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纸币的作用

(2010-10-13 13:10:52)
标签:

杂谈

纸币的作用

  我们以后会知道,货币有许多职能,现在我们只讨论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也就是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

  充当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又叫铸币。如果我们在经济学读物里看到“铸币”一词,就要明白,它是专门存在于流通领域的货币。

  在《流通手段》文里,我们知道了铸币因为只是充当交换媒介,可以被价值符号代替。所以人们发明了纸币,纸币就是一种价值符号。

  既然纸币只是代替了铸币,既是说,纸币只是作为流通手段的符号才存在,那么它的发行量应该怎样确定呢?

  毫无疑问,既然纸币起的是流通手段的作用,那么它的发行量就应该和流通手段量相同,即:

  纸币发行量==商品总价格 / 货币的流通速度

  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因为这是全社会成员共同参与商品交换的结果。

  但是由于纸币比较易于制作,所以只要发行纸币,就容易出现滥发纸币的行为。

  可是无论社会上的纸币有多少,商品流通需要的流通手段量,即铸币量,由商品总价格和货币流通速度的比值决定,这个规律会强制地发生作用。

  所以纸币只能起它所代替的铸币(流通中的金属货币)的作用,如果纸币发行过多,社会就强行的把它膨胀的数量压缩到它应该有的数量,这时候,就出现了纸币贬值。

  如果社会需要1亿英镑的铸币,而发行的纸币面值总额也是1亿英镑,那么面值1 英镑的纸币就恰好代表重量1磅的白银,这时候,纸币的面值和它代替的铸币价值额相同。

  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多,面值总额为100亿,那么着100亿的纸币,也只能代表1 亿英镑的铸币。面值100英镑的纸币,实际上只能代替重1磅的白银,社会把它应有的面值压缩到名义面值的百分之一。

  如果纸币的发行量不够,,那社会就会把它的名义面值扩大。

  按照这个道理说,似乎纸币发行的多少对每个成员不会产生什么影响,因为无论发行多少纸币,它能代替的铸币量不变,无非是用或多或少的纸币执行购买功能。用面值100英镑的钞票,去执行过去面值1英镑的钞票的职能,除了计算上有点麻烦之外,不会有别的问题。

  可问题就在于,在现代的社会里,谁才有权印发纸币呢?

  在古代社会,金银的获得有许多办法,人们可以自己去山间开采,或者到河里淘金。可在现代社会,只有国家银行才有资格印刷纸币,这些纸币该如何分配?决定权在银行的手里。

  如果增发纸币,使社会的纸币量是增发前的100倍,那么最公平的办法,就是使每个社会成员手里的纸币也同样增加为原来的100倍,大家无非是用更多的纸币代替铸币。

  如果这样,恐怕银行就不会增印纸币了,因为增发纸币的目的就是改变社会的纸币分配格局。

  谁都知道,银行并不是给任何人都发放贷款,它总贷给有产阶级。

  如果我的手里原有100英镑的纸币,增发纸币前,代表100镑的白银铸币。

  现在社会上的纸币量增为过去的100倍,可是我手里的纸币量却没有增加,现在,这100英镑的纸币,只代表1磅的白银铸币。面值虽然没有改变,可是实际购买力只有以前的百分之一。

  谁从中得到好处了呢?只要谁的纸币面值总额是原来的100倍,他就没有吃亏,因为总额增加的程度和贬值的程度相同,刚好抵消,购买力不变。

  只要面值总额超过了过去的100倍,他就占便宜了,可以支配更多的商品。

  请问,哪些人才能得到这些好处呢?

  所以,增发纸币的结果是,在全社会范围内重新调整商品分配的格局。

 

  一旦纸币代替流通中的金属货币,即铸币,就使价格变的更加扑朔迷离。

  因为价格是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的比例。

  可是流通中的货币又被纸币代替,纸币的面值又可能和它实际代替的价值发生偏离。

  假如某国出现价格普遍上涨,可能有两种情况发生。

  第一,   开采黄金技术提高,使采金的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即价值减低。

总的商品价格也随之上涨,所需的流通手段量增加,既铸币量增加。假如用纸币代替铸币,则纸币量也要求增加。

  第二,   生产力不变,黄金与商品价值均无变化,这时候的价格上涨必然由于滥发纸币所致。

根据上面两种基本情况,可以派生出许多类型,以后我们还要详细讨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流通手段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