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妙趣横生的汉字故事(5)

(2024-03-21 20:39:27)
分类: 图文:古典诗文
妙趣横生的汉字故事(5)

        明天是哪天
        古时候,有几个考生一起进京赶考,在途中住进一家客栈。入住当天门口写着:“明天吃饭不要钱”几个字。几个人看了很高兴,就在第二天吃饭的时候多点了几个菜。吃完以后,店老板还是照样来收钱,这几个考生就问:“你那明明写着明天吃饭不要钱么?怎么又要?”店老板狡辩说:“我只说明天,又没说从哪天开始算。”
        这几个考生很生气,就想办法要惩罚他!所以在再一次吃饭的时候,店老板来收钱,这几个考生就对他说:“明天再给。”连续几天都这样说。店老板终于忍不住生气了,而这几位考生却对他说:“我们说的只是明天,又没说从哪天开始算。”老板哑口无言了。
        这个故事的趣味在于有些词语指代不明,就会造成误解,比如“明天”一词就不能表明确切的日期。

        狐女戏书生
        蒲松林曾经写过一个故事。一天晚上,有个书生正在勤奋苦读,来了两位美女。书生知道她们是狐精,就让她们离开,但是这两位美女要求对对联,说是能对上就离去。她们说:“戊戍同体,腹中只欠一点。”该书生想了半天,不能够对上。两位美女笑笑说:“既然你对不上,那我们帮你吧。己巳连踪,足下何不双挑。”说完就离去了。
        在文中,戊戍的结构基本相同,只是“戍”比“戊”多了一点,这里也可以把这点理解为“变通”。而“己巳”也是结构基本一样,足下是对书生的尊称,在这里的双挑是一语双关,是说书生为何不选择我们两位美女呢?以上都使用了一语双关。

        “富贵无顶”和“寸土不让”
        山东曲阜孔府大门两旁的明柱上,挂着一副对联是:“与国咸林安冨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对联的气势磅礴,堪称一绝。但是,我们可以看见这副对联的“富”字上边少了一个点。孔家人希望他们家庭的富贵永无止境,所以“富”字顶上无点,意为“富贵无顶”。
        在抗战时期,张作霖被邀参加一个宴会。宴会上,他正与几个朋友交谈,一起前来参加宴会的一个日苯人请张作霖写一幅字画。张作霖就大笔一挥,写了个“虎”字,落款“张某某手黑”。人们看了都面面相觑,不明其意。他的秘书就悄悄提醒他:“您把‘手墨’写成了‘手黑’了。”而张作霖则大声喝道:“我不知道‘墨’字下边有个‘土’字啊?可是,这是写给日苯人的,给日苯人就不能带‘土’字,这叫‘寸土不让’。”
        这是汉字的一种变法,故意改变字形,从而表达新的意思。

        枇杷不是琵琶
        明朝有个文人收到了友人送来的一盒礼物和一封信。信上说:“送上一盒琵琶,请笑纳。”当他打开盒子一看却是枇杷。于是他就给他好友回了一封信,信中说:“承惠琵琶,开奁视之,听之无声,食之有味。”这位友人看了非常惭愧,就写了一首诗自讽:“枇杷不是此琵琶,怨恨当年识字差;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萧管尽开花。”
        汉字是表意的文字,使用时不能拿一个同音字代替。在汉语中同一个音会有很多的字,一般,形声字的形旁表意,声旁表音。如“枇杷”,它是属于果类,果从“木”来,就使用木字旁了。

        武则天谈文论字
        相传,唐朝女皇武则天很有才学,对文字也颇有研究。有一次,她和臣子们共宴,并谈论文字,气氛非常活跃。她忽然对群臣说:“我发现,射字是由身和寸组成,你们说一个人的身高只有一寸这不是矮么?而‘矮’由矢和委组成,委原是发放的意思,把矢发放出去这不是射么?所以我觉得矮和射的意思应该互换一下。你们说我说的对吗?”群臣们听了,无不拍手叫好,都夸女皇聪明过人。
        其实,“射”字在金文中是由弓、矢、手三部分组成的会意字,意即箭搭弓上,用手发射,所以就是射。“矮”字右边是委旁,甲骨文的形体是一个跪在地上的奴隶手拿一个干枯蜷曲的禾,禾稻枯萎蜷缩,比生长挺拔之时显得矮小,矢加委,表示枯萎的禾只有一箭之长了,故本义为矮小。

