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种基金

(2015-01-21 13:34:31)
标签:

财经

在通常人的眼里,农夫每天的生产活动就是在田地里劳作,如果荷锄晚归,那就意味着一天的劳动结束。

其实不然,还有一种生产活动是在农夫自己的院子里进行的。农夫每天饭后都会辛勤地修补农具,例如磨斧头和镰刀,修补破损的犁头,给牛喂草等,因为如果没有好的农具和健壮的牲畜,他第二天的劳动就无法开展

因此,农夫白天和晚上扮演了两种生产者的角色,在白天,他是生活资料的生产者,在晚上,他是生产资料的生产者,这两种生产活动每年每月每天都在进行。只不过后一种劳动我们通常不容易看到罢了。

到了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的阶段,这两种生产活动逐渐由不同的人来扮演,农夫仍然需要维修农具,但是这种工作已经不用他自己亲自来做,他可以把破损的镰刀,斧头和犁头交给铁匠修补,用粮食作为给铁匠的补偿。

农夫一个人承担所有劳动的时候,他把劳动时间分为两部份,白天生产粮食,晚上生产农具。等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他把劳动的产品即粮食分为两部分,一部份自己享用,一部份交给铁匠,因为现在是铁匠为他再生产农具。如果我们把粮食理解为物化的劳动时间,就可以看出,农夫是把原先原属于自己晚上工作的那部分时间,交给铁匠来完成。

如果再分解农夫现在的产品,就可以看出它被分为两部份,并分别承担不同的职能——生产基金和劳动基金,作为生产基金的粮食交给铁匠,以换得良好的农具,作为劳动基金的粮食由农夫自己享用。

为了理解生产基金和劳动基金的差别,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过去的农民家里常常有这样的例子,家里的人饿得要死,也不敢吃仅有的粮食,因为这些粮食是种粮,要用于来年的耕种,因此这种粮食属于生产基金,如果没有生产基金,也就不会有用于消费的劳动基金,所以农民宁死也要保住种粮。

现在可以看出,任何时候和任何行业的生产费用都由两部份组成,即生产基金和劳动基金,在社会分工还不发达的阶段,两种基金由同一个劳动者生产,在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分阶段,则由不同的人来生产。在前者,我们根据劳动时间的分配进行划分,在后者,我们根据劳动的产品来划分。

在分工发达的社会里,劳动工具的再生产不再由使用者本人进行

,而是用劳动产品交换,因此,任何行业的劳动产品都至少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充当生产基金。

因此,假如农民的家里拥有很多粮食。这是否说明农民家里的粮食多吃不完了呢?

不,这可能是还没有转化为生产工具的生产基金,也许铁匠搬家了,如果在货币发达的阶段,可能因为粮食出售困难,生产基金还没有转化为货币,因而无法更新生产工具。

劳动产品被划分为不同的基金,承担不同的职能,这对我们理解社会再生产理论有无比重要的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