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货币原理》滥发纸币的恶果

(2013-08-21 14:31:55)

前文已经讲过,如果用纸币代替铸币,物价的运动规律就可能和我们在《市场原理》中介绍的不同,随着纸币发行量的增加,尽管商品的真实价格,即金属货币表现的价格在下降,可用纸币表现的价格仍可以上涨。商品的纸币价格,与纸币发行量成正比,这是我们已经证明过的定律。但是不要忘了另一点:商品的实际价格,与单位货币的价值量成反比。

如果货币过量发行,也就是金属货币量增多,会对价格产生什么影响呢“

如果货币增多的持续时间只是短暂的,那么会暂时引发物价上涨,因为这时候需求大于供给,从而刺激更多的商品被生产出来,经过一段时间,价格又会逐渐回归原来的价位,这是因为货币除了流通手段之外,还有储藏手段的职能,在充当流通手段的时候,它是铸币,在充当储藏手段的时候,它是货币,因此同一枚金属货币,可以在铸币和货币的职能之间反复转换,如果货币量增多,那么增多的一部分,会出现增多的商品与之对立,同时另一部分货币会从流通领域退出来,即从铸币转变为货币。举例说,如果原来有1千万枚白银铸币流通,现在增加为15百万枚。最后的铸币量可能为12百万枚铸币流通,剩余的3百万枚被当做财富储藏起来,物价经过短暂的上涨之后,回落到原先的价位,总商品量则有所增加、

如果货币增多持续时间较长,现有商品总量增加的速度不能抵消货币量增加的速度,换句话说,在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情况下。现有商品的总价值量,和流通货币量代表的价值量之比值,低于于原先的数值,那就意味着流通货币过多,等同于货币材料的生产效率提高,这时候,社会就会自发调节货币包含的价值量,单位货币代表的价值又会下降,即货币贬值,于是价格普遍上涨,这不排除个别种类的商品由于技术的改进,而出现价格仍然下降的情况。一旦新的供需平衡建立起来,物价会比原先高些,继续流入的货币如果不能遇到可与之交换的商品,也会化作储藏手段退出流通。这种情况下,物价普遍上涨,铸币量会增加,贵金属形式的奢侈品也会增加。

上面两种情况下,物价都会上涨,铸币量都会增加,所不同的是,第一种情况下,物价涨后又跌,第二种情况下,物价被抬高。但是只要是铸币是真实的货币,物价的上涨总会被遏制住,因为流通手段量会受到储藏职能的限制。

但是如果纸币持续发行,物价的上涨就不会受到阻碍,因为纸币只发挥流通手段的职能,它本身并不是现实财富,没有储藏价值,因此纸币的流通量等于它的发行量,即使人们把它存入银行,可是银行又会以借贷的方式把它投入流通。

如果说纸币过量发行,只等于用更多的印刷品和原先的商品交换,那它也无可厚非,这类似于日本人喜欢用天文般的数字来计算商品价格一样,胡传魁有拥有几十个小喽啰,也能自称司令,如果纸币发行仅限于此,那么多发纸币也就没有任何意义。实际上,发行过量纸币是现代社会最巧妙地剥削手段,这里没有任何暴力手段,却能实现财富在不同阶层之间的转移。

假如工人年平均收入为5万元,每年的纸币流通量为10亿元,为了方便,我们假设纸币的年流通速度为每年周转n次,本年的商品总价格为10×n亿元。工人每年能购买的财富,和社会每年提供的财富之比,为5/10×n亿。

如果工人的年收入不变,可每年的纸币发行量都是去年的两倍,我们可以得到下列序列。

5/10×n亿,5/20×n亿,5/40×n亿,5/80×n亿。。。

在该序列中,分子不变,可是分母不断增大,整个分数越来越小,工人能够购买的财富越来越少。

如果工人的年收入也增加,但是增加的速度与纸币量增加的速度不一致,就可能是明升暗降。例如下面序列:

5/10×n亿,6/20×n亿,7/40×n亿,8/80×n亿.。。。。。如果把里面的共用单位都消除,可以得出一组分数:

5/10=40/80, 6/20=24//80, 7/40=14/80, 8/80=8/80,抄写如下:

40/80, 24//80, 14/80, 8/80,分母相同,可是分数逐渐变小。

发行纸币的同时,通常都要涨工资,这更具有欺骗性,提高名义工资,降低实际工资,通过这种手段,属于工人的财富不知不觉缩水了。

过量发行纸币不仅能够不流血的掠夺社会财富,它还会伴随另一种掠夺方式,那就是做投机,因为每次发行纸币的时候,纸币都不可能按照原先的比例分配到社会各阶层,实际上如果这样分配纸币,那也就没有发行纸币的必要了,发行纸币的根本原因,是为了重新分配纸币在社会的比例,过量发行纸币的结果,总是会使某些阶层掌握大量的纸币,他们因此可以控制市场,囤积居奇。

货币集中的地方,总是投机盛行的地方,但是纸币的发行,使投机事业更加容易,中国目前的腐败盛行,也与纸币发行过量有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