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梦笔山人
梦笔山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38,488
  • 关注人气:1,06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往后余生,自在从容(1)|康娜

(2024-03-29 20:47:37)
分类: 图文:现代诗文
往后余生,自在从容(1)|康娜

        常想一二
        朋友买来了纸笔砚台,请林清玄题字。林清玄展纸、磨墨,写了四个字:“常想一二。”
        朋友问:这是什么意思?
        他说:人生不如意的事十常八九,但扣除八九成的不如意,至少还有一二成是如意的、快乐的、欣慰的事情。如果我们要过快乐的人生,就要常想那一二成的好事,这样就会感到庆幸,懂得珍惜,不致为八九成的不如意而纠结了。
        一二,是沃土的养料;八九,是清水里淬火。
        人生就是一部长篇小说,你是演员,也是导演。在自己设计的故事情节里,打斗着,也精彩着,脆弱着,也顽强着。在并不宽阔的路上风一阵、雨一阵,深一脚、浅一脚,走得跌跌撞撞,但你必须撑到最后,没有谁代替得了你。
        命运总喜欢捉弄人,它想给人以幸福,就先以苦难的形式体现,它想予人以快乐,就派烦恼去打头阵,你想要和命运玩儿好,就做好修炼、闯关、打怪的准备。
        上帝的公平不会立竿见影,但它一直睁着眼睛,人的命运也不完全相等,但唯有努力,凡事才有了可能。
        双脚插入泥土越深,步伐才走得越稳。树根只有扎地更深,树叶才能更繁茂,树枝才能长得更高远。
        人可以累、可以伤,但脊梁不能弯,还要努力奔跑,跑在时间的前面,跑过一切的厄运和不公,冷箭和暗算。
        学会与世界周旋,处理生死大事、烦恼琐事是人生的必修课。凡事无破不立,只有今日背负千斤,明日才能力顶千钧。
        里尔克说:“灵魂没有宇宙,雨水就会落在心上。”就是说,不管路多难走,心里得一直有根拐杖。你若知道为什么活着,也就知道如何过生活。
        常想一二。把眼光放在岁月的最远处,心就会柔顺软和起来。
        贾平凹在散文《酒》中写自己因写文章惹出了一些事儿,很烦恼,父亲于是来找他喝酒,喝着喝着,老父亲说:“你的事,我都知道了,我觉得那不是多大事儿。你太顺利了,不来几次挫折,不会有大出息。没事儿咱不寻事儿,出了事儿咱不怕事儿。我就是怕你不经事儿,专门来看看你,告诉你这几句话来了。”
        经过了许多事儿,回头一看,磨难、挫折、负重,都是来成全你的,是你的进身之阶、洗礼之水。
        不思八九,常想一二,心里绽开一朵莲花,人生才是一幅写意的图画。

        恰到好处,即是妙处
        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
        好的文章,一定是火候适当、秾纤得衷、修短合度,不渲染浮夸,也不枯槁萎靡,刚好地表达和描述事物状态,如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徐渭的清寂山水、凡·高的疯狂向日葵,是创作人心路、情绪、气息、才华最适度的结合。创作者被眼前的景物所逗引,激发灵感脱颖而出,成就世界最绝妙的作品。
        万事万物,恰到好处,即是妙处,否则就是不够完美。春初新韭,秋末晚松,著文如是,人生际遇亦如是。
        人出生以后,被命运抛出,划出远近高低不尽相同的轨迹,走过鲜衣怒马的疏狂、花开富贵的闲散、静水深流的稳健,生命里凄凉与荒寒的际遇,恰是光阴里最好的相逢。
        苏东坡少年得志,春风马蹄,26岁赴任凤翔判官,官越做越大,后又越做越小,越贬越远。他带领家人垦荒种稻,房屋五间,果菜十畦,桑百余本,过着神仙般的生活,自得其乐。他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他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记承天寺夜游》等绝世篇章。
        对这种流浪的生涯,他不无幽默地写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把这几处人生的坎坷之地,作为自己的“平生功业”。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多才多艺,多灾多难,成就了他人格里的进取、慈悲、旷达,诗词、书法也达到了他人难以企及的高峰。
        恰好,是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王羲之的《兰亭序》,天造地设,天时地利人和,那一刹,阳春三月,春暖花开。
        人生大梦,在频繁的美丽与曲折的悲欢之后,你悠然转醒,他新炊刚熟。
        钱钟书与杨绛的一世情缘,钱说:“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恰好,是冥冥里的命中注定。
        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不外乎,我喜欢你,你也喜欢我。
        林徽因去世后,有人要给梁思成找个老伴儿,梁思成说,他三要、三不要:老的不要,丑的不要,身体不好的不要。但是反过来,年轻的、漂亮的、健康的人就不要我这个“老弱病残”了。
        年迈的梁思成,只想找一个年轻的、健康的、对自己知冷知热的女人,过正常的晚年生活,过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凡俗日子。
        众说纷纭里,他选择了林洙。
        这个女子,做了他十四五年资料员,相貌平平,才情更平平,在林徽因夺目的光环下,她连个影子都谈不上,可梁先生叹息自己就该找这样的一个平凡女子。他对她说:感激你在我这孤寂的生活中,在我伏案“还债”的恬静中,给我带来了你那种一声不响的慰藉。由于你在这里,尽管同样地一小时、一小时地清清静静无声过去,气氛却完全改变了。
        在随后的日子里,这位女子,以自己单薄的身躯和卑微的爱温暖着一个孤寂而惊悸的灵魂,伴随着梁先生度过了生命行旅最后的十一年光阴。
        那时,他在病榻上读着林徽因的最后一句诗:“忘掉腼腆,转过脸来,把一串疯话,说在你的面前。”她坐在他面前,和他一起静静地欣赏。
        一粥一饭,相扶相偕,寻常夫妻,不过如是。
        她年轻时是个大美女,而他,只是单位一名普普通通的员工。
        三十年,珍珠婚。她喜滋滋烫了头发,他系上围裙下厨做饭,开了瓶红酒。这么隆重的纪念日简单地过了,她却幸福得不成样子。两人的结合,没有传奇的经历,朴素得有点平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走过了几十载春秋,孩子成家立业,儿孙已绕膝旁,他们夫妻鬓已星星。
        他问,老婆子,那时你那么年轻、那么美丽,又有那么多人追求,为什么你会选择我这样一个小会计?
        她抿了一口红酒,脸色也有点红,轻声地说,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啊,当时,我没有结婚,你刚好也没有女朋友。
        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的相遇,或许有着无限的前因,但终究不过是:你在泡茶,我来喝茶,茶也恰当,水也刚刚好。

