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德模范的榜样故事(1)

(2025-01-31 20:18:23)
分类: 图文:现代诗文
        一、孝老篇

道德模范的榜样故事(1)

        佩杰孝母
        孟佩杰,1991年出生,山西省临汾市隰县人。她五岁时生父因车祸去世,生母又有重病,无奈将她送人领养,不久生母去世。五岁的孟佩杰由养母刘芳英照顾,三年后养母刘芳英因病瘫痪,不久后,养父不堪生活压力离家出走,此后便杳无音讯。
        八岁的孟佩杰开始为生计操劳,承担起侍奉瘫痪养母的重任。每个月俩人就靠养母微薄的病退工资生活。孟佩杰每天在上学之余要买菜做饭,替养母洗漱梳头、换洗尿布、涂抹药膏。就这样日复一日地照料养母,任劳任怨,不离不弃。
        2009年,孟佩杰被距离家乡百公里外的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录取。她不放心瘫痪在床的养母,决定“带着母亲上大学”,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继续悉心照料着养母。
        十二年,四千多个日子,孟佩杰不仅在生活上照顾了养母刘芳英,更重要的是,她让刘芳英渐渐找回了生活下去的责任和勇气。
        2011年,孟佩杰因孝心在网络上走红,后被评选为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道德模范的榜样故事(1)

        背妈上班
        陈斌强,1976年出生,浙江省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
        陈斌强九岁时父亲因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2007年,妈妈患上了老年痴呆症,生活不能自理。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家住县城的陈斌强,每周都会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三十公里去学校上班。到了周末,又将母亲“绑”回家中照料。开始同事们都不太理解,说:“这样带在身边照顾,一两天倒可以,一年两年怎么吃得消?”可陈斌强做到了,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带着妈妈上班。而且,从没有因此而影响自己的工作。
        陈斌强获得201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等荣誉称号。

道德模范的榜样故事(1)

        孝行天下
        王凯、王锐两兄弟,黑龙江省兰西县人。
        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也为了满足晕车的母亲的旅游梦想,年近六旬的王凯、王锐兄弟俩,自制“感恩号”板车,徒步拉着年近八旬的母亲,先后两次从老家出发,历时近两年的时间,行走共计三万七千里路,游遍全国,甚至还到了台弯。这一路非常辛苦,也非常传奇,他们的举动感动了沿途很多人,他们的旅程被称为“孝行天下”。

道德模范的榜样故事(1)

        醒母动天
        朱清章,1950年生,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石拐区矿务局退休职工。
        1975年冬天,朱清章的母亲突发脑溢血,成了“植物人”。父亲又因工伤患了震颤麻痹综合征,年轻的朱清章独自撑起了这个家。后来,朱清章得知了自己被抱养的身世,但是他没有丢弃这对养育过自己的苦命夫妻。
        1977年,张凤英嫁给了朱清章,和他一道承担起了伺候两位老人的责任。
        1997年,瘫痪在床十四年的父亲去世了。两年后张凤英患胃癌也离开了人世,朱清章一下子垮了下来,但母亲还在,需要他的照料。他坚强地挺了过来。
        2004年中秋节,奇迹发生了,母亲竟然伸出手拉住了他,用两个手指头捏起一块鸡蛋,示意要他吃进嘴里。母亲的手能动了,朱清章高兴得流下了眼泪。
        2006年的一天,朱清章在火炉上烧了一壶水后,便出去劈柴。二十分钟后,当朱清章回到屋里时,惊奇地发现母亲正一只手提着水壶站在火炉边,含糊不清地责怪他:“水都烧开了,你干什么去了?”从此,这位在床上一躺就是三十年的老人终于能下地行走了。
        后来,这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不仅能生活自理,还能生火、做饭,一家人其乐融融,尽享着天伦之乐。
        2011年,朱清章被评选为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

道德模范的榜样故事(1)

        割皮救父
        “孝义兄弟”刘培、刘洋,两人大学毕业后均在武汉工作,分别是海天教育武汉分校职工、武昌机务段火车司机。2013年六月中旬,父亲刘盛均在工厂工作时发生意外,全身96的皮肤被重度烧伤,生命垂危。虽然知道大面积取皮存在风险,但刘培、刘洋兄弟俩都试图说服对方,用自己的皮肤去挽救父亲。就在双方争执不下时,哥哥刘培乘弟弟上班时,偷偷签下了手术单,抢先将身上10%的表皮移植给了父亲。
        与此同时,为了替父亲筹集巨额手术费,弟弟刘洋毅然将交完首付几个月的一套新房变卖,所得二十余万元全部用于给父亲治疗。
        8月10日,当父亲再次需要进行移植手术时,弟弟刘洋抢着签下了手术合同。
        2013年,刘培、刘洋当选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

道德模范的榜样故事(1)

        孝养七老
        王百根出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河北省文安县史各庄镇口上村人。
        良好的家庭教育使王百根从小就养成了尊老敬老的道德品质。由于他是他们那一个家族唯一的男丁,几个家庭就守着一根独苗,所以取名叫“百根”。那些年月,爷爷去世早,留下奶奶;二爷二奶奶、三爷三奶奶成家后也都无儿无女;在百根十二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因病去世,撇下母亲;叔叔结婚一年后去当兵,一直下落不明,剩下婶子。照顾一家人的重担便落在了年幼的百根身上。从此,他便与这七位老人相依为命,走上了长达六十六年的孝义之路。
        在王百根的悉心照料下,老人们都心情愉快,身体健康,直至黄发鲐背,无疾而终。王百根的母亲八十四岁去世,三奶奶八十七岁去世,婶子九十八岁去世。老人们在世时没有任何遗憾,有的只是发自内心地对王百根的感激和挂念。村里人说,前几年老人们在世的时候,来王百根家,总会看见一个炕上坐着三个老太太,心里都会觉得暖暖的。
        年过八旬的王百根说:“七位亲人我都养老送终了,我的任务完成了,我这辈子没什么遗憾了。”

        (文摘自张福庄著《榜样故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