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的枝头短暂停留(2)|李银河

分类: 图文:现代诗文 |

不虚此日
每天早上醒来,想到即将到来的一天,心中有欣喜的感觉。因为知道它不仅有肉体的舒适,还将有精神的愉悦,主要来自爱与美。每天都要做到“不虚此日”。
寂静
宇宙是寂静的,世界是寂静的,人世是寂静的,我的心也随之寂静下来。所有的喧闹和聒噪都无意义,而且最终会归于静寂。
比较
与宇宙比较,一切都小很多;与永恒比较,一切都短很多;与存在比较,一切都轻很多;与内心的宁静比较,一切都逊色很多。
生日
在64岁生日之际,独自在威海写作。心情平静而又沸腾。平静的是,生活方式的惬意、充实;沸腾的是,岁月的飞速逝去及紧迫感。在生日这天,对于宇宙的空无更有痛彻感受,并会因此流泪。
节点
生日这天,存在感最强。会想象我——这一粒宇宙尘埃——在空间中飘荡的情形,这一天是一个时间节点,但须牢记,它是一个仅仅对我的存在有意义的时间节点。
空间与时间
从人生的角度看,空间没有什么意义,重要的是时间。也就是说,人在哪里生活都无所谓,所有的城市和乡村都大同小异。而时间却过一天就少了一天。
外与内
在存在这件事上,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如内在的感觉来得重要。
澄明之境
愿此生常常处于澄明之境,内心一尘不染,既不为环境所累,也不为内心所扰。把一切看清楚,把一切想清楚。仿佛登高望远,神朗气清。
周边
周边的人和事像汹涌的大浪,人就像一叶孤舟在颠簸和随波逐流,永远渴望着一方净土,让自己的生命安顿下来。
重要性
人类的重要性宏观看从来都不足道,个人的重要性比起人类就更不足道。
痛楚
常常能够感觉到生之痛楚,肉身的病痛(牙痛之类)倒在其次,主要是灵魂的痛楚。虽然偶尔也会有快乐,但是存在的基调是痛苦的,源于空无。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那种痛楚。
纠结
人总是纠结于有神无神的问题之中,其实事实是如此清楚,已经到了不言自明的程度。可以把万物及其规律叫作神,也可以就用它们自己的名字称呼它们。
回归
当生命来到真正不必做事和真正无事可做的时候,人回归了生命的本源。生命的本源是什么?就是存在以及享受存在的感觉。
最高境界
生存的最高境界就是在肉身活着的时候,精神跨越生死界限,没有恐惧,没有遗憾,甚至没有留恋。
存在感
存在感有强有弱,有浓有淡,有苦有甜。有的人的感觉像一团化不开的浓汤,有的人的感觉像清汤寡水。有时,真的不知道是浓更好,还是淡些好。浓烈的感觉更加刺激,更有活力;而清淡的感觉更加平和,更加恬静。
远离
真正的存在感是远离一切世俗纷争的,是超凡脱俗的,是沉思的,是精神的。
无奈
活着是一件无奈的事。生老病死是无奈的事。存在是无奈的事。
通透与参透
要想洞察世事,有通透的见解,必须首先参透终极问题,即存在的实际状态和意义的问题。后者是更根本的。
疯狂
为什么许多智者最后会疯狂?我想他们一定是悟到了生命的无意义,而他们敏感的神经对这一痛苦无法承受。正因为其敏感度是常人的十倍,他们的痛苦也不得不是常人的十倍。
不可
人不可不对宇宙与人生做鸟瞰之飞翔。如果没有这样做过,就真的活成一介蝼蚁;如果能够偶尔这样做,就能摆脱日常的烦恼;如果能够常常这样做,就能活得超脱愉悦。
心满意足
在心满意足的时候最容易感到意义缺失,往往是因为在欲望未满足时顾不得想意义,只顾着拼命奔向心中的目标。在万事顺遂之时,才能注意到意义的缺失。
重与轻
入世沉重,出世轻松。人不入世一事无成,人不出世不能成仙。
无常
佛教讲无常,因万事无常而空无。这是深刻真理,佛教的道理中有很多真理的成分。
修行
对于敏感的人来说,坐禅并不真正需要,只要随时随地静心内省就可以超脱。
解脱
要不时想到时间和空间,这样就可以从日常工作和人际交往的焦虑中解脱出来。没有什么事是非做不可的,没有什么人是非交不可的。于是,可以只保留最喜欢做的事和最喜欢交的人。
冲动
但愿灵魂永远有冲动,有思想的冲动,写作的冲动,冒险的冲动,追逐美与爱的冲动。
深奥
怀疑世上是否有深奥的道理。所有的道理只要符合逻辑,能够自圆其说,就不会深奥难懂,必定是简单明了的。
实然与应然
从宏观上讲,人生就是一场有生之年的游戏。微观上看,人所做的一切都是游戏,包括爱情游戏。游戏人生,既是人生的实然,也是人生态度的应然。
静谧
希望遁入静谧之中。物质生活的静谧与精神生活的静谧。
圆
愿感觉是一个圆,没有缺口;愿心情是一个圆,没有裂缝;愿生命是一个圆,没有遗憾。
末日
人类是有末日的,地球是有末日的。如果没有意外发生,这个末日在50亿年后;如果有意外发生,那就哪天都可能。知道了这个,稍有理性的人还有参不透的可能吗?
眷恋
人生无可眷恋。在精神上早早离世,在肉身离世时就不会感到突然和难以接受。
两视角
从微观角度看人生,苦多于乐;从宏观角度看人生,可以超脱烦恼。微观角度的生存,满眼尽皆忧烦愁苦;宏观角度的生存,虽然显得空旷荒芜,但可摆脱琐碎烦恼。
心乱如麻
只要涉足人世,就会心乱如麻。要想得大自在、大清静,唯有超脱世事。
三省
古人云:一日三省吾身。除了检点言行之外,我想应当包括对生命的省思,对存在的注目。
常态和非常态
人生的常态是寂静的,无所作为的;热闹,辉煌,精彩,成就,全都是人生的非常态。
执着
既然人类会消亡,既然地球会热寂,那么所有的想法不得不为之改变。没有什么是值得执着的,没有什么是应当执着的。
无欲无求
人生到达无欲无求的境界是最佳境界,因无欲而平静,因无求而有尊严。人只要还有无法满足的欲望,就没有平静,就有可能折损自尊。
精神
人生中最值得体验的,不是物质生活,而是精神生活。吃喝拉撒,衣食住行,十分平淡;真正的欢愉在精神领域。
醇厚
年事见长,愈益偏爱醇厚的味道,主要是在精神领域,受不了寡淡的没滋没味的东西。
稳定
参透之人必定有了稳定的心情。无论大事小事都不会再打扰他的心境。他已经超脱世俗的人情世故,进入旁若无人的内心世界。
心境
愿意让自己的心境经常处于澄澈的状态,无论近观人与事,还是远观宇宙和存在,都用洞察的宁静的目光。
无遗憾
如果现在死去有无遗憾?我已经能够做到没有什么遗憾了。应当以这样的平静心情度过后半生的每一天。
感受
美好的东西靠人用身体和心灵去感受。如果没有追求感受的愿望,就不会感受到;追求感受的愿望越强,感受就越强;追求感受的愿望越弱,感受就越弱。
前一篇:唐·孟浩然诗十首赏析
后一篇:妙趣横生的人物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