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生命诗学视域下苗雨时的诗评与诗论

(2023-12-04 19:42:17)
分类: 诗人论

论生命诗学视域下苗雨时的诗评与诗论

彭翠 毕光明

 

摘要:苗雨时长达半个世纪的诗歌研究,始终注重将诗与思熔铸到个体生命的纯然表现和生命诗学的体系建构中,并将其作为一种审美逻辑贯穿在写诗、评诗、论诗诸领域中。故而,他评诗着重展现诗歌的生命体验,论诗则注重灵魂的吟唱和理性的超越,讲究古代诗话和现代诗学的融会贯通。换言之,苗雨时的诗评与诗论,既要力求回到诗歌本体的历史现场,又注重与诗人的生命体验浑然天成。同时,还要有浓郁的诗性思维和对当下的理论观照。此外,苗雨时还积极将古今中外品评诗歌的新思潮和新方法纳入到当代诗歌的研究谱系中,在不断拓宽已有研究边界的同时,也在积极营构着独抒性灵且生气灌注的诗学体系。

关键词:苗雨时  生命诗学  生命体验   现代诗学

 

中图分类号: I20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1062023 06-0107-08

 

当代资深诗论家兼诗评家苗雨时,凭借对诗歌创作的满腔热情和执着,长期致力于中国现当代诗歌的教学与研究,并正式走上了写诗、评诗、论诗的集文学创作、理论研究与诗学体系三维一体的建构之路。从1982年与吴思敬、刘斌等人共同合作发表《近年来诗歌评论四人谈》一文开始,到2018年发表《中国当代现代主义诗歌是怎样萌芽的——评〈林莽诗画19691975 白洋淀时期作品集〉》一文为止,苗雨时关于诗歌的创作与评论前后持续近40年,发表各类文章近百篇,出版诗学理论著作共七部。总体来看,内容既涵盖生命诗学、符号美学、历史主义、日常写作等西方诗学理论,又渗透了乡土中国等传统观念。若再加上《诗的审美》等多部理论专著,苗雨时的诗学思想可谓丰富且深厚。近日,他又推出最新力作《雨时诗话》,既是他一生挚爱诗歌的全面呈现,也为现代诗学理论体系的建构再立新功。一言以蔽之,苗雨时作为河北籍首屈一指的当代诗歌评论家,其创作才情和理论结晶,值得系统梳理与细致总结。

一、诗与思:苗雨时生命诗学的审美逻辑

面对古今中外流派众多的诗学理论,苗雨时始终秉持生命诗学这一美学观念,品诗、评诗、论诗,无不从生命诗学这一维度出发。凭着对诗歌事业的执着与热爱,在学术潮流不断转向的各种思潮中,苗雨时坚持以诗入思,由评转论,热衷于将个体生命的纯然表现与现代诗人的踽踽独行结合起来,由此发出对现代诗歌的深情吟唱,并在中国当代诗歌史的进程中走过了将近半个世纪。进入新世纪以后,他还关注余秀华等网络诗人,不断为新时代的诗歌研究拓宽领域,且在新媒体写作中乐此不疲。凭借毅然、勇气和对诗歌始终如一的赤子之心与生命体验,出色地完成了由传统书写向自媒体写作的转型。而且,随着他诗学著作的不断问世,既让我们看到了苗雨时在历史与现实中的自由切换,也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了诗歌与生活的水乳交融,以及贯穿其中的诗与思作为他生命诗学的审美逻辑。

     在《雨   话》的     说:作 为 一 位 充 满 生 命 激 情 的 学 人,苗 雨 时 在 学术研究和生命经验相互打开的张力关系中,焕发出旺盛的生命诗意和心灵活力。”[1]P5) 在笔者看来,正是这种生命体验和思想活力的张力,催生了他对新时期诗歌的本真理解和对生命诗学体系的独特建构。所谓生命诗学,在苗雨时看来,主要是指诗是人的个体生命的纯然表现” [1]P7),且以生命觉醒为标的,以语言为托底,在特定的时代文化语境下,运用历史想象力,综合地处理诗人的经验和全部话语技艺,从而给出美学的和历史的评价” [1]P4)。由此,使诗和评论成为一个有机的艺术生命体。纯然表现则是指:诗是与人的现实生存对称和对抗而高于生命存在的话语形式。” [1]P7)显然,这种话语形式既是诗人肉体和灵魂的本真表达,也是诗歌自身形而上的本体所在。苗雨时认为:生命与语言双向互动,诗的本质是生命,语言的本质是诗,生命与语言的达成,有一个重要中介,那就是思。”[2]思之于诗,须借助于言。因为生命存在之思只有在语言中才能够运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言依旧是思想的外壳。而且,生命与语言的舞蹈,舞到极致,惊天地,泣鬼神。人与宇宙的感应,自然启悟的神秘,尽在其中。诗歌的气韵、意味、情调,也由此而氤氲、升腾。同时,从表及里,诗人的人格、气质、境界,也在舞蹈的艺术风范中,得以凸显和确立起来[1]P61

