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赵朴初先生遗嘱中的八句偈语

(2024-05-23 20:19:59)
分类: 图文:现代诗文
关于赵朴初先生遗嘱中的八句偈语
赵朴初(1907—2000),中国佛教学者、居士、中国现代社会活动家

        2000年5月21日,赵朴初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哲人其萎,他的雅望懿范永远为后人所铭记与怀念。
        赵朴老去世后,他的家里设了一个小小的灵堂,在他的遗像旁,有一幅朴老亲笔书写的墨迹——八句偈语,亦即他的遗嘱的一部分,这八句偈语是:“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魂兮无我,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寻觅。”当时,我曾赴赵府吊唁,此为亲眼所经见,受到赵朴老的高尚的心灵境界的感召,没齿难忘。民进中央印发的赵朴老彩色遗照上的八句偈语即据此而来。
        5月3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赵朴初同志生平》,并有《赵朴初同志遗体在京火化》的报道,报道中引用的赵朴初同志的遗嘱偈语也是八句,即:“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寻觅。”
        2001年5月,开明出版社出版《赵朴初纪念文集》编辑组编的《赵朴初纪念文集》。文集收录的缅怀赵朴老的文章,所称引的赵朴老的八句偈语,均与《报日人民》发表的相同,第五句均为“我兮何有”,而不是“魂兮无我”。其余七句均同。后来,有不少同志对此提出质疑,向我询问这八句偈语前后不一的原故。我因多年关注民进会史研究,对此深入探究发现,赵朴老原在上个世纪70年代立有遗嘱,后因故遗失,又于1996年10月在北京医院亲笔书写了一份遗嘱,现有他的亲笔墨迹为证:
        关于遗体的处理,我曾在二十多年前写过遗嘱,置书橱屉内,不知缘何失去,今尚记忆原文大概,再书之:
        遗体除眼球献给同仁医院眼库外,其他部分凡可以移作救治伤病者,请医师尽量取用。用后,以旧床单包好火化。不留骨灰,不要骨灰盒,不搞遗体告别,不要说“安息吧”。
        生固欣然 死亦无憾 花落还开 水流不断
        我兮何有 谁欤安息 明月清风 不劳寻觅
        一九九六年十月书于北京医院
        赵朴初

关于赵朴初先生遗嘱中的八句偈语

        据此可知,赵朴老遗嘱中的八句偈语应以1996年10月所立的遗嘱为准,此乃最后的定稿。
        遗嘱中的八句偈语,哲理深博,诗意高雅。
        佛家作诗曰“”,作文曰“别”。
        前四句,朴老表达了他对生死的观点。佛学里说生死是因缘,生是因死是果,生死乃因果关系。唯物辩证法说生死是自然现象,有生就有死,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生固欣然,死亦无憾。”朴老生于乱世,辞于盛世,花开见佛,果满成功。一生安安心心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对国家、对人民、对自己都可称无愧无憾。
       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朴老的寓意是指一切的正义事业,都是有根之花,有开有落,有源之水,水流不断。
       我兮何有,谁欤安息。”表达了朴老的虚怀大度。“我”都没有,又有谁在安息呢?难道真的有一个能安息的主宰或灵魂,和有一个所安息的处所吗?佛教不承认人死了还有“灵魂”。安息是西方的说法,既没有灵魂,也就不要说“安息吧”。
       明月清风,不劳寻觅。”表达了他的精神世界达到了大彻大悟,把自己的一生和未来融入宇宙自然之中,到了清净的世界。既然这样,也就不要烦劳生者为他寻觅。他在遗嘱中说:“不留骨灰,不要骨灰盒,不搞遗体告别”就是不劳寻觅的具体体现。
        觉者辞世,风范长存。朴老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作者:徐德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