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大传说的结局艺术
四大传说的结局方式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故事本来都是悲剧结果,但都经过了符合民众审美习惯的奇巧处理。
1.牛郎织女传说:鹊桥相会
此传说的结局本是牛郎与织女被王母拆散,银河相隔,但民众觉得理想得不到满足,遂想象出鹊桥相会的情节。此情节最早见于《淮南子》:“乌鹊填河成桥渡织女。”后在东汉应劭《风俗通义》、南朝梁代宗懔的《荆楚岁时记》等文献中有更细致的记述。这种结局使民众在愿望和情感上得到很大满足,又以神奇的想象为故事情节增添了瑰丽的色彩。
2.孟姜女传说:哭倒长城
故事本是丈夫尸埋城下、妻子殉情的大悲剧,但人们不满足于这样压抑的收尾,想象出长城崩塌的情节,这种结局的哀痛绝伦令人深深感动,其想象的宏伟气势震撼人心。它不仅使民众心头压抑的愤懑得以宣泄,而且使长期处于专制重压下的穷苦人看到获胜和解脱的虚幻图景,令人感到慰藉和快乐。长城是暴政强权的象征,它的倒塌表达了弱势“草民”战胜强权的愿望以及对于帝王所谓“丰功伟业”和巍峨权势的蔑视,显示出民心的巨大力量,也给受压迫的民众以抗争的鼓励。
3.梁祝传说:化蝶相伴
梁祝的爱情在父母包办婚姻制度和“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戒律的摧残下以悲剧收场,民众依据灵魂不死和转生的俗信,传说梁祝的灵魂化作蝴蝶永远相伴飞舞,通过变幻的手法使主人公获得了新生,使他们的爱情获得了另一种方式的圆满和永恒,而且意境优美,韵味绵长,堪称中国传统文学艺术殿堂中的瑰宝和顶峰作品之一。这种结局不落俗套,也不粉饰现实,而使民众的愿望得到了满足。
4.白蛇传:法海变蟹
白蛇传结局本是白娘子被镇压在塔下,夫妻离散、母子分别的结局,但民间传说让小青和许仙的儿子斗败法海,救出白娘子,而法海无处躲避,只得藏在蟹壳里,永远被人嘲笑和作践,表现出民众的斗争精神和幽默情怀。
四、四大传说与节日习俗
由于四大传说历史悠久,且在民间影响巨大,导致了特定节日的产生或将节日习俗与传说情节相融合。
1.牛郎织女传说与“乞巧节”(略)
2.孟姜女传说与寒衣节
寒衣节为中国北方习俗,时间在阴历十月一日。妇女们缝制棉衣,送给出门在外的亲人,并到坟地给已去世的亲人烧纸衣并供奉食品。此习俗与孟姜女传说结合,遂有孟姜女辛苦做衣并到长城脚下送寒衣的情节。
3.梁祝传说与双蝶节
双蝶节为江苏宜兴、浙江鄞县等地流行的习俗,时间在阴历三月一日(传说该日为祝英台生日),因纪念梁祝爱情故事和化蝶传说而得名。宜兴祝英台读书处与鄞县梁祝墓附近阳春三月也确实多蝶,此事实与传说结合,形成节日,人们在这一日到宜兴善卷洞的祝陵、英台读书处凭吊并观赏桃花、蝴蝶。浙江宁波一带则有游梁山伯庙和到祝英台庵喝菜汤的习俗,当地传言:“梁山伯庙一到,夫妻同到老。”
4.白蛇传与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船节”、“粽包节”等,是汉族传统节日,蒙古、回、藏、苗等很多少数民族也过此节。时间为阴历五月初五。节日活动有赛龙舟、包粽子、挂香袋、斗百草、饮雄黄酒、吃癞蛤蟆等习俗。过去江浙一带还流行端午节观看《白蛇传》戏文和游览雷峰塔的习俗。不少人在游塔时还要挖一块塔砖带回家,以获得白娘子的福佑,这也应该是雷峰塔在1924年倒塌的原因之一。该节日,这也应该是雷峰塔在1924年倒塌的原因之一。该节日的部分习俗与关于屈原、伍子胥的传说相结合,而饮雄黄酒、吃癞蛤蟆等习俗则与白蛇传的一些情节有关。
(摘自萧枫主编《中国民族与民间文学扫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