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相思莫相负·白落梅谈宋词(15)

(2025-01-31 20:13:40)
分类: 图文:古典诗文
相思莫相负·白落梅谈宋词(15)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唐多令》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谩长是、系行舟。
        任何节气我都会忘记,唯独立秋,我忘不了。也不是因为我对秋天有着怎样难以割舍的情怀,而是一种习惯,我喜欢闻秋天的味道,一种寥落的凉,一种神伤的美。流年如水,这么多年,我早已学会了平静看四季荣枯。我喜欢秋天萧然的况味,也喜欢春天初绿的清新,夏日葱茏的翠意,还有冬天岑寂的苍凉。但是秋季,却总是那么让人死心塌地,它可以惹得芸芸众生都来感伤,可以让人心甘情愿地接受离别。
        秋天,有着伤感而清澈的离别,就像落叶一样的静美。第一次读“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是从一个比我大几个年级的学姐那里听到的。她在校园的一株梧桐书下,捧一本宋词,轻声地读着。我恰好打那儿经过,她招手唤我,或许她知道我骨子里也喜欢文字。她说:“你知道吗?宋词里,我最爱的就是吴文英的这首《唐多令》其中有一句,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道尽了愁的滋味。”当时我还是个小女孩,并不能体会太多,但我清楚地明白,“愁”字的由来,是离人心上秋。后来我才知道,她与她相恋的男生,永远地别离了,就在秋季。
        再后来,她又说起了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她说我像那个小英子,有一双清澈的、会说话的眼睛。而后低低地唱起了李叔同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几年后,我看了《城南旧事》的影片,就再也忘不了小英子的那双眼睛,那种清纯,就像秋天碧潭的静水,明澈见底。而那首《送别》在影片里唱着,仿佛在讲述城南老去的旧事,牵引出观众内心潮湿的感动。无言的背影,让我想起那个贞静的女子,在梧桐树下,轻读吴文英《唐多令》时的情景。时光流转太快,一恍十年之多,我和她再也没有相见,但我知道,她早已开始另一段故事,并且也是在秋天。
        当年吴文英写这阕《唐多令》是和挚友在秋天分离,起句就巧妙地写出,“心”中的“秋”,合成的一个“愁”字。纵是没有雨,院内的几株芭蕉,也在风中诉说秋声,平添如烟的客愁。在秋天的清凉里,可以看到天空,几朵白云的寂静;看到荷池,几枝莲心的简洁;还有草地上,几枚落叶的安宁。夜凉如水,有清澈的朗月挂在中天,而词人却不敢登楼,怕勾起无边的往事,惊扰他那颗本就善感的心。因为这是一个令人易感的季节,思绪一旦释放,任谁也无法收敛,只能沉陷。
        吴文英,南宋词人,字君特,号梦窗。“梦窗”这两个字,给人无限的想象,诗意而美好。我想着,吴文英应该是一个风骨清朗的书生,眉宇带着一种飘然遗世的清愁。因为他一生未第,闲游终身,于苏州、杭州、越州三地居留最久。虽是漂游,但是在长满闲情的江南,他的心,一直都是纯粹的。也有落魄,也有低沉,也有寂寥,可每次被江南的微风细雨,都卷入飞花的梦中。世人对他的《梦窗词》评价极高,黄升并引尹焕《梦窗词叙》云:“求词于吾宋者,前有清真,后有梦窗。此非焕之言,四海之公言也。”沈义夫《乐府指迷》亦谓“梦窗深得清真之妙”。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云:“若梦窗词,合观通篇,固多警策。即分摘数语,每自入妙,何尝不成片段耶?”近代词论家多以姜词清空、吴词密丽,为二家词风特色。
        我对他的词,了解不深,唯独这首《唐多令》,牵系着一份秋天的愁绪,不能忘怀。词的下片,写他感叹年华往事,似水流走,而他客居他乡,经历无数次的离别。每一次挥手,似乎总在秋季,山长水阔,相逢不知是几时。这里的离别,虽是与友人,但是像他这样的才子,生命中一定有过不少的红颜知己,他和佳人,应该也有过这样的别离。在清凉的秋天,红衣褪尽的莲朵,似那远去红颜,感伤中,带着宁静。
        寂夜里,听一曲《送别》,感受芳草连天的悠远,晚风拂柳的轻柔,还有知交半零落的怅然,以及浊酒尽余欢的清寒。偶然看到一个友人的签名,写着一句话:又是一年秋凉时。顿觉触目惊心,因为,多年前,我也写下过这么几个字,一种叠合的感动,打湿我的双眼。其实,今天才立秋,未到秋凉之时,可是一看到这个秋字,就让人感到一种凉意,从风中缓缓地飘来,在离人很远,又离人很近的地方,将我们等待。
        夏虫没有与任何人告别,仿佛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带着夏日未了的梦,隐身而去了。而我们,也在这莫名的空落里,感到寂寥。过往被储藏的往事,如陈年窖酿,在秋天来临的时候,悄悄开启。一缕凉风,一片落叶,一棵枯草,都会萌动我们的思绪,因为只有在秋天,才可以肆无忌惮地怀旧,毫不顾忌地沉沦。
        叶子就是在这个季节飘落,将所有的过往堆积,慢慢地收存昨天的记忆。我们只需要在每一次别离的时候,拾起一枚落叶,祭奠那些逝去的年华和故事,待到生命行将终结的时候,数一数,究竟积攒了多少枚秋天的愁绪。无论是怎样的结局,我们都承受得起,所以没有多少人,在秋天的路口,等候春天的消息。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今日立秋,没有离别,只有一阕《唐多令》,一段城南旧事,和往年一样,在记忆深处,如约而至,并且,还会相伴到永远。一段心事,瘦与黄花,低眉提笔,以此为记。

