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身体#给妈妈的话---为了不让孩子与“蛀牙”为友

标签:
爱心树可爱的身体牙齿爱牙日宝宝护牙 |
分类: 爱心树绘本馆 |
蛀牙的形成与牙菌斑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我们了解了牙菌斑形成的机制以后,就会明白刷牙的必要性了。
牙齿表面附着着一层获得性膜,上面容易积聚多种细菌,其中最主要的是某些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它们与食物残屑混合在一起,形成黏稠的糊状物质,牢固地粘附在牙齿表面和窝沟中,这就是牙菌斑。菌斑中的细菌依靠残留的食物生长繁殖,同时,通过复杂的新陈代谢过程,细菌将食物中的糖分酵解,产生出大量的酸性物质,从而损害牙釉质,导致蛀牙的产生。
变形链球菌是口腔中常见的细菌,不可能将它们斩尽杀绝,糖分也是饮食中无法避免摄入的食品之一,所以,任何人的口中都会有牙菌斑。牙菌斑不溶于水,不能用漱口或用水清洗的方法把它去除,只有通过刷牙这种机械式的方式,才可能避免酸性物质长期滞留而损害牙齿。因此,每个人都需要刷牙。
儿童是通过“模仿”来逐渐掌握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的。特别是孩子到了三岁以后,就可以模仿妈妈刷牙的方式自己学着刷牙了。所以,为了让孩子进行模仿,养成刷牙的习惯,妈妈们要记得在孩子面前刷牙哦。
为了让孩子更好的模仿,妈妈要保持膝盖着地的姿势,尽量与孩子的视线水平保持一致。另外,他们用右手刷牙的话,妈妈要用左手来刷,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容易分辨和模仿。刷牙的时候,妈妈脸上的表情和身体的动作要充分表现出“愉快和有趣”的感觉。同时,还可以反复对孩子说“真好玩!”、“好舒服啊!”、“你做的真棒!”等等的话,或者和孩子一起念刷牙儿歌,带动他们刷牙的兴趣。总之,模仿时期,要把刷牙当作一种游戏来进行。
这个时候,妈妈和孩子都不需要涂抹牙膏,因为现在的重点是让孩子模仿刷牙的动作,掌握方法,逐渐做到熟练和灵活地使用牙刷,所以不必担心刷牙的效果。如果急于追求刷牙的效果,反而会吓跑孩子。
3.
刚开始学习刷牙的时候,孩子还不能完全独立地刷干净,仍旧容易形成蛀牙。所以,在刷牙结束的时候,妈妈要帮孩子把牙齿刷一刷,进行最后的清洁工作。
但是,因为每次都要帮孩子完成收尾工作,有些妈妈就会这样想:反正最后也需要我来刷干净,不如从开始就替孩子刷,这样省事多了。虽然这样做是节省了很多时间,但是却让孩子失去了自我练习的宝贵机会。所以,即使是孩子还不能独立刷牙,还需要妈妈来做收尾工作,妈妈们也不能从一开始就替代他们。相反地,妈妈要注意监督孩子,不要让他们省略了自己刷牙的步骤。开始阶段的刷牙训练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完成吧。等轮到妈妈替孩子刷牙、做收尾工作时,妈妈也要像教他们的时候那样,认真地、用力适度地帮他们刷。如果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感到疼痛的话,以后会非常讨厌刷牙的。
同时,为了让孩子更快地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家长们要不断鼓励孩子,让他们觉得刷牙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对自己的健康非常重要。
4.
为孩子准备牙刷的时候,应选择适合其口腔大小、刷毛较软较短、刷毛部分较宽阔的牙刷。孩子在刚开始练习刷牙的时候,手部运动尚不熟练,有时越是用力去刷,牙刷就越容易从牙齿的咬合面滑落下去,孩子会因此产生厌烦的情绪。而宽阔的刷毛可以较好地避免牙刷从牙齿的咬合面滑落下去的情况,让孩子刷得更加顺手和安稳。
较软的刷毛不容易损伤牙体硬组织和牙龈,而刷毛较短的话就可以避免孩子过度用力下压。告诉他们只需用刷毛的尖端轻刷牙齿,并使其发出沙沙的声音就可以了。妈妈们要经常检查孩子的牙刷,如果出现刷毛外翻的情况,就要及时更换。正常情况下,最多三个月就需要更换一次牙刷。
正确的刷牙方式应该是:顺着牙缝竖刷。刷上牙时,从上往下刷;刷下牙时,从下往上刷;刷咀嚼面时,前后来回刷。总之,牙齿的里里外外都要刷到,让牙刷在口腔内灵活转动,各个部位都不能漏掉。另外,每次刷的牙时间以三分钟为宜,刷牙时间过长或者力度过大反而不利于牙齿健康。刷完牙之后,记得要用清水反复冲洗牙刷,甩干刷毛,将刷头朝上放在通风处。
(以上图片均选自“可爱的身体”系列之《谁是蛀虫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