再从字的构成来看,它从,是一种神圣去蔽的言说方式和一种祈祷、沉思的状态,故而是个体生命的最高真实,而不应该是浮华、虚幻的美丽辞藻。” [1]P8)换言之,如果说诗之思是诗人的写作姿势和价值取向,也是铺排诗意、营构诗的艺术世界的总枢纽 [1]P12)的话,那么,思之诗则是评论家思维活动的根本方式。他们通过诗性思维和生命体验回到文本,借助个人的体验、感悟、想象、虚拟、理智、再造等多种类型和方法,挖掘和探索生命存在的根源性、本真性的诗性话语 [1]P8以及语感的陌生化和诗人的个性化色彩。虽然苗雨时始终坚持诗是个体生命本真的纯然表现,然而,人生在世,生命的本真却经常处于一种遮蔽和沉沦的状态,而且往往隐藏在阴霾和森林当中。因此,突破森林的遮蔽,走出阴霾的沉沦,就是人的生存。生存是一个过程,既有经验的积累,又有感悟的升华。所以,诗人的创作,永远在路上,他向生命本真和精神家园的行走,行走中的困惑与觉悟,就决定了他的生存的价值和意义 [1] 事实上,不论是诗人还是评论家,最终都在追寻这种存在的意义。

所以,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思即诗,诗即思。可见,诗与思已经成为生命诗学不可或缺的两极。同时,这也是一直与诗歌相伴的苗雨时诗学研究的最大特色。 [3] 这种笃定和至诚,一方面使得他的日常生活如净土般纯然如诗,另一方面也使得他的诗学研究天然带有诗人的纯粹和气度。其生命不灭,诗歌不泯。人类永续,诗运久长” [1]P10) 的预言和判断,更是彰显了苗雨时浓郁的诗化哲学家气质。在他看来,诗歌始终笼罩和贯穿一切作品的情感血脉与灵魂气质” [1]P9),而且向来是神圣的。因此,好的诗歌不仅应该上升为人和世界的共同信仰,而且也应该是诗人的精神宿命与责任” [1]P9

总体来说,苗雨时的生命诗学,既有生命意识的强化,也有形而上的追求。尤其是在诗歌何为这一时代追问的大语境下,在当代诗歌创作与研究不断式微和边缘化的困境中,在市场经济的大潮日渐席卷一切时,这种思考尤为可贵。这离不开苗雨时作为一个诗人兼评论家,通过追踪新诗潮,创构生命与符号诗学,撰写河北当代诗歌史”[3] 等一系列行为所体现出来的文学担当。当然,诗歌作为一种生命本真的纯然表达,其情感和形式,有如生命湍流中的波飞浪涌”[1](P69),深深感染并抚慰着每一位诗歌的创作者和理论的捍卫者。但究竟该如何扶正行将陨落的人的星辰,并为他们开辟出一条自我拯救之路”[1]P104),其实是当代诗人提出的一个诗学难题。欣喜的是,在苗雨时的理论批评写作中,诗歌的本体功能都得到了平衡的阐释,它们牵动了诗学批评、文艺美学与其他相关人文学科的关联域,使诗歌形式本体论趋向于与之相应的生存、生命本体论”[4]。这就恰好符合了韦勒克、沃伦所主张的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相结合的批评方法,大大拓展了诗学研究的思维空间和理论边界。简言之,苗雨时作为生命诗学的坚守者和捍卫者,他真诚地将个体生命的生存体验与整个诗学的发展交织在一起,并从生命的最高真实和纯然表现折回到历史语境和文本现场,进而发掘出了某些诗歌现象和特定文本的深层的文化精神”[4],切实把握住了诗歌的艺术之美和哲学之境。从而,为生命诗学视域下的诗评与诗论提供了思考的路径和参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