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和孩子一起读绘本的过程中,受孩子的专注力、认知能力、识字水平所限,成人往往不是直接念出书上的文字,而是会融入个性化的讲解。比方说,如果孩子年龄较小,没有耐心听完大段的文字时,成人需要对文字进行缩减;当孩子对书中没有深入展开的某一点感兴趣时,成人需要根据自身掌握的知识进行讲解;当孩子对故事内容产生疑义时,成人需要帮忙加以分析。除了需要为孩子提供阅读方面的引导和协助外,共读过程还满足了儿童情感和心理方面需求,因此,成人为孩子讲读是绘本基本且常态的阅读方式。
成人的讲读介入后,儿童的阅读过程会变得更加顺畅,他们可以只专注于读图,讲读者(可以是父母或其他长辈、老师,甚至是年长些的儿童)会将绘本的文字故事诉诸他们的听觉,让他们在看图时同步地听故事。讲读将绘本的“图文”故事转化成了“视听”故事。
在共读过程中有几条普遍适用的讲读原则,如下:
第一、讲读故事不只是讲读文字的故事。即使在文字叙述故事比较充分的情况下,绘本故事的大部分内容,包括情节、场景、人物的行动和情感、时间的发展,还是由图画在叙述、描写和表达,讲读故事要将绘本的“图说”的那部分纳入,转化为语言,并与文字表达部分的故事进行连缀整合,一体讲述。当然,所有的过程应该以儿童的自主阅读为前提,讲读者更多只需要进行图文结构方面的充分准备与把握,适时对图画表达内容做恰当而必要的补充。
第二、故事形态、结构、品质不同的绘本应该有不同的故事讲读方式。没有核心情节的绘本也可以有生发出故事情境的讲述。实验表明,绘本讲读的效果与作品故事性强弱并没有完全对等的关系,故事性弱的作品有时有更突出而明显的阅读反应。而讲读者要引导儿童接受和欣赏不同的故事类型与风格的绘本,不仅仅以故事性强弱取舍和选择作品,在阅读时也不把注意力单纯放在故事情节的关注上。
第三、绘本故事的讲读是创造性很强的个性化活动,没有固化的格式或范例进行规定和指引,带有很大的自主性。讲读者可以按照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即兴地自由地进行故事描述和讲解。同一个讲读者讲读同一个作品,哪怕听众是同一个,只要发生于不同的场合,就或多或少会有所不同;如果听众不同,同样的作品,讲读者又会根据听众的理解力和阅读状态做出不同的处理和调整;不同的讲读者对同一作品的讲读则可能有相当大的差异;重复讲读同一作品,随着次数的增加,无论是听还是讲,进一步的发现和新的理解都还会让人产生不同的感受和表现。
第四、绘本故事讲读是互动的、开放的,面对儿童的绘本故事讲读,儿童往往是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受众。虽然有更多的直观图画具象,儿童阅读绘本,与文学作品的于都同样,会启动联想和想象,在内心进行故事情景的再现与营造,并从中体验故事阅读的愉悦与快感。他们会主动地参与到讲读过程中,以各种方式理解和建构故事。
第五、讲读前可以做一些先期准备。在给孩子讲读前,讲读者最好提前熟悉故事的脉络,把握故事的基本格调与情绪氛围。如,民间故事风格作品的讲读可以更为生动、活泼、口语化,诗性或散文化的绘本,讲读语言也要尽可能优美、清新,富有情感和诗意;寓意深刻富有哲理,且文辞雅致的绘本最好以同样风格的语言进行讲读,不适合于采用方言俚语,或进行过于夸张的角色扮演。另外,如能了解作者及作品创作背景的一些相关知识,并巧妙地融入讲读过程中,也可帮助提升讲读效果。
绘本的故事讲读建立在这些理念和原则的基础上,配合其他给儿童讲故事的艺术和技巧,我们可以找到一些绘本故事讲读的比较具体的策略和方法。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讲读的意义和目的,成人的理解往往和儿童的愿望并不一致,有时候过度的讲读和引导会让孩子失去阅读的兴趣和选择的自由,因此,无论何时,都要把尊重孩子放在第一位,让共读过程轻松、快乐,成为一种享受。
更多内容,详见:http://baby.dangdang.com/20130110_eytc
http://product.dangdang.com/main/product.aspx?product_id=22741627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