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由《LA LA LAND》引发激烈争论几乎是必然的结果,毕竟不是每部好莱坞电影都能打动威尼斯,更不是每部冷门的歌舞电影都能抱走七个金球并拿下十四个奥斯卡提名。至于好看不好看、感人不感人,主要还是看个人。
有人从里面看到了两个年轻人情感的羁绊和最后十分钟里华丽展示出“我心里有过你”的遗憾,并大声哭喊出前任现任的问题;有人知道片名是个英语固定用法,指的是“梦幻之城”,再结合海报中“献给每个有梦想的人”,得出梦想才是主线,而爱情仅是其中衍生出来的插曲。
这怎么说呢,就像拿铁是由一堆牛奶混合进浓缩咖啡里调制而成,有人喝出奶味,有人喝出咖啡味,都没错,但常理上,你会更容易在星巴克这样的咖啡店里点到一杯拿铁。所以,今天我们还是聊聊“咖啡”——《LA LA LAND》想向我们传递的梦想以及该如何实现?
我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影片里但凡带点梦想或欢乐的场景通常出现在晚上,似乎夜色中的洛杉矶就像它紫色天空那样充满迷幻的神秘希望。你看看,Mia刚开始参加的舞会,和Sebastian一起在山顶舞蹈、听爵士、到天文台看星星。这一切让人相信这些就是生活的所有,甚至他们合练的那首歌也叫《City of Stars》(繁星之城)——梦想如无数繁星点缀宇宙。
可一到白天呢,该去咖啡店上班得去、该去泳池边弹电子琴还得老老实实点啥弹啥。刚开篇一群人堵在洛杉矶的高速路上自嗨后,各自钻回车里滚去上班。别忘了,这首歌叫《Another Day of Sun》(另一天的太阳)。电影里,但凡主角英雄气短、重回现实时,这个曲子就会响起,如同一条鞭子把日常生活打得皮开肉绽。
为什么生活不能善待这群有梦想的年轻人呢?Sebastian多执着啊,关起门,躲在空荡荡的房间里,用老式留声机和钢琴编写自己心中的乌托邦。Mia更努力,被人泼了一身咖啡依旧赶去参加试镜,难道她这样努力也有错?
是的,确实错了。当我们问生活可否善待自己时,且先问问你是否善待了生活。你是不是心气很大,抱着自己的梦想不放手,绝不肯向周遭做出任何妥协?就像Sebastian抱着那把爵士前辈坐过的板凳不允许任何人触碰;就像试镜无数却依旧需要手机提醒模式通知自己的Mia, 既没有好好准备试镜需要的外形及状态,亦没有提前协调好和咖啡店领班的工作安排。就这么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窘态,还想通过面试而实现梦想,那选角导演一定瞎了。
另一方面,是否认真对待细节也是善待生活的一部分。Mia可忽略舞会外街道的停车标识,因此导致车被拖走、人也被迫走路回家都是纯属活该买教训。Sebastian拿着电子琴在泳池边充当助兴乐手时一脸不屑,这也是活该被人点歌刺激。
不要以为年轻就是资本的全部,不要以为有点天赋和梦想就可以开空头支票,少了务实的努力,梦想不过是画饼充饥的尴尬。心高气傲地让环境适应你,不如痛快点,果断调整战术以应对世事变迁。就如邀请Sebastian加入流行爵士乐队的那位黑人说的那样,“坚持这听这种爵士乐的人都快死光了,没有听众,你准备演给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确是爵士乐的黄金年代,但高峰之后就逐渐凋亡,能存活下来的多少要加入一些R&B或流行元素。Sebastian一味偏执于单一风格,甚至在Mia担心没有市场时,他回答的那句“Fxxk off”都显得有些幼稚。
人啊,难就难在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哪怕别人已经很明确指出问题所在,依旧拧巴得不肯退让,非得撞得头破血流后才死心。好在Sebastian迫于经济压力加入了巡回商演,其实这很成功,那首Start a Fire挺好听的,Sebastian最后solo一段钢琴真是骚气得很。说什么不是自己、失去自我呢,没有经济基础,梦想连颗受精卵都不是。只要初心不变,梦想的目标不变,如何抵达的过程发生一些改变当然可以接受。同样的,Mia如果继续有一搭没一搭地赶场面试,就算到50岁也没希望。所以她写剧本、排独角戏,都是扭转这种被动局面,进而变成自己主场。不是去给别人演,而是让别人来看自己演。这就是一种为适应大环境而做出的调整,非常好。没有这改变,就不会出现拐点,更不会有日后的明星梦想成真。
http://wx3/large/67157b2agy1fd2kb2e9lkj21kw11uh28.jpgLA
导演Damien
Chazelle是85年的摩羯男,除了向以往经典歌舞剧致敬外,他走的每一步都很有想法和突破。且不说刚开场那段群演的长镜头,就说不少人诟病为何找了歌唱舞蹈并不突出的高司令和石头姐来演绎,我就要挺一下导演。故事里明明讲述的就是两个丑小鸭想变白天鹅的历程,如果把当年《周末夜狂热》里约翰屈伏塔那种舞技的演员找来飙舞,那未免太油,根本不是菜鸟上路的调儿。
作为鼓手出身,他对音乐有自己独到的理解。《LA LA LAND》里的背景音乐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爵士乐,它也不同于传统概念里的歌舞剧音乐,准确的说是具有爵士风格的歌舞剧音乐。这亦是让人耳目一新之处。
至于最后十分钟里出现对比的两个结局,依旧是导演做了一次很大胆的尝试,这已经完全不同于以往大团圆结局的设定。你也看到了,效果不是一般的赞,这就是学会改变的好处。
每个人心中都有LA LA LAND,这是理想国,它和丑陋现实之间的距离遥远。不要执念于一种简单模式去解决所有问题,先学会改变自己,坦然踩过脚下的泥水和苟且,才能抵达梦想的彼岸。
彩蛋时间
关于文中写的“那个黑人”
2.
这是看片不多的我第三次遇到Mia这个名字了。第一回是《Mamma Mia》,直接出现在标题中。第二回是安妮海瑟薇的成名电影《公主日记》,她扮演的角色叫Mia。第三回便是《LA LA LAND》里的女主角大名。有意思的是,三个Mia都是通过改变自己而改变了生活,甚至整个人生。
3.
http://wx2/large/67157b2agy1fd2kex2jynj20xy0lgndx.jpgLA
少年成名的他知道自己很帅,往往因为如此,就努力通过扮演比较有挑战的角色来证明自己演技。高司令主要擅长演一些比较颓的角色,特别在爱情方面,基本上不会有完美结局。比如《蓝色情人节》里有七年之痒的夫妻,比如《亡命驾驶》里爱了邻居,一个丈夫蹲监狱的女人,又比如我们这里讨论的《LA
LA LAND》…
《亡命驾驶》里最后高司令远走LA,如果接上现在的《LA LA
LAND》,我们可以脑洞打开地把他想象成改名换姓后的爵士人。如果《LA LA
LAND》是个大团圆的结局,那么他和石头姐过上几年寡淡生活后自然进入《蓝色情人节》的剧情中。哇哈,这真是完美闭环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