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随记:莫言获诺奖

(2012-10-27 16:15:38)
标签:

转载

分类: 转载文章或与《红山诗刊》有关
原文地址:随记:莫言获诺奖作者:长春董辑

 


随记:莫言获诺奖

 

      作者   董辑


  那日,长春气温不高,虽然刚刚十月上旬,但不知道为什么,竟然已经很有几分深秋的感觉了。傍晚时候气温更低些,我正走在学人书店后面的那条小马路上,W突然打来电话,告诉我,莫言获得了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惊喜。同时有些意外。
  之前我已经在网上看到了一些“莫言是得奖大热门”之类的各种消息,但是一直没往心里去,觉得可能是书商们的炒作,一年一度,中国媒体都会适时爆发“诺奖综合症”,今年热炒莫言,可能也是一种中国式的自说自话或者没话找话。
  没想到莫言真的摘下了本年度的文学桂冠。那就是说,今年国外某机构的预测是最准确的。
  莫言得奖,堪称是建国以来中国文学界所发生的最大的事件,其轰动效应怎么形容都不过分。从此以后,困扰中国多年的诺贝尔奖金综合症不会再有了,中国人不用再为诺贝尔文学奖焦虑了;从此以后,中国 政 府不用再声讨诺贝尔评奖中的政 治标准了;从此以后,中国文学可以扬眉吐气的面对各国文学了,不用再妄自菲薄或者自怨自艾了;从此以后,中国文学可以大喊一声:还是我们走在前面,最先摘下诺贝尔桂冠的,不是物理、不是化学、不是生物,而是我们文学;还他妈什么纯文学边缘化?还他妈什么文学读者正在减少?还他妈什么纯文学正在死亡?事实证明,率先冲在前面的,还是我们文学。
  在新文化报当记者的时候,我曾有幸采访过莫言,和他有过稍微大于例行公事的交谈,可惜的是,因为从来不和采访对象合影,我竟然错过了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合影的机会。此刻,长春的夜色渐浓,站在路灯下面,对我那已经翻过去了的记者生涯,我第一次有了悔意。
  莫言得奖,既说明中国文学的影响已经有效的散播于西方知识界,也说明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得到了西方核心国家的首肯和默认。莫言获诺奖,既是中国文学的伟大胜利,也是中国的胜利。这是毋庸置疑的。而莫言,终于以其充满创造力和个性的文学,跻身于世界文学大师的殿堂,这难道不是中国的光荣吗?这难道不是中国文学的光荣吗?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为莫言献上掌声,把手拍肿了,我觉得,都不过分。
  莫言获诺奖,就文学来说,至少在以下几方面,具有正本清源般的说服力,一是大陆文学远远强于台湾海外的华文文学;一是中国文学的凤凰涅槃在新时期以后开始;一是学习西方文学的长处,才是中国文学的大方向;一是中国文学事实上就是高居于亚洲之巅,这一次,莫言不是击败了那个名叫村上春树的日本人吗,中国文学在印度、日本之后拿下诺奖桂冠,理所应当。
  很有些人以莫言抄写讲 话为由,质疑莫言获奖的资格,这种质疑,无疑于鸡蛋里面挑骨头。政 治是政 治,生活是生活,文学是文学,虽然三者之间会互相影响,但是我们没有理由逼迫和强迫莫言的肩头一定要承载和肩负历史遗留的重担,没有理由要求莫言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没有理由要求莫言在文学之外承担政 治和道义任务。且让莫言小说着吧,且让福克纳喝醉着吧,且让庞德法西斯着吧。只要他们没有过界,没有变成周作人,道德或者政治标尺,对文学失效。
  莫言得奖,中国诗歌界似乎有些恍惚,甚至有人喊出了“莫言得奖,是中国诗歌界的耻辱”(在“中国诗歌流派网”上读到的)这种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话。这是怎么了,难道莫言不是中国人吗?难道莫言写作用的不是汉语吗?莫言得奖,中国诗歌界恍惚,其实也有原因,就是中国诗歌界以前一直觉得最早摘下诺奖桂冠的,应该是中国诗人,因为据说北岛多次被提名,因为很多汉语诗人一直在国外诗歌界乃至于文学界大名鼎鼎,因为中国诗歌界一直觉得中国诗歌领先于中国其他文学体裁。其实,在诺奖的世界中,一等公民永远都是小说家,诗人顶多被排在二三位,小说家莫言先于中国诗人北岛或者中国诗人某某、某某某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符合诺贝尔文学奖评奖的规律和惯性。
  作为第四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当代中国人,作为第二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汉语作家,莫言既不像官 方说的那么独一无二,也不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出人意料,就文学本身来说,莫言得奖,虽不能说舍我其谁,但绝对理所应当。
  其实,莫言得奖没什么说的,莫言得奖之后会如何,到很值得思想一番。
  比如,莫言之后,下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国家,会是哪一个。除了中、日、印度这三国之外,还有那个亚洲国家,有可能出现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诺奖可能在十年之内,再次青睐亚洲吗?很难。所以什么韩国的高银,包括日本大名鼎鼎的村上春树,也许就此就都没戏了。
  比如,莫言得奖,是不是基本上堵死了其他中国作家的获奖之路。莫言的同代作家,下一代乃至于下两代的作家,是不是就不会有机会获奖了。谁会在莫言之后,为中国捧来第三座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会是一位诗人吗?时间会多久,是大于高、莫之间的12年,还是小于这12年?
  比如,莫言得奖之后,他自己的创作会如何继续。一般来说,诺奖相当于终身成就奖,获诺奖的文学家,获奖之后,再进一步的少;而莫言在50多岁的盛年获奖,他理应继续前行。
  比如,莫言获奖,是不是会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既定评价带来某种动荡,鲁迅先生的大师地位,会不会依然如故?莫言的同代作家,和莫言该如何比较高低?在世界文学的坐标中,如何为莫言标定经纬?
  我相信,不管莫言本人如何低调,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件事,都不会轻易尘埃落定,更多的响动,更多的影响,更多的挥发,更多的声音……会在未来出现,至少五到十年之内,中国文学的上空,都会笼罩着一颗不落的太阳,那太阳,名叫莫言。

0

前一篇:咏怀
后一篇:铅笔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