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新闻漫评)有一种醉驾免刑责叫“开的不远”

(2012-06-19 23:06:47)
标签:

转载

中国的法律简直成了儿戏了!看来在中国还是情大于法,权大于法啊!什么王子犯法与粟民同罪全都是哄老百姓的。中国要想成为真正的法治社会,路还长着呢!

[转载](新闻漫评)有一种醉驾免刑责叫“开的不远”

                                                                                    朱慧卿 

 

惠铭生

    深圳龙岗区坪地街道办统战部副主任莫王松,去年底因酒驾被查,检察院要求判刑两月。龙岗区法院认为,被告醉驾驾驶距离不远,情节轻微,判决免刑,检察院未作出任何表示。莫王松说自己才开了100米就被查,属于“犯罪未遂”。(央视6月15日报道)
    莫王松是否醉驾,这点无可争议,因为醉驾衡量标准,酒精检测达到80mg/100ml以上即为醉驾,但事发时,他的酒精测试达到176.3mg/100ml,超出醉驾标准两倍多。对此,即便是莫王松也承认“醉驾是事实”。
    既然“醉驾是事实”,为何被免刑责?用莫王松的话说,他的醉驾行为属于“犯罪未遂”。什么是“犯罪未遂”呢?龙岗区法院的解释是:被告醉驾驾驶距离不远。
    “开的不远”,是定罪量刑的法定条件吗?当然不是!从我国刑法规定的罪来讲,实际上存在着“行为犯”和“结果犯”的区分。所谓的“行为犯”就是法定的行为发生,不考虑情节,一律入罪。从刑法修正案(八)第22条的措辞看,“醉驾”是明显的“行为犯”,即不管情节是否恶劣、是否造成后果,都将按照“危险驾驶”定罪。
    在目前已经处理的诸多醉驾案件中,“开的不远”而入刑的人恐怕不是少数。为何唯独莫王松成为“特例”——明明酒精测试结果超出醉驾标准两倍多,却因“开的不远”而被免刑责;甚至连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罚款都免了,这个诡异的判定,怎能让人不疑窦顿生?
    “醉驾入刑”法规实施后,去年,全国酒驾事故和死亡人数分别比上一年下降18.8%和37.7%。可见,遏制酒驾、醉驾行为,严格执法是减少事故、呵护生命的不二法宝,任何地方的执法机关都不可徇私枉法,或是随意变更和曲解法律规定。
    “醉驾入刑”的规定,不应该是弹性的,且自由裁量权过大,以“开的不远”为由,将其界定为“犯罪未遂”,不追求其刑责,显然是荒诞的,不仅难以服众,而且也有违法之嫌。
    其实,莫王松醉驾而被免刑责早已露出端倪。一般人醉驾,首先面临的是被拘留。但莫王松却是当天晚上到医院检测完酒精后就回家了,没有人拘押他,第二天他照常上班……还有一个细节,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当记者中午准备采访莫王松时,莫王松已得知消息闪人了,待到记者追至家中,他承认,“法院那边有人说你们来了”。可见,莫王松与龙岗区法院的某些人之间,关系颇非同一般。
    诸多蹊跷,难免不让人生疑——在他醉驾的背后,是否藏污纳垢,比如,人情大于法,让莫王松逃避法律问责,这种可能不能排除,期待有关部门介入,查个水落石出,切莫亵渎了法律的尊严。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