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速食的时代里降降你的食速

(2016-07-21 01:10:03)
标签:

杂谈

我的瑞典同事们没有读过《西游记》,不知道有段关于师徒几个吃人参果的故事,否则他们一定会用“二师兄”而不是“吸尘器”来形容我们这群狼吞虎咽的家伙。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总以为自己是吃得最快的那位,不曾想山外有山,那个瑞典超级吸尘器在我们一碗汤还没喝完时,已经把盘子收拾干净了。

我开玩笑地给eating speed造了一个词——食速,这样可以更直观地量化和了解每个人吃饭的速度。比如,在空腹时,你的食速是2个汉堡/小时,我的食速是5个汉堡/小时,而那位瑞典超级吸尘器,咳咳,至少20个汉堡/小时。这不是说他能吃掉20个汉堡,而是说消灭一个汉堡只是3分钟的事,而且他可以全程保持这速度。不像我们,吃到一半,喘口气,摸摸肚子,翻个白眼,嘴里说不行了不行了,瘫一会儿后接着爬起来吃,而后半程的食速则明显下降了不少。

速食主义似乎是伴随着工业时代的发展逐步衍生扩大的,既然热狗、汉堡、快熟面的生产过程已经彻底流程化,在相同的品控之下,不可能吃到什么惊喜的味道。对每个上班族而言,每天吃工作简餐充其量就是个被迫补充卡路里的过程。既然食之无味,不需要投入什么感情,不如囫囵吞枣,快快了断。

当然,有些传统食物之所以吃得快,是因为其本身维持在完美状态的时间真的很短。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些寿司之神握好一个军舰卷,就催促你赶紧吃下。吃火锅也是啊,肥牛在麻辣汤汁里涮完捞起后,蘸点料,夹起来轻吹口气,便急不可待地放入嘴里。桑拿虾,是利用冷水直接浇到烧红的鹅卵石上产生大量蒸汽后烫熟的,刚出盖时口感最鲜,比白灼虾的味道还要正,必须争分夺秒地吃,没时间想着拍照的事。还有一种是饭,熟米用大火爆炒到香脆的程度,上面铺上鲜虾,点缀些西芹,然后用乳白浓稠的鱼汤均匀地淋到米饭上,这真不能等,你得毫不犹豫地拿起勺吃起来,才能在润滑的鱼汤里找到那鲜脆爆裂的口感。若是再等上半刻钟,已经被汤水泡软的米饭就像高考之后的模拟题,谁都不想再看一眼。

除了食物本身,影响食速的另一个原因,主要还在人及其所处的环境。通常看来,仪式感的强烈程度往往和食速成反比。全世界几亿人围观的诺贝尔颁奖晚宴一吃就是一整晚,满打满算,加上甜点也不过三道菜。尽管顶尖厨师团队精心制作,但很显然,关于吃的部分已经不是最重点,自然不需要火力全开地在短时间里扫尽盘中餐。这道理一样可以套用在热恋情侣身上,平时三口两口就能解决的牛排,若是摆到烛光晚餐里,等到餐厅打烊都不一定能吃完。因为用餐的那两位的手根本没有认真拿刀叉,而是互相握着对方的手,含情脉脉,是看饱,不是吃饱。

人的状态不同,食速自然不同。同样一屉小笼包端上来,对常人来说,吃第一个和吃第八个的速度肯定不同。吃完巧克力再吃马卡龙也会甜腻到慢下来。我前不久感冒发烧,舌苔一厚、咽喉一肿,不得已煮了些白粥对付,却不想平日里随便喝喝的白粥竟成了无上美味。舀上一勺,让绵绵的米汤顺着口腔浸泡一会儿,如同给每一处焦虑的黏膜做了一次按摩。别整口吞下,最好是一点一点地让它们通过红肿的咽腔,米粥会一层一层地覆盖在表面,非常治愈。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当你无数次地吃过某种食物,对这食物该甜该酸已有固化的印象,忽然间吃到一样的东西却有不一样的好味道时,你会忍不住放慢一切速度,动员你舌头上的每个味蕾去细细品味食物里不同层次的感觉。哎,写到这里,又开始惦记起前几天在望京那里吃到的冻酸奶了。起初的一大碗芒果绵绵冰已经让我吃得一路傻笑,好友端出一杯水让我清了清,又顺势摆出了那杯冻酸奶。这是拿出品茶的架势去尝酸奶啊,长得和一般的牛奶冰淇淋也差不多嘛,真的有这么灵?拿起小勺试尝了一口,细腻软滑的冻酸奶便慢慢融化铺开,先是略酸,后是清甜,很悠长,不口干,到末尾出现希腊酸奶那样特有的微涩,口感过渡得非常顺。特别是现在的大热天里,吃上几口就想冲出去高唱“Let’s it go!”。

当然,一个城市的气质也会影响其中每个人的食速。成都人的食速和他们悠闲的生活一样同步。同样一碗一蘭拉面,大阪人就比京都人吃得快,只是他们还是抵挡不过几个凶猛的台北人啊。那几位我认识,长得人高马大,三人一伙杀进人家流水素面馆,对着竹筒里潺潺清泉里的素面一阵猛捞,以至于坐在“下游”的日本人只见凉水不见面,空悲切。

刨去其它因素,如果更纯粹地看,好吃的食物总是会让人主动调整自己原本的食速,而大厨们则是决定东西是否好吃的根本。准备相同的食物,比别人更用心、更花时间和精力,才会值得让享受这份食物的人相应地投入更多。

以上是我作为一名野生型写作者奉劝大家,除了一些特殊情况,大部分时间我们还是需要降降食速,好好吃、慢慢吃,才会吃出生活的好滋味。如果现在我以医生的身份来说,那就简单粗暴多了,四个字——吃快发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