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人言:最实用的养生箴言(1)|刘影

(2024-12-01 20:24:09)
分类: 图文:现代诗文
老人言:最实用的养生箴言(1)|刘影

        常晒太阳,身体如钢

        “万物生长靠太阳”,作为人类,我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也同样离不开太阳。要知道,太阳光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如果长期缺乏阳光照射,不但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还极易使人患上骨质疏松、失眠、健忘、佝偻病、抑郁症、记忆力下降等各种症状。所以,阳光是我们的身体健康不可缺少的“维他命”。
        太阳是个宝,常晒太阳身体好
        晒太阳是“免费”的保健方式。如果我们能在阳光不太强烈的时候,适当晒晒太阳,就会增强身体的抗病力,收获到更多健康。
        然而,尽管晒太阳有着诸多好处,但是生活中却有很多人对晒太阳的习惯敬而远之。尤其是一些爱美的女性,每当盛夏时节几乎不出家门,生怕自己的肌肤一旦暴露在阳光下变黑,有位女士这样说:“有时候阳光照着确实挺舒服的,可一想到皮肤会变黑,我就放弃晒太阳了。”
        平时最该晒的“太阳”,总是被相当一部分人被“冷落”了。因此,越来越多的疾病也陆续“找上门来”。比如抑郁、维生素D和钙缺乏,以及佝偻病、骨质疏松和皮肤癌等。那么,多接触阳光,对身体有哪些好处,与太阳“亲密接触”时该注意什么呢?
        经研究发现,人们常晒太阳,不但能预防癌症,还能缓解人的抑郁情绪,使人变得快乐开朗。据精神病专家说,和煦的阳光,可以缓解人们压抑的情绪。而日照时间的减少,也是引起季节性情感障碍的主要原因。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不少人一到阴雨绵绵的天气,就会失眠、胸闷、烦躁,有的人还会显得心神不宁。这是因为人在阴雨的天气中,体内的褪黑素分泌相对增多,而这种褪黑素又与人的抑郁情绪密切相关。人在落寞无聊时,出去晒晒太阳散散步,内心的不快便会随阳光而消散。
        此外,阳光中的紫外线可是个宝贝,它可以帮我们杀死皮肤上的细菌,增加皮肤的弹力和抵御外来细菌。因此,多晒太阳能使你的皮肤更加健康,不易生疮、痘和皮肤病;它还可以杀灭空气中的许多细菌,使空气中弥漫的许多霉菌无法存活。
        另外,晒太阳还可以防癌。有专家说,由于我们的皮肤,只有在接受紫外线辐射后才能产生维生素D,而维生素D能消除肿瘤形成的血液环境,从而达到预防结直肠癌、前列腺癌的作用,而且,就人类目前的医学情痀来说,还没有任何营养素,在防治癌症方面能和维生素D媲美。
        常晒太阳的具体作用
        每到炎炎夏日,阳光似乎都不受欢迎。殊不知,阳光却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健康资源,万物生长靠太阳,若能利用好阳光,它将是我们治病延年的一大法宝。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常晒太阳有哪些好处:
        阳光有自然消毒抗菌的作用,它可以杀死病毒和细菌,从而成为“自然抗生素和消毒剂”。
        通过实践人们发现,流感在冬季高发与晒太阳少有关。因为少晒太阳使得人体内的维生素D合成减少,从而导致免疫力低下。并且,晒太阳少使得紫外线的杀菌作用没了“用武之地”,让流感病毒有机可乘。
        常晒太阳,有助于提高肝脏功能,进而更顺畅地过滤和排出体内毒素。而且晒太阳时使血液循环的加速,也可以促使人体有效地排毒。
        适当晒太阳可增加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有益于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的功效。
        实践还发现,常晒太阳还有助于减肥。因为阳光有助于促进身体新陈代谢,保持血糖持平的功效。
        一些科学家认为,阳光可以激发精子的活力,这也是女性在夏季怀孕几率高的原因,因为维生素D能在精液产生过程中起决定作用,而缺少它则可能导致不育。
        阳光还可以促进褪黑激素的产生,由大脑松果腺产生的褪黑激素可辅助睡眠,因此,阳光还有促进良好睡眠的作用。
        由于阳光有扩张皮下血管、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促进心脏健康的功效,因此,常晒太阳还可保护心脏。
        晒出健康也要有讲究
        虽然晒太阳对健康大有裨益,但也不能不顾时间、强度的一味暴晒。因此,晒太阳也要讲究不同年龄段的人对日光的承受能力,从而选择不同的时间、方法等,下面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老年人每天两次,选在早上10点前和下午4点后,每次20-30分钟。这两个时间段,阳光中的紫外线A光束增多,是老年人储备体内维生素D的大好时间。接受适量阳光,有助于防治骨质疏松和抑郁症。但晒太阳时也要有度,一旦引起皮肤发红、脱皮等,要立即暂停。
        二、年轻人。每天要晒1-2个小时,可选在上午6—10点和下午4-6点进行。年轻人新陈代谢能力较强,钙质流失较快,需补充较多的维生素D,所以,平时应尽量多晒太阳。
        三、少年儿童。对于儿童来说,这时身体成长发育得最快,需大量的维生素D来辅助身体吸收钙,所以更应该多晒太阳,不过要避开正午12点至下午4点之前的阳光。其余时间都可以沐浴阳光,因为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儿童生长缓慢。
        四、婴幼儿。婴幼儿由于皮肤娇嫩,容易被灼伤,所以要选阳光不强时的清晨或傍晚,每天一次,每次15—30分钟即可。
        【健康小贴士】
        平时晒太阳时,要注意,不可以过度暴晒,以免引起人体皮肤衰老,甚至罹患皮肤癌。此外,还要注意保护好头和眼睛,以免引起头晕目眩,倦怠乏力。

