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研发平台的“大牌”用户

(2010-06-22 09:58:46)
标签:

科技文献

研发平台

美国国立图书馆

郭亚军

上海

杂谈

分类: 平台人生

作者:杨文展    摘自: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网站(www.sgst.cn

http://s14/middle/66f6c4dcg74287a8c8d5d&690

 

 

走进第二军医大学,在听说我们是来采访关于使用研发平台科技文献服务系统的感受后,郭亚军教授显示出了很大的热情。采访期间,郭教授神清气爽、气宇轩昂,谈笑间思路清晰,时而脱口而出的英语也显示出其融汇中西的才华。


 

   获取文献省心省力


 

在谈到我国科技文献的历史时,郭教授说,由于经费等原因,我国的图书资料一直存在库存不足的问题,特别是1990年代末,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文献就显的更加紧缺了。


 

而郭教授所从事的肿瘤学与免疫学属于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并且是新兴的交叉学科,所以对知识的获取量非常大。郭教授同时领导的抗体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也需要大量的科技文献研究资料。当时,郭亚军在美国工作时创立了人才培养“哑铃模式”。率中美学者穿梭于两国间,培养人才。郭亚军在美国工作期间,他的学生需要负责完成大量的资料收集工作。而自从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成立后,对科研人员的科技文献资料寻找工作减轻了不少的负担。


 

郭亚军教授表示,自从使用了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科技文献服务系统,发现平台有着十分丰富而完整的生命科学类科技文献资料,不少学生都不愿意再去图书馆里找资料了。而且研发平台科技文献服务系统的全文传递服务速度很快,基本上一个晚上就能将你所要的资料传送到位,这项服务为科研人员在寻找科技文献资料上省去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取得了很显著的效果。


 

让更多中低端使用者受益


 

在郭亚军教授看来,平台的科技文献服务系统已经十分成熟,但是还能精益求精。比如在文献库容、服务系统、传输速度上能够跟上一层楼。他表示,目前,文献库中的来源很多是影印的材料,如果能够出现更多的原版资料的话,研发平台的文献库的质量和专业度都会有所提高。


 

郭亚军教授表示,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应该进一步的加大推广力度,让所有的科研人员知道平台、使用平台。研发平台更应该倾向于在中低端用户中的推广,因为中低端用户没有自己的科技文献资料库所以对图书文献的需求量很大。在谈到服务模式时,郭教授表示,平台可以对不同的使用人群提供不同的服务,可以对高端用户可以适当的收取费用来换取更完善、更全面的服务,对于其他用户可以给予低价甚至免费的普通服务。


 

做科研的人就像部队打仗中“战役和战术”的关系,战役是全靠资料来制定的,没有战役就无法打仗,所以对研究人员而言资料是十分重要的,郭亚军教授很形象的比喻出了科技文献与科研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未来发展可与世界同步


 

目前,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西文全文传递服务已经涉足到了上海市90%的图书馆资源,但是纵观我国的科技文献收集水平,收罗的国际集刊数量仍十分有限。在郭教授看来,科技文献的信息收集对于科研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些信息也不是花几亿元能够研究出来的,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今后可以逐步朝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比如,可以直接进入美国国立图书馆查询资料。


 

放眼世界,立足长三角


 

在美国生活了十余年,在多所知名大学深造过的郭亚军教授对于美国的科技文献系统也十分了解,据他介绍,国外类似的机构都是需要交费的,政府只提供美国国立图书馆等少数免费机构,但其中的信息量已经足够大了。美国还有很多免费的专利网站,专利网站是科学研究发表文章最集中的地方。美国大学还会为教授提供多个收费科技文献服务机构的账号,供科研查询之用。


 

对于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而言,可以参考美国科技文献系统的模式,更重要的还是应当立足上海、长三角、华东地区,为全国的科技文献服务系统起到领头羊的作用,郭亚军教授特别谈到上海的科技文献服务系统应该首先辐射长三角地区。可喜的是,记者从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了解到,长三角科技文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已于今年的5月份开通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