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水经常吞,越活越年轻
这里说的口水即唾液,是人体津液的一种,是口腔内的分泌液体,在中医里称其学为“金津”、“玉液”、“玉泉”等,对养生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民间流传着“口水经常吞,越活越年轻”的说法。
唾液是个宝,不要轻吐掉
唾液是一种无色且稀薄的液体,被人们俗称为口水,在古代被称为“金津玉液”,它主要由唾液腺分泌。唾液是体液的一部分,来源于饮食,通过胃的“游溢精气”,肠的吸收和脾的“散精”而成。而且,唾液在人体生理上十分重要,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现代医学对唾液功能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经研究发现,唾液不只具有促进消化的作用,而且对维持生命的正常运行也有重要作用。这是因为唾液中含有大量生物化学物质,如其中的两种神经因子,能刺激感觉神经和交感神经正常生长和活动。它所含有的几种蛋白质有促进止血和收缩血管的作用;而且,唾液中含有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和溶菌素,有免疫和抗菌作用,能杀灭口腔中的某些细菌,从而保护牙齿。
现代医学可以提取唾液腺内分泌素,用于治疗老年性疾病。因为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激素”是由多种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它的含量虽少,作用却大,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加速蛋白质的合成,维持血糖的稳定,调节体内钠离子的平衡和促进人体骨骼、肌肉、关节、眼睛、牙齿的生长。
它具有润滑作用,便于吞咽食物,还能帮助口腔软组织受伤区域的血液凝结,增加受伤区域的小血管的渗透能力,吸引白细胞至受伤区,促进伤口愈合等。
唾液还有极强的抗菌杀菌的作用。我们知道口腔经常存在着大量细菌,但口腔内的伤口很少有感染。这就是因为唾液不仅含有溶菌酶的物质,能阻抑空气或水中的多种细菌生长;而且也含有其他抗菌因子,如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等物质,能阻止细菌的附着,抑制其生长,甚至有杀灭细菌的作用。
唾液是保护口腔的卫士
唾液有很多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口腔的保护,我们可以将唾液看作是促成或防御牙病的重要外在环境因素。因为我们的牙齿和其他口腔组织均处于唾液的包围中。具体来说,唾液对口腔健康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唾液的防御能力。唾液的酸碱度和含钙量的变化,大大加强了对牙周疾病的防御力。由于牙周的炎性细菌在碱性溶液中滋生,而唾液中含钙量高,则能促成牙结石的沉积,这样就能增强对牙周疾病的刺激作用。此外,唾液也可影响龋病的防御力,虽然酸度增强可使龋病因素更具优势,导致牙齿脱矿加重,但由于唾液中的含钙量高,因此又可促进牙齿脱矿区的再矿化。
二、唾液的清洁洗刷作用。观察发现,凡唾液分泌量大的人,其患龋的几率较低,而很多患龋率高的人,则常有唾液分泌量过低的现象。这是因为唾液在口腔里经常流动,可以起到清洗口腔的作用,可以很好地减少口腔内的污物和致病因子,保持牙齿和口腔的清洁,利于防病。
吞咽唾液保健法
使口水增多是良好的生理反应,将唾液慢慢吞咽,有灌溉脏腑、利脾、健胃、强肾的作用,也有滋润肢体毛发的功能,还有增强抗病能力和防衰老的作用。
在古代,用唾液养生的功法,通常是用舌抵上腭,即搭鹊桥,其意义就是刺激唾液腺,使之增加唾液的分泌。而近年来较为流行的“八段锦”功法中,就有很好的养生作用。这套功法的大意是:用舌头在口腔之中上下左右转圈搅动,以舌搅津,再将新生的津液分作三口咽下。并且,在吞咽唾液之时,要汩汩有声,但咽时不要太猛,最好能用意念送入丹田之中。
其实,吞咽唾液方法有很多,一般现代人最常用的方法是:在每天早晨起床后,先端坐在床上,使肢体自然放松。这时应排除心中所有的杂念,之后就开始闭目,合口接下来用舌头先从左上牙床内侧转至右;然后再将舌头从右上牙床外侧转向左。再从左下牙内侧转向右,又从右下牙外侧转向左,如此反复各搅9次。最后,再上下牙轻轻地叩敲36次,再用口中唾液鼓腮漱口9次。这时,口腔里渐渐地充满了唾液,可分3次缓缓咽下即可。
【健康小贴士】
唾液不但可以内用养生,还可以外用于面部美容,其方法是:将脸洗净后,将自己新生的清洁唾液置于两手掌上,再将双手拱热,之后就将唾液均匀地涂抹于面部,并加以轻微地按摩。如此,每天早晚各一次,一段时间之后,便会容颜光泽、滋润除皱。
胡须不能拔,越拔越麻达