        饭前洗手,饭后漱口

        几乎所有的事情离开双手都无法完成,因此,手在从事活动中就会不可避免地沾上一些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细菌。俗话说“病从口入”,所以我们在吃饭或吃东西之前一定要洗洗手。此外,饭后漱口也很重要,它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卫生习惯,更重要的是可以及时清洗掉吃饭后留在齿缝间的食屑,从而保持口腔的清洁。这就是民间谚语所说的“饭前要洗手,饭后要漱口”的健康原则。
        饭前洗手,健康长久
        老话说:“经常洗洗手,病毒不入口。要想离药罐,洗手再吃饭。饭前便后洗净手,肮脏东西顺水走。”这句话充分地说明经常洗手对健康的重要性。
        手是人体最忙碌的“外交器官”,我们要从事的一切活动都要靠它去完成。各种劳动与工作,都需要它一马当先,并且什么脏活累活都需要它去完成。最起码的日常生活更离不开它,比如穿衣、做饭、洗脚、穿鞋、倒垃圾、刷痰盂、揩大便等,都要用手去做。那么,这样一来,我们的手上就会很容易地沾染上许多病原体微生物。因此,手是很脏的。
        在一些外出活动中,我们的双手也会不可避免地沾染许多细菌。比如,当我们在外出旅游、执行任务与参观学习时,手由于经常接触一些物品。特别是你与一些传染病患者接触时,他身上所带的一些病原微生物就会传染到你。就算你平时很少接触病人,但是生活中还有一些表面健康而实际体内却带有病毒的人,也会常常把致病细菌传播到各种用品用具或工具上,这样当你的手接触后,这些致病菌便会来到你的手上。因此,经常洗手杀毒是很重要的。
        经实践调查发现,一只没有洗过的手,至少含有4万-40万个细菌。尤其是在没清洗的指甲缝里,隐藏的细菌多达38亿之多。一只没有清洗干净的手上,残留的细菌高达近10万。另外,健康专家通过一些患有急性痢疾病的人做了一个实验,发现患者大便后,即使用了多达5-8层的卫生纸,痢疾杆菌还是能渗透到手上的。而且这些痢疾杆菌可以在手上存活三天,而那些流感病毒,则可以在一个潮湿温暖的手上存活七天之久,真是骇人听闻。可见,我们只有把自己的双手彻底清洗干净,才能确保卫生健康。
        人们常说的“菌从手来,病从口入”。如果我们在饭前便后不洗手,就极易把细菌带入口中,吃到肚里,从而引起疾病,危害健康。所以,我们要经常洗手,以保持手的清洁。人们所说的“便后洗手”,就是因为粪便是各种细菌含量最多的东西。为了让大家尽量避免把细菌带入口中,你要是能做到饭后便前也洗手就更好了。所以,健康养生,平时就要养成勤剪指甲,饭前、便后、劳动后洗手的习惯。
        掌握科学洗手的方法
        经常洗手,是良好的卫生习惯。洗手虽然人人都会,但也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能确保将自己的双手彻底洗干净。
