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破半导体并购僵局
(2024-04-23 09:28:55)
标签:
产业点评杂谈 |
微信公众号搜索“芯谋研究”或“icwise”,阅读更多产业专业分析文章!
中国半导体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取得巨大成绩,无论是从产业周期、经济规律还是当下形势,都应进入并购整合阶段,这是产业发展的必然,也是中国半导体做大做强的必修课。但是现在并购难的问题非常突出,严重影响产业升级,亟需相关部门出台政策,消除并购阻力,推动行业快速整合。
一、并购难题
经过快速发展,有部分中国半导体企业已经具备通过并购做大做强的实力;同时也有大量企业由于种种原因经营困难,造血能力不足叠加融资困难,最好通过并购脱困。尽管中国半导体产业调整已经两年多了,但行业里却很少发生可以借鉴推广的并购整合案例。具体原因如下:
一,生活不容易,但生容易活容易。企业为了不死不活地存续下去,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以设计公司为例,如果企业增长无望,可以裁掉一些人手降低成本;如果企业效益很差,可以不做生产,不做流片来冬眠;如果主业实在没有利润,有些企业干脆放弃主业,转做设计服务外包。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穷尽一切办法,坚强活着。
二,卖总部换续命膏。详见卖总部融资,恐怕是ICU病人打强心针。全球半导体巨头无一不是在调整周期中大规模并购而做大做强的,但这一次储备了大量资金准备并购的中国芯片企业可能要踏空了。最近不少濒临倒闭的企业,本来已经躺进ICU等着下家来善后了,但突然就垂死病中惊坐起了,如果笑问钱从何处来,那就是它们发明的新自救模式——卖总部。广东不亮广西亮,湖南不行湖北行。总部挪窝就又能拿到补贴了,虽然换地方不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至少新的补贴可以让它们从ICU转到重症观察室,暂时避免被并购的命运。
三,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钉子户。半导体行业风光无限,哪怕是小型半导体企业的一把手也获得了各种虚虚实实的好处:媒体关注,政府重视的“名”;人才奖励、个税减免等或隐或现的“利”。所以即便公司效益不好,一个差公司的一把手,很可能要比优秀公司的副总要获得的好处多得多。如果被并购失去一把手的身份,这些好处消失或大受影响。
四,只挖墙不过户。目前并购只能在国内企业之间发生,由于国内企业盛行同行相轻,看轻并购对象的资产,舍不得花真金白银去并购。对很多国内企业来讲,挖墙角比并购划算得多。如果并购标的实在有买家在意的资产,大不了向核心团队砸出翻倍的工资,挖走几个关键人才短时间内就复刻出来。至于是否有侵犯知识产权,似乎没有人关注过。所以带枪跳槽、创业,在业内司空见惯,挖墙剽窃浑闲事,断尽芯片创新肠。
甚至靠挖人来获取技术都算是讲究人,不地道的直接去“顺”。要是实在靠挖人无法解决问题,那就再等等,等着标的打折到脚踝价,甚至等倒掉再来捡便宜。
盘点国内真正成功的并购,恰恰是闻泰收购安世、君正收购矽成、韦尔收购豪威,这种中国企业并购国际企业的案例。因为国外企业有核心积累,有核心竞争力,国内企业并购外资时抱着心服口服的心态,服气并认可这些资产的价值,甚至愿意出高价竞购。
五,没有整合就没有清算。这些年半导体重头投资在制造领域,制造项目背后往往是地方政府,现在急需整合的也是制造项目,但恰恰是制造领域没有发生像样的并购。
……
(关注微信公众号“芯谋研究”或“icwise”,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