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顺之年
(2023-12-31 11:06:03)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六十而耳顺”,也是六十岁的代称,也可以称耳顺之年。
到了耳顺之年,一个人由于一生当中所读的书、所阅的历、所积累的经验、所磨平的棱角,都显示为他的修行成熟,这个时候就能听得进逆耳之言,甚至詈骂之声也无所谓了,生活中就没有不顺耳之事,无所违碍于心。
当然这是从一个人的修行成熟度上来说的,也是孔子以自身的体会提出的案例成为后世做人做事的标准,并且这个耳顺和成熟是和个人的读书修行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一个人没有文化修养,即使他到了六十岁、甚至更大的岁数,仍然听不得意见、老虎屁股摸不得,或者性情暴癝,或者人生态度模糊,这样的类似人格,在如今的社会上还有不少的存在。
我生在偏远的乡村,自小无书可读,十五岁之前大部分时光是在懵懂、玩耍、割草锄地、拾粪积肥、放羊喂猪中长大的,中间间隙地利用在村子里上小学初中,听广播看报纸,收获点浅薄的知识和社会的信息,但是我感觉自小便有一种对知识和信息的独特关注和想象力,记忆力也好,我能从接触的有限报纸上模仿作文、背诵典章。
十五岁之后,我上了高中,开始系统的接受高中学科教育,目标指向高考。十七岁,我成为恢复高考后村子里的第一个本科大学生,开始了我挚爱不倦的与书有缘、与文作伴的人生旅程,无论在校园、无论在机关、无论作职员、无论为人师,我都对知识感兴趣,尤其钟爱政治理论和中西哲学,是书籍和知识为我丰富的人生经历奠定厚实的基座。
到了六十岁,从公职和官位上退休,我有幸被刚刚成立的淮北理工学院聘用,从而在我四十年的工作经历中又写进了大学的一程,它使得我的工作经历更完整,人生经历更丰富。
六十岁以后来到淮北理工学院这所大学校,再开始的一段崭新的工作旅程,心态和状态已经和以往大不相同了,时时处处都有一种价值观在主导:六十岁了,聘来的老头,就是做做凭经验把关、带带年轻人的作用,一切不要顶真、不要看不惯,不要感到掉身价、没面子,要耳顺,要应然。这是老祖宗的教导,这也是与我的人格修养、文化素养所适应的。
2023年快结束了,回首过去的一年,心态上很平和,过得也很充实,偶有波动,我总是以耳顺之年提醒自己。2024年就要到了,祝愿继续走好面前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