        相思一种,已廿年

        《鹧鸪天》姜夔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我应该在微风的清晨,读一个词人的故事,才不会惊扰他尘封了千年的相思。我想我只需借着流光的影子,一路寻找,途中无论有多少次转弯,都不会走岔。我记得他的名字,他叫姜夔,生于南宋,终生未仕,辗转江湖。他人品秀拔,骨骼清朗,白衣胜雪,恍若仙人。他工诗词,精音律,善书法。他的词,最深得人心,言辞优美精妙,风格清幽冷隽。他在年老的时候,填下这阕《鹧鸪天》,是为了追忆年轻时一段铭心的爱恋。
        追忆是什么?追忆其实就是为那些已经失去的光阴招魂。姜夔早年客居合肥,与一对善弹琵琶的姐妹相遇,从此和其中一位结下了不解之缘。但最终他们并没有长相厮守,结为连理。姜夔给出一个很慈悲的理由,他为了生计,不得不漂萍流转,唯恐连累了佳人,给不起她想要的安稳。而这位美人,又是否真的怕受累,宁可将情感冰封,也不愿追随爱人天涯?千年前的真相究竟如何,或许只有琵琶上的几根琴弦,和那缓缓东流的江水知道。
        许多事,明明已经落满尘埃,却总有人要假装记忆犹新。以为这样,自己就是那个对时间最忠贞不二的人。我们既然已经辜负了昨天,又何必还要向明天起誓?所谓去留无意,宠辱随缘,也只是给菲薄的流年,寻找一个软弱的借口。可一个善感的词人,总是会旧情难忘,无论过了多少年,一片霜叶,一曲弦音,一滴露水,都会撩开他心里的秘密。捧读姜夔的词,我为自己对他的猜疑感到惭愧。尽管,他没有将红颜拥入怀里,死生契阔,执手同老。至少那位佳人,是他情感的最初,也是最后所托付的女人。
        在悲欢交集的人生里,我们总是做那个弱者,自以为巧妙地布置好了一切,却在最后的时刻逃开。明明知道守不住誓约,又还要频频地许下,甚至是一株平凡的小草,也希望它记住你的好。而自己想要遗忘过去,害怕会有不知名的债突然跑出来,逼问自己偿还。而姜夔,为一段不能继续的故事,付出了经年的相思,哪怕等到山穷水尽,也未必会给他一个圆满的结局。面对匆匆而逝的时光,我们不必伤感地求饶,就算抓不住当下的美好,至少还有回忆,供你我自给自足。
        光阴恍惚,一过已是廿年。他想起悠悠东去的肥水,想起他在合肥的那段爱恋,怪怨自己不该种下那段相思情缘,惹得这么多年,痴心不改。现实中的我们,总以为,种下了同样的红豆,就可以结出同样的相思。却不知,阳光和雨露也会偏心、也会疏忽,结局往往是,一颗已红似朱砂,一颗还绿如青梅。他说,少年情事老来悲。心就像离了岸的船,在江湖浪迹,始终找不到停泊的港湾。“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他在梦里和伊人相见,可是缥缈恍惚的梦,还不如在丹青图中看得真切。一声鸟啼,惊醒梦境,这时连一剪迷离的幻影,也无处寻见了。
        “春未绿,鬓先丝。”相思又是一年,春梅在枝头绽放,绿叶还不曾长出新芽。而词人,漂泊四海,已被流光染上两鬓风霜。年年春光依旧,而赏春的人,却仓皇地老去。那些落去的花瓣回不到枝头,就像老去的人回不到少年。不知道这世间,有什么花不需要阳光和雨露;也不知道这世间,有什么人不需要梦想和情感。有时候,深深牵系的,却是一些不值一提的琐事。那些不能相忘的记忆,反被自己随意地抛掷在年轮的光影里。
        他叹,人间别久不成悲。难道真的是因为别离了太久,让那颗易感的心也变得木然了,木然到连悲伤都不会。还是离别的疼痛,被岁月沉积在深处,那用了多年,都没有彻底结痂的伤口,已经不敢轻易碰触。毕竟,几十载的光阴,是点滴的日子积累而起的,又岂是一个挥别的手势,就可以将一世悲喜仓促地带过?每个人来到世间,都有一个神圣的使命,看似在渡化别人,其实是拯救自己。承诺就是一本无字之书,你想要兑现,就要亲笔去将它填满。你以为给自己找到了幸福,却不知,这幸福安置在别人身上,更加合适、更加圆满。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这里的红莲夜,指的是元宵的灯节,花灯似红莲,在良宵璀璨绽放。在元宵赏灯的人,虽然相隔千里,隔了数载光阴,彼此却依旧,品尝着同一种相思的况味。李清照有词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所表达的,也是这样的情愫。就这样遥遥相望,谁也不去惊扰谁的平静,只要不眨眼,就可以在目光里看到彼此的影子。如果有一天,影子消失了,那么一定要,收集起所有细碎的记忆,然后放一把火,将它们烧成灰烬。让对方怎么也找不到埋怨自己的证据。
        我读这首《鹧鸪天》,看似心情起伏,其实无比平静。就像姜夔的相思,不艳丽、不浓烈,有一种洗尽铅华的韵味。人生是一场镜花水月的梦,虽然从一开始,就意味着踏上迷途,可是有山水为你做伴,有日月为你掌灯,饿了采相思为食,累了枕回忆而眠。如果邂逅一段缘分,就将真情托付出去。假如没有,就做一味叫“独活”的药,空走一趟红尘,又何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