        无用之用
        “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这句话来自周国平的《闲适》。
        太过“有用”的东西,往往伤肝揪肺地折磨人、消耗人,比如升官、发财、成名。
        一位好友,有车有房,收入不菲,可每次约见,她都行色匆匆,面色憔悴,总说工作有多忙,事情有多多,自己有多累,一副日理万机的样子。
        她说,你看,我每天路上开车有三个多小时,工作占去了十二个小时,没有精力做饭,吃饭常在外面凑合,回到家只有疲惫,哪还有闲情逸致栽花养鱼、谈情说爱,更别提生活品质了。
        问她,为何要把每天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没有缝隙?
        她说,时间太紧啊,我只怕把光阴给虚度了。
        这样,她把自己活成了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一只不停旋转的陀螺,无休无止地忙碌、奔波,优渥富足却毫无幸福感。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把生活过成生存,生存过得像乞讨,只为维持生命不顾及灵魂的有用,才是真正的无用。
        “京城第一大玩家”王世襄在就读于文学院时,不是臂上架着大鹰,就是怀里揣着蝈蝈到学校上课,被老师称作“未知数”。他一生酷爱放鸽、养蛐、驾鹰、掼跤、烹饪,却把这些雕虫小技玩出了文化和情致,玩成了一门“世纪绝学”。荷栏王子专程向他颁发“克劳斯亲王奖最高荣誉奖”,并说:如果没有他,一部分中国文化还会被埋没很长一段时间。
        莳花弄草,对月吟诗,正是一些无用之事,把生活装点得绚烂多姿、五彩缤纷,让人揣着一颗快乐心,走过了千山万水。
        陈道明年过六旬时,在文章里写道:“有时我们夫妻俩就同坐窗下,她绣她的花草,我裁我的皮包,窗外落叶无声,屋内时光静好,很有一种让人心动的美感。”
        有人问一位诗人:“诗不能当饭吃,写诗有何用?”诗人讲:“诗填不满人饥饿的肚肠,黄油面包同样也喂养不了人饥饿的灵魂。”
        这回答,精彩绝伦。
        只有饥寒饱暖的生活不叫生活。妆容完美,精神也需精致。
        无用之处,恰恰正是最靠近灵魂的地方。经常做一些无用的事,才能诞生离人心更近的艺术。这就是庄子说的,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一位布衣裙钗的女子,令人心动的,不是她漂亮的脸蛋,恰是她那种简单干净、朴素雅致的文艺气质。
        看王羲之的《兰亭序》,看出了万千气象,每个字都是诗是画,是世故练达,像是跨越了千山万水的光阴,与古人攀谈对话,那春风拂面、衣袂飘飘的一笔一画,真叫人感受“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英帼人说,英帼人宁可失去整个印渡,也不肯失去莎士比亚。乔布斯说,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佛陀有拈花一笑。于无字处看书,于无声处听音。于无画处观景,于无心处参禅。花一些时间,做一些无用的事,读一些无用的书,超脱功利的世界,享受精神愉悦,此时,心里一定绽开着千万朵莲花。做点无用的事,清心降火解毒,自己与自己和解。
        每次回家,我都悄悄收集起儿时那些破旧的小人书,以及表面斑驳的旧红木箱子;我会跑很远的地方去看桃花、樱花、油菜花,左拍右照;我坐在公园晒太阳,看鸟雀鸣枝,赏薄暮春光;我的案几上,养盆花、放几块石头,手里的小叶紫檀,也盘得油光锃亮。母亲说我“不务正业”,可我喜滋滋、陶陶然,心里有说不出的美意。
        世间很多美妙的东西,恰是无用之物带来的,比如猝然而临的春雨,虚空飘来的音符,滋养灵魂,让心安顿。
        不为无用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