元洪所提。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这句话也适用于大成殿。殿中高悬数个匾额,乾隆老爷子的居然让位给中华民国首任总统黎元洪了。没有绝对真理,毛老人家没有题匾,否则肯定目前会居中。但也是短期而已,后面呢?
http://s12/mw690/6728b099ge1007f5dec0b&690
先师门和大成门东西两侧是元、明、清三代进士提名碑,共198通,刻有51624名进士的姓名、籍贯和名次。这可是原装货,据说许多进士后裔从外地风尘仆仆地赶来,为的就是在此处的碑上看一看自己祖先的名字。
http://s12/mw690/6728b099ge1009aa668cb&690
这是在郭店之楚墓出土文物残简“性自命出”,专家考证,此乃孔子学生在聆听孔子讲“乐”时所做的课堂笔记。这可是宝贝!我不识蝌蚪文字(孔子埋在老家墙里的文稿,就是用蝌蚪文写的。焉知此竹简不是),否则真的想跪在那里研究个三天三夜。
http://s4/mw690/6728b099ge100a609f473&690
下面是展出的孔子教化木雕。权当艺术品欣赏吧。孔子终其一生,除了在小国当大司寇(也就是个处级干部)时有点得意外,其余时间大多凄凄惨惨如落水狗。为寻出路,甚至闹出“子见南子”的丑闻,连弟子都嗤之以鼻。像这样志满意得的孔子,恐是听到元帝给他封王以后吧?
http://s4/mw690/6728b099ge100b7707353&690
下图才是孔子本色。孔子一辈子可以用“述而不作”下结论,读书立论才是孔子的真正写照。
http://s12/mw690/6728b099g7ce67979ac9b&690
民间期盼孔子文化回归,根本还在于怀念童叟无欺的诚信时代。想当初释、道、儒三教并行,民间尚有伦理可言。不像如今什么都不信,以致欺诈盛行于世。
http://s10/mw690/6728b099ge100ca55b1c9&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