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如何退出是当下半导体并购的重要问题
(2025-07-02 09:34:06)
标签:
产业点评 |
微信公众号搜索“芯谋研究”或“icwise”,阅读更多产业专业分析文章!
这几年半导体并购一直雷声大雨点小,看上去很多并购在谈,但是谈成的很少。除了估值过高外,最主要的阻碍是国资难以退出。从2014年大基金成立以来,央企和地方政府也成立了很多基金进入半导体产业,尤其在重资产领域占比很高。现在产业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国资如何退出就成为产业并购的首要问题。要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需要国资退出的新思维。
一、谁也没有错
半导体领域很多不良项目迟迟得不到处理,是因为“没有整合就没有清算”,“只要不并购就不减值”。很多重资产制造项目背后都是国资,如果企业效益不好,对项目进行并购整合,企业估值将被折价,政府投资会大幅贬值,所以并购整合迟迟难以推动。
尽管国家大力出台政策推动并购整合,汽车等领域也出现重量级整合。但是汽车企业很多是央企,体量巨大,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可以快速推动整合。而半导体企业很多属于地方国资投资,体量也相对较小,它既不能让中央政府高度重视,直接推动并购整合,又不像市场化企业那样自由灵活,按市场模式重组,所以半导体的并购整合难度很大。
如果相关的地方领导出事了,反而可以用破产等方式处理不良资产。如果项目上马时不合规,也可以追究决策人的责任。但如果主导项目的领导在位或者升迁,那只能硬撑着。因为只要不启动倒闭程序,或者不减值整合,就不会坐实国资流失。比如,当年烂尾先烈海安绿山,宁可被风吹雨打成为废铜烂铁,也不并购整合。
这一死循环貌似匪夷所思,但是站在不同立场,似乎每个人又都有其道理。因为很多项目从流程上没有问题,该论证的论证了,该拿的批文也拿了。现在效益不好,谁愿意因为主动推动并购整合,而被坐实国资减值,进而承担国资流失的责任?
所以对处理烂尾的地方官员还是要充分理解和包容。据芯谋了解,绝大多数决策不科学、不专业的烂尾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已经调离甚至被处理,现在负责这些项目的官员实质是作为救火队长来善后的,他们走访国内外大厂,多方引进潜在资本,做了很多努力,还要承受着巨大压力和不该承受的指责。应该在法律、制度上为这些做实事的人消除后顾之忧。
国有资产保值军法如山,一旦减值要追究责任。一个制造项目投入至少几十亿,是地方重头资产,谁也不敢造成国资流失。所以地方即使不能支撑企业正常运行,也不愿意按市价处理,因此推动产业继续发展和国资保值之间是该做出一定的平衡了。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运行不良项目,市场上还是有很多求购者。但由于资产价格下行,当初的估值远高于现在的市场价格,这就遇到国资保值的问题。但如果不尽快推动并购,这些资产不仅继续产生资金成本,而且随着设备与设施的老化,其交易价值也与日俱减。所以尽快解决国资保值的问题,推动完成并购交易,才能将损失控制在最小程度。
二、形势紧迫
前些年经济形势较好,不良资产出清的问题好像没那么紧迫。但是现在经济下行,处置不良资产是经济复苏的前提,各级政府将其视为重中之重,紧迫性日渐显露。
……
(关注微信公众号“芯谋研究”或“icwise”,阅读全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