        那么,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将双手洗干净呢?我们洗手的目的,就是要除掉黏附在手上的细菌和虫卵,因此最好不要用盆洗。采用流水洗手,才可能冲掉手上的细菌,但是只用清水冲洗,只能洗去手上80%的细菌,那么如果在冲洗一遍之后再用肥皂洗手,之后再用流水冲洗,则可以洗去手上99%的细菌。
        此外,洗手时,也不能几人同用一盆水,以免引起交叉感染,互相传播疾病。
        饭后漱漱口,健康才长久
        古代大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指出:“食毕当漱口数过,令人牙齿不败,口香。”说明了饭后漱口的重要性。在明代,人们发明了牙刷,这就更加有利口腔的清洁和身体健康。
        有人检验,在一毫升漱口水中,可以找到1万-50万个微生物,试想如果不把它们吐出来,将会带来多少危害。而口腔是我们饮食与气体出入的门户,也是造成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的重要因素,所以,保持口腔卫生是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常,我们每餐咀嚼进的食物碎屑,会粘在口腔黏膜、牙缝和牙齿的表面。而这些残留物如果不清除出来,将会带来很大的危害。比如,一些遗留在齿间的渣屑以及口腔中的乳酸杆菌,一段时间之后,往往酵解为酸类物质,而这些酸类物质则会使牙齿表面的那一层坚硬而光滑的釉质脱钙,从而产生空洞形成龋齿。随着龋齿不断加深,就会波及到牙健神经,这时就会引起牙痛;如果龋洞过深,就会损及牙腔,进而引发一些并发症,同时也会带来胃肠道疾病。因此,所谓“饭后漱口,早晚刷牙”是有一定道理的。
        饭后漱口有方法
        我们知道,饭后漱口是有益的,及时漱口,可以保持口腔健康预防牙病。但是,漱口也要采用正确的方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茶水漱口:实践证明,茶叶中含丰富的维生素,可以补充人体内维生素的不足,重要的是有防龋效果,可以防止龋病的发生;而且,泡茶的水还有杀菌作用。因此,每次在饭后,用茶水漱漱口,不但可以解除口腔中的油腻,清除牙齿缝中的食物,更有坚固牙齿,清热解毒,健齿化腐的功效。
        二、温水漱口:养生专家“冷食不用热水漱口,热食不用冷水漱口”的主张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经常用过冷或过热的水漱口,由于冷、热的刺激,会导致牙龈出血或牙髓痉挛,影响牙齿的正常代谢,从而造成牙齿提前脱落。所以,平时漱口都要用温水,一般在35左右最佳。
        【健康小贴士】
        平时吃水果后一定要及时漱口,因为大多水果中都含有果酸和可发酵糖类,而这些物质含有可能损害牙齿的腐蚀剂,特别是一些较酸或较甜的水果,比如山楂、苹果、橘子、大枣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