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文化江西
(2024-02-23 15:37:11)江西,素有“文章节义之邦,白鹤鱼米之国”之美称。这是江西所处的历史地理位置使然,特别说到“人文渊薮之地,文章节义之邦”,江西的重要支点,如抚州、吉安、宜春,是能担当起这一美称的,实至名归。
江西自古为“干越之地”,处“吴头楚尾,粤户闽庭”。纵贯全境的母亲河——赣江,为历史上的南北水路交通提供了一个便捷的通道,而在连绵群山之间,一个横向的宽阔平坦的陆上通道连接了江浙与潇湘。这样一纵一横的十字大通道上为江西的经济和文化,部下了一个一个的地标,使得历史文化的传承连绵不绝,特别自唐宋以来,这片红土地上,文化名人辈出,精英纷至沓来,留下了许多关于江西的自然描述和文化遗产,其中优美的山水是它的载体,儒道和禅佛是它的精髓。历史上的江西,荆楚、吴越文化交汇于此,中原、闽粤文化滋润其中。秀美的风光,发达的农业,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积淀,优越的地理位置,孕育出灿烂的“浔阳文化”、“豫章文化”、“临川文化”、“庐陵文化”、“袁州文化”。使得这些原生文化的策源地“名儒巨公,彬彬辈出,不可胜数”。
我与江西之缘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那时我还在县城一中做团委书记,那年暑假参加团县委组织的团干夏令营,包了一辆长途班车从庐山到南昌,登滕阁奔井岗,当车子进入江西的山间,因修路迫使我们下车行走时,我庆幸能亲自触摸这红色的土地,真的,不光有红色的历史,那真正的红土在绿色植被的映衬下如此炫目。此后,又有数次机会再临南昌又登庐山,武夷山、龙虎山、三清山,以及豫章和鹅湖,自然的山水间和文化的点滴里都留下了足迹。
对江西的关注越发加深,山水与文化的魅力越发地吸引我前往。
于是,2024年春节同儿子儿媳团聚之后后,我与妻便从上海一路往西,穿过浙西、赣中的山谷,来到宜春,这个叫做“春”的地方。宜春的叫法很早,唐代文学家韩愈做官时曾就任过这里的总管,在感慨此地的偏远时也油然而生出对山水的赞叹,他的一首诗描写的意境很令人向往:“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多美的诗句!
朱熹没在宜春做过官,但是他多次途径宜春或在此讲学,这里青山秀水的不断冲击使这位宋代大儒的文思才涌,他的那首五言律诗《袁州道中》至今在这里家喻户晓:“我行宜春野,
四顾多奇山。攒峦不可数,峭绝谁能攀。上有青葱木,下有清冷湾。更怜湾头石,一一神所剜。众目共遗弃,千秋保坚顽。我独抱孤赏,喟然起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