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首都博物馆之:老北京民俗展

(2013-07-10 20:31:34)

老北京民俗大体是晚清时代的产物,是满汉文化的混合体。因此,它既有北方汉族的共性,也有结合满族习俗演变而来的个性。这里,咱们就从观察一个家庭角度开始吧。

门墩是标准的汉民俗文化。门墩的基本功能当然是支撑和固定院门,将门轴插入其中的凹槽中,既稳固,又与地面相隔起到防潮作用。但它的扩展功能更重要,就是标志着宅第主人的身份地位。这里讲的是“民”俗,所以就选了一对民间普通的门墩。拿现代话讲,就是中产阶级家庭的门墩。

http://s14/mw690/6728b099ge127927d8d8d&690

进得门来,首先就是前堂。前堂是全家聚会之处,也是长幼尊卑区分最严的地方。对面的寿幅,象征最年长者的权威。家庭议事时,坐在寿幅下的,拥有一票否决权。汉民俗一个重要特征是孝,故前堂如此布局也强化了孝字。“百善孝为先”,有了孝,家长就好为孝者娶妻聘夫,延续家脉了。

http://s8/mw690/6728b099ge127a58e2887&690

嫁娶之事,总得有媒妁之言吧?那就得到会客室谈了。这里是准亲家间接了解对方家底的一个渠道,财富多少尚在其次,有无文化底蕴、是否尊礼不悖,才是自家孩子、乃至孩子的孩子未来潜力所在。那就在这里通过媒人好好摸摸底吧。

http://s4/mw690/6728b099ge127b4ec7b93&690

嗯,此家会客室不俗,一尘不染且文化味十足,够得上家风醇厚四字。媒人先有了个好印象。如果能被主人邀到书房细谈,那不仅事情能成的概率更大,且有机会进一步了解其家庭情况。此家书房所挂条幅出自名家,显然社会交往层次不低。笔墨纸砚还算讲究,可见主人重视文化。嗯,回去好给主家吹牛了。

http://s3/mw690/6728b099ge127c2c1a032&690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大事当然由他们说了算。既然双方都有意,那这桩婚事就算成了。婚姻一旦进入实质阶段,就该准备送嫁了。首先还需为新娘打扮打扮,琥珀头饰比金银更含蓄,也不致让男方家庭小看。此外,还有必要提一下嫁妆。女方收到男方家送来的聘礼后,要在次日将嫁妆送到夫家去。中等人家的陪嫁一般为24抬或32抬,原则上应是男方聘礼的两倍。陪嫁如此之多,确给娘家带来负担。但为了姑娘在夫家能长治久安,此实属必要。顺便说一句,此嫁妆的礼数可带有浓厚的满族色彩哦!

http://s12/mw690/6728b099ge127ddd99bdb&690

服装更是忽视不得的。按满清男满女汉传统,新娘自然是凤冠霞披,新郎则非长袍马褂莫属。材料自然是丝绵做内、绸缎为外了。刺绣不必愁,女方家里多年来女眷早作了准备,都绣好压箱底了。

http://s1/mw690/6728b099ge127ec601a20&690

 龙凤绣花鞋必不可少,此乃新郎新娘独享。且慢,新郎的鞋怎么鞋尖处的鞋面越过鞋底了?做龙凤鞋的娘家有话讲:我们心疼女婿,鞋底做得结实了点,婚礼叩头时,难免掉鞋漏丑。鞋面长一点,鞋后跟就不掉了。

http://s15/mw690/6728b099ge127f06d90ce&690

打扮了新郎新娘,彼此的长辈也要穿件露脸的衣服吧?那一定要穿衮服了。虽然不是官宦人家,但如今谁还没买过个大小官?有了官职,就可以穿衮服,这也关系到双方家庭的面子嘛。

http://s15/mw690/6728b099g7cea653c74ce&690

吉期一到,喜轿执事上门。娘家忙着打发上轿,夫家忙着迎娶进门。此时的排场大而隆重,礼数也多,这样就能看出双方的家境了。图中未见“娶亲太太”实在是个遗憾,因其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随喜轿执事上门迎亲,还要主持婚礼仪式,更重要的是要指导新郎新娘完成婚礼礼节。这些礼仪、礼节,支撑着民俗,也支撑着民间文化。

http://s9/mw690/6728b099ge127f81f1d68&690

老北京的规矩:不论贫富,新婚必须用花轿迎娶,叫“正娶”。上轿前的当天清晨,新娘先须“开脸”,即用丝线绞去脸上汗毛。还要挑选有福气的老者为之梳头,叫“上头”。不要以为仅新娘“上头”,新郎也须经此程序。“上头”之后,新郎、新娘发型就改变为成人的了。这是成人的标志之一。

