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搜索“芯谋研究”或“icwise”,阅读更多产业专业分析文章!
在集成电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硅光芯片技术的兴起并非偶然。集成电路虽然在微电子技术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在数据传输和能效方面仍面临着难以克服的瓶颈。硅光芯片作为一种新兴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些缺陷,并为未来的高性能计算和通信提供解决方案。
集成电路的发展遇到了两大关键难题。首先是数据传输带宽的限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据传输速率的需求急剧增加,但集成电路所使用的传统芯片材料在高频下会面临严重的损耗,如高频信号的衰减、电信号传输过程中产生的干扰等。这些因素都限制了系统带宽的提升。
其次是功耗问题。在高频信号传输过程中,电子的运动会产生磁场,磁场进一步产生电场,从而导致电磁能量的损耗。这种能量损耗直接导致了功耗的增加,甚至在现代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功耗已经成为最主要的运营成本之一。
电子信号的传输还存在一种本质性的“拥堵”现象,类似于交通中的堵车。电子作为一种实体粒子,在电路中传输时,必须占据一定的时空位置,就像汽车在道路上行驶一样。每个电子在特定的时间只能处于一个特定的位置,并且需要在单行道上运行,无法与其他电子共享同一路径。这种传输方式导致了系统效率的降低,特别是在高数据速率和高并发需求的环境下。
与电子相比,光子具有明显的物理优势。光子是静止质量为零的粒子,而且不带电荷,这使得光子在传输信息时不受时空限制。在同一个通道中,多个光子可以共享同一时空,避免了“拥堵”现象。如果将光子比作车辆,它们在传输过程中不会感知到其他光子的存在,因此也不存在类似于交通堵塞的问题。这使得光子在信息传输中的效率远高于电子。
硅光芯片的制造基于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电子系统从离散元件逐渐向集成电路迈进,将晶体管、电感、电容等元件集成到一个晶圆上,这一过程为今天的硅光芯片奠定了技术基础。硅光技术的发展也遵循了这一模式,通过在硅基材料上集成光子器件,达到高集成度和高性能的目标。
……
(关注微信公众号“芯谋研究”或“icwise”,阅读全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