胡须,是男性同胞的专利品,是男性美与男子汉气魄的特征。然而,胡子只能刮,不能拔,因为拔去胡子会留下后遗症。拔一根胡子留一个坑,时间一长,腮帮子成了“橘子皮”。严重的还会引起毛囊发炎,甚至使细菌侵入血液,从而给健康的身体带来危害。所谓“胡须不能拔,越拔越麻达”就是这个道理。(“麻达”在四川话中是“麻烦”的意思)
胡须不可随便拔
胡须也是人体体毛的一种,男性第二性征的重要标志。初时,很少、柔软、颜色比较淡,以后变得稠密、粗硬、色黑,生长的范围也扩大了。它在男性进入青春期后才发生,能体现男性健康的美。因此,如果一个男性不长胡须,就会少了一点儿男子汉的阳刚之美。
可是,面对自己下巴上这片草原,很多男孩子都不喜欢。认为长了黑黑的胡须不好看,会有碍自己面部的美观。于是一看到新冒出的须头,就想把它给除掉。但又怕用剃须刀会使它越长越硬、越长越多。因此,就常常用手或镊子以及铁夹子等,忍着疼痛,一根一根地往下拔。以为拔一根少一根,最后能把它拔光,从而将下巴上的这片“毛草原”给消灭掉。殊不知,这样的做法是徒劳的,也是有害的。
要知道,用拔的方法只能拔掉胡须的上半部,其根部仍留在毛囊内,过不久还会长出来。
胡须的根部有毛囊包围着,毛囊底部的上皮细胞分裂繁殖,使胡须不断生长。因此,胡须是永远消灭不了的。而且拔去一根胡须,就会形成一个外伤创面。再说,如果手、镊子和夹子不卫生,在使用时容易将细菌带入毛囊内,造成感染,形成毛囊炎。有的毛囊炎愈合后,可使局部的皮肤形成小瘢痕,时间一长,会使下巴上的皮肤形成了“橘子皮”。并且,如果炎症扩散,后果更为严重。经调查,那些患唇毛囊炎、疖肿、蜂窝组织炎的男性,几乎都有拔胡须的不良习惯。这就是由于他们平时经常对胡须的“刺激”,从而导致了再生长出的胡须变形、变色、参差不齐等,很不美观。
因此,家长应该告诉自己家的男孩子,不要随便拔掉自己的胡须,让其自然生长。对于一些长胡须,可用剪刀剪短;对浓密的胡须,可以用刮胡刀刮掉,总之,一定不要“信手拔来”。
其实,胡须所在部位,正是医学上所说的“危险三角区”。这里之所以称为“危险区”,是因为它包括上下唇、鼻子以及鼻翼两侧的主要面部器官。而且,这个区域丰富的静脉血管与眼、颅等部位密切相关,所以危险三角区内一旦发生感染,将会很容易导致炎症在整个面部发生扩散,引起严重的脓化类炎症的几率非常大。并且,一旦炎症蔓延到颅腔内的海绵状静脉窦,则很有可能败血症、脓毒血症以及脑膜炎、脑脓肿等,这些症状是非常危险的,一旦发生,会危及生命安全。因此,胡子是拔不得的。
胡须保养与修剪原则
保养胡须,首先要做到清洁卫生。因此,不论是青年男性还是中年男性,面对自己的胡须每天都应认真清洗,以免有尘埃等脏物污染胡须。不过,在清洗时,最好不使用香皂、肥皂类来清洁,而应使用一些日常用的洗发剂,清洗后再用些护发素来保养胡须。
每当要剃刮胡须之前,都要应将胡须清洗一下,然后再用湿热毛巾敷三分钟左右,这样就可以令胡须柔软一些,便于剃刮或修剪。为了防止刮伤脸,也可以先用剃须膏深入软化胡须。而理想的剃须时间,应是沐浴后的几分钟,这时不但毛孔还舒张着,而且脸上已不再滴水,最便于修刮。
在剃须时,刀法的首要诀窍是要先顺势后逆向。不过,在开始持刀看镜时,往往会觉得胡须一片大好,无从下手。这时千万不要东一刀,西一刀,毫无章法地乱剃。要记住,正确的手法顺序,是先刮去面颊上的胡须。其次,再刮两鬓和脖子上的毛发。而且使刀时,要稳记一个“慢”字诀,动作一定要缓慢轻柔。先从左至右,再从上到下;先顺着毛孔剃刮,后再逆毛孔剃刮;最后再顺刮一次,就可基本剃净了。
为减少剃须时对皮肤的刺激,造成皮肤浮肿、发红和疼痛等情况。第一轮,一定要顺着胡须的生长纹理推刀,这样第一遍下来,大约可以剃掉80%的胡须。刮完一遍后,应该再刮一遍。第二轮要逆着胡须生长的方向去刮,但是不要忘了每刮一遍都应该重新涂一次剃须膏。而且,你还要格外记住,当刮到喉结部位时,一定要特别小心,仔细而缓慢地进行。
当胡须纷纷坠地,还要做好“善后事宜”。因为在剃刮胡须时,往往会使皮脂膜受损,为了在新皮脂膜再生之前保护好皮肤,一定要在剃须后用热毛巾在下巴上敷几分钟。然后,涂抹一些须后膏、须后水、面后蜜、护肤脂之类的润肤霜,使皮肤少受外界刺激。如果因为下手过重导致脸上出血,应冷静处置。可立即在该部搽涂止血药膏,也可以用卫生棉或纸巾用力按住伤口一会儿,然后再用干净的纸蘸几滴清水轻轻贴在伤口上,再慢慢把棉花或纸巾揭下来就可以了。
此外,胡须每天都在生长,勤于刮脸有利于卫生健康。对此,挑选好用的剃须刀也很重要。首先,剃须刀的刀片要锋利,不易生锈,而且有一定润滑作用;其次,刀架手感要舒适、防滑,手柄长度应该适中,重量合适。并且不要与他人合用一把剃须刀,以防病菌传染。
【健康小贴士】
平时不要留长胡须。有人将刮下来的胡须进行研究发现,在显微镜下看见胡须上有大量的微生物,而且还有数十种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元素,而且这些有害物质很可能会随着人的呼吸作用被吸回呼吸道。此外,胡须还具有吸附有害物质的特性,如果你行走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汽车等物排放的含多环芳烃和铅的尾气,吸烟者的烟雾中含有的致癌物质,统统都会依附在你的胡须上。因此,没有特殊的原因,最好不要留胡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