http://s12/mw690/6728b099g7cea6690f18b&690

婚礼仪式终于结束了。但别急,还有洞房讲究呢。洞房以红色为主基调,意味着以后的日子红红火火。在熄灯就寝之前,还需再过几道程序。闹洞房是年轻人的事,老辈人包括媒人都不会参与。但规矩不能废,先吃点规矩零食再说。

http://s7/mw690/6728b099ge12805b5ae76&690

枣(早生贵子),花生(既生男、又生女),桂圆(富贵、团圆),栗子(利子)。还有一碗是饺子(交子),也是取生育含义。就是不能放核桃(那是要砸着吃的)。新人不管饿不饿,也不论是否急于亲热,先吃点,表示认同早生多生即可。至此,媒人的工作也结束了,可以拿红包了。

http://s16/mw690/6728b099ge12808e7d19f&690

婚后第二天最重要的事是拜见祖宗,拜见祖宗后,才标志着被这个家庭认可。而且,以后从婆婆手里接管过来祭祀器皿,那也是件很有面子的事。所以,首次拜见祖宗,一定要认清各个器皿的摆放位置,这才是现实的祖宗。

http://s4/mw690/6728b099ge1280eaa4693&690

如果夫家家底厚实,还会雇人闹社火助兴。社火是邻里间皆大欢喜的事,因民间之乐莫过于此。旁边再有几个小吃摊,边吃边玩,那就是人间天堂了。当然,这样新娘子也更能得到邻里的认同,所以男方家里囊中羞涩的话,女方家里没准暗地会赞助一把。

http://s4/mw690/6728b099ge128142abea3&690

婚礼有效拉动了消费,吹糖人的当然会闻风而至。那些看热闹的孩子,家长往往在此时会手松点,于是欢聚在糖人摊旁,一边欣赏艺术,一边解了嘴馋。难怪孩子们都喜欢婚礼呢!

http://s3/mw690/6728b099ge12817a16082&690

婚礼前后,家中的金属器皿难免要修理,小炉匠们也有事了。脚下的坩埚发出蓝光,坚硬的铜铁在它的威力之下犹如面条,旁边那个小孩看得津津有味。她爸爸却在旁边想心事:有了弟媳,以后这些修补器皿的琐事就可以推给弟弟做了。

http://s7/mw690/6728b099ge1281bd207e6&690

一天的喧嚣忙碌,参与婚礼的人们早已进入梦乡,却有一个人默默地推着独轮车行进在寂静的胡同里,这是胡同里的居民见不得、又离不开的——掏粪工。旧时的掏粪工并没有工资,所挣就是卖粪的钱。即使对邻里最客气的人,见了他们都避之唯恐不及。但已穷得典当了土地的人,不干掏粪工又能干什么呢?

http://s1/mw690/6728b099ge1281fab59a0&690

上面是从一个家庭角度看老北京民俗。下面还可看到社会上的其他民俗景象。如盛行一时的当铺,门口盈联就是:低潮首饰不当;兵器行头不当。似乎除此均可当。虽利润丰厚,却也给有难言之苦人解了燃眉之急。那个掏粪工可能就是在这里典当了自己的土地,才埋葬了老父的。再穷的人,也不能背个不孝的骂名呀! 

http://s11/mw690/6728b099ge1282e8f4c8a&690

下面这张典当土地的契约,是一个家庭被社会抛弃的起点。从此,他们唯一的活路,就是干那不见天日的掏粪工了。

http://s13/mw690/6728b099ge12832b6f4dc&690

掏粪工一人养活不了一个家庭,只好送儿子当学徒去。当学徒也不易,铺规上给学徒立了八条规矩。前三条剥夺了学徒的基本人权,后四条将学徒扁为孙子。最可气的是第八条,还要被迫加入一贯道,再戴一个紧箍咒。

http://s14/mw690/6728b099ge128374c61fd&690

老北京的人间百态尽在于此。殷实人家仍在不断延续着香火;学徒仍不许结婚。两类人在生意场上,又是同样地表现出光鲜一面。这就是繁荣的市场。“鞋夹不夹脚,只有自己知道”,背后那个徐记鞋铺已关门大吉,可能就是被鞋夹的。而面前这些衣着光鲜的小贩,可能脚下的鞋,也在夹着脚。

http://s14/mw690/6728b099ge1283dd62ffd&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北京的国子监
后一篇:美丽的丽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