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梦笔山人
梦笔山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28,639
  • 关注人气:1,06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孟浩然诗十首赏析

(2024-06-07 20:25:44)
分类: 图文:古典诗文
唐·孟浩然诗十首赏析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这是奠定孟浩然著名田园诗人地位的一首诗,是孟浩然田园诗的压卷之作。
这首诗用语自然流畅,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中,主客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乐趣,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此诗语言平淡如水,但很耐品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细品来就是一幅天然的田园风光图。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这是一首著名的写景五绝,是一幅隽美的秋江暮色图。
此诗前两句触景生情,后两句借景抒情,“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极其精彩,描写了清新的秋夜,突出表现了细微的景物特点。
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作者仕途失意的心境隐含在景中,自然流露,情景交融,诗韵天成,颇具意境。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这首诗短小精练,语言平显浅近,浑然天成,言浅意浓,景真情切,深得大自然的真趣。此诗已传颂千年,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和李白的《静夜思》、骆宾王的《咏鹅》具有同等地位。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这是一首著名的投赠之作,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此诗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渺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羡鱼的情怀,曲折地表达出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
此诗精华句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波澜壮阔、气象万千,历来备受好评。

《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
岘山是襄阳名胜,孟浩然大半生都住在岘山附近。他某天和诸好友登临此山,吊古伤今,抒发感慨,写下这首名作。此诗首句“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就囊括古往今来,意境迥远。尾句“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感情真挚、催人泪下。
羊公是距孟浩然400年前,曾经镇守襄阳的羊祜,他为国为民,名垂千古,名与山俱传。孟浩然登山怀古,想到自己一把年纪仍一介布衣,两相对比,不禁悲从中来,读碑“泪沾襟”。
全诗借古抒怀,融写景、抒情和说理于一体,感情真挚深沉,平淡中见深远,堪称千古佳作。

《送朱大人入秦》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
这是孟浩然写给好友朱大的一首送别诗。
此诗首句点出友人所去,暗示朱大豪爽的性情;次句强调宝剑本身的价值以及赠剑的意义;三句写分手脱赠千金宝剑之情;末句语浅意深,赠剑见真心,表现出双方平素的仗义。
此诗虽然短小,但神采激扬,感情真挚,深厚的感情和志同道合之意隐含在字里行间,读来令人回味。

《访袁拾遗不遇》
洛阳访才子,江岭做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
孟浩然去洛阳寻访故人袁拾遗,到后才知道挚友被贬江岭。孟浩然很为好友鸣不平,于是写了这首短小精悍但情真意切的小诗。
此诗前两句通过“才子”与“流人”的对比,透露出诗人不平之气。后两句说江岭梅花开得早,虽风光美妙,但哪如北地家乡的春景好呢?家永远都是最好的。
此诗包含不平、伤感等复杂情绪,但收放自如,感情含蓄不露。作者虽未明言,但深情蕴含在字里行间,虽相隔千山万水想必杜拾遗也能感受到。

《夜归鹿门山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
这是一首七言古体诗,中间有换韵,且平仄韵通押。
孟浩然早年一直隐居在岘山附近的家里,他40余岁在长安屡试不第,于是灰心丧气地返回襄阳。他决心追随当地先贤庞德公的行迹,所以在鹿门山开辟一居所,这首诗就写于他隐居鹿门时,故题为“夜归鹿门山”。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诗,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夜归鹿门山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人的隐逸情怀。整首诗笔调流畅,语言质朴,结构自然,情感真挚。作者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先动后静,以动衬静,写出鹿门清幽的景色,表现出恬静淡雅的心境,同时在清闲脱俗的隐逸情趣中隐寓着孤寂无奈之情。

《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墟。
——————
这是孟浩然官场无门后的归隐之作,诗中自然流露出一种怨忿之情。此诗语言丰富,层层辗转反复,风格悠远深厚,最后一句以景代情,富有韵味。
关于此诗有个经典的故事,王维邀请好友孟浩然共话平生,恰逢唐玄宗赶到,孟浩然匆忙间藏到王维的床下。王维不敢隐瞒,告诉玄宗孟浩然在这里,玄宗大喜,说:“我久闻他的诗名,为何要躲我呢?”
于是孟浩然出来拜见玄宗,玄宗请他吟诗,孟浩然就吟了这首诗,当吟到“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时,玄宗大为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孟浩然仕途至此而止。
这就是诗人典型的“低政商”,好好的一副牌打得稀烂,不过此诗名气却因这个故事而变得更大。
这个故事是真是假?极有可能是好事者编的,当小说看看就行了。

《送杜十四之江南》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
孟浩然七绝名篇较少,这在唐朝著名诗人中是不常见的,而这首诗堪称孟浩然七绝的佼佼者,写得很有意境。
杜十四就是杜晃,是孟浩然的好朋友,他要离开荆地到东吴去,孟浩然就写了这首诗为他送别。
此诗从写景入笔,通过淼茫春江与孤舟一叶的强烈对比,发出“日暮征帆何处泊”深情一问,对好友的关切和关心表达得淋漓尽致。
此诗寓景于情,情景交融,自然流畅地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情真意切,可见两人友谊之深、之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