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贫富格局的起源》之八十二 大革命前的社会矛盾
(2011-10-26 12:37:16)
标签:
杂谈 |
大革命前的法国是讲究社会等级的国家,社会成员被划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为教会人士,第二等级为贵族,其余成员属于第三等级。在第一,第二等级内部存在着对立情绪,而第三等级又和前面两个等级严重对立,正因为如此,在第三等级要求社会变革的时候,前两个等级不能团结起来,使得教会和贵族一同被打倒,第三等级彻底获得胜利。
我们来简要介绍当时的社会矛盾。
天主教建立在教阶制度上,因此教会人士也被划分为各种等级,其中主教,大主教和红衣主教属于教内贵族,他们都拥有大笔财产,而这些财产来自于信教者或者国王给遇的遗赠,教会财产一律享有免税权。同时,教会对所有的农田都征收十一税,即逢十抽一。
无论是教产还是教会十一税,原本属于整个教会,但是在教会人士内却分配不均,大部份被教会贵族拿走,这必然引起教会内部的愤恨。
在贵族内部,也有长袍贵族和佩剑贵族的划分,前文介绍过,长袍贵族原是经济暴发户 ,当时法国的某些官职可以被授予贵族头衔,因此这些富人大都先购买官职,然后再购买爵位。在法国,只有贵族才享有政治权利,长袍贵族的增多,意味着成功的工商业人士利用经济优势要求政治权利。
佩剑贵族对长袍贵族感到憎恨,佩剑贵族是古老的土地贵族,以拥有各种特权而自豪,长袍贵族的出现,也意味着自古以来被只他们享有的特权被更多的人分享,因此他们总是想限制长袍贵族的各种权利。
由于法国长期实行鼓励发展经济的策略,到了18世纪,法国已经出现了一批城市中产阶级,居于顶层的是行政官员,银行家和富商,其次则是小业主。如果说第二等级的成员享有政治特权,那么中产阶级拥有金钱,并且以追逐财富为目的。
中产阶级的理想是上升为第二等级,即成为贵族,长袍贵族就是出身于这些成员,但是到了18世纪80年代,佩剑贵族在限制这种机会,也就堵死了中产阶级获得政治权利的道路。随着中产阶层财富的增长,他们对传统贵族的仇恨也越深。
作为最底层的农民来说,他们一直承受最沉重的负担,其中包括各种徭役和赋税,更加令农民难以忍受的,是法国这时候也开始圈地运动,公共的土地被地主们竞相霸占,而这些土地是农民生存所必需的放牧场所。
现在可以看到,在大革命前夕,整个法国的社会内部到处都存在对情绪,革命必然如同燎原之火,一发则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