        两手准备
        1858年,太平天国的前军主将陈玉成听从洪秀全的命令,攻打六合。当时驻守六合的是江苏知府温绍元,他写下了“城在臣在,城亡臣亡”的豪言壮语,并呈报给咸丰皇帝。以表现了自己誓死坚守城池,效忠国家的决心。但是在同时,他却在六合挖掘暗道,准备逃跑。其实这位“忠臣”写的“城亡臣亡”是具有两层含义的,亡可以是“死亡”的意思,也可以是“逃亡”的意思,这就是做好了两手准备。
        还有一个故事,是一位有胆识有谋略的将军叫蔡锷,袁世凯在称帝之前将蔡锷软禁。但是蔡锷为了谋反大计假装拥护袁世凯,受到袁世凯的信任后,就给他的部下发电报:“帝制已成,做好准备。”而这个准备可以是准备拥戴袁世凯,也可以是准备策反。这也是两手准备。

        “万”字怎么写?
        以前有一个财主,是个大老粗,不识字。有一次,他雇用一个塾师教导他的儿子。塾师教他儿子先学习描红,写一横就教他“一”,写两横教他“二”,写三横教他“三”,学完这三个字,他儿子就高兴地叫着“学会了!”,就去找他的父亲报喜。财主听了很高兴就把塾师先生给辞退了。后来,财主打算请一个姓万的朋友来做客,就让他儿子写请帖,但是过了很长时间这个请帖还是没写好,财主就去催他儿子,没想到他儿子说:“这个人姓什么不好,偏偏姓万,我一早上到现在才写了五百画。”
        财主的儿子学习没有耐心,以为写几画就表示几,但是事实上汉字极其丰富,每一个字都有各自的写法。我们现在使用的“万”字是简体字,繁体字是“万”,在甲骨文里像是一只蝎子,它的繁殖能力惊人,所以就把这种动物的形象代表了“万”。

        凡鸟不是一般鸟
        三国时魏国著名的文学家嵇康有个好朋友叫做吕安。有一次,吕安来看望嵇康,恰好遇到嵇康出门在外,四五天之后才能回来。所以吕安准备立即回家,而嵇康的弟弟前去挽留,可是吕安坚持要走。走之前,在嵇康的门上写了一个“凤”字。嵇康回来看到这个“凤”字很高兴,觉得朋友在夸奖他是“鸟中之王”。后来,他就将这件事告诉了另外一个朋友,而这位朋友告诉嵇康:“这是在讽刺你是一只凡鸟,凤,从鸟,凡声。这意思是不屑与你交谈。”嵇康听完,才恍然大悟
        “凤”字的繁体字是“凤”,是“凡”字加上“鸟”字组成的,所以“凤”是一般的鸟。

        纪晓岚妙解“老头子”
        乾隆皇帝编汇《四库全书》时,任命纪晓岚为总编修。一天,天气特别热,纪晓岚和几位学士在修书馆抄书。纪晓岚身体较胖怕热,于是脱去了上衣。不巧,乾隆来了,纪晓岚猝不及防,就钻到桌子底下去了。谁知这一切都被乾隆看见了,但他佯作不知,有意地走到纪晓岚书桌旁边坐下来。纪晓岚躲在桌子下非常闷热,想出来又不知乾隆走了没有。于是他小声问:“老头子走了吗?”乾隆了:“朕在此。”
        纪晓岚听了连忙钻出来跪在皇帝面前请罪。皇帝问道:“纪晓岚,你为什么叫我‘老头子’?”纪晓岚忙解释道:“‘老头子’不是我一个人臆造的,而是众所公认:皇帝称万岁,岂不为老?皇帝是一国之首,岂不为头?皇帝乃真龙天子,岂不为子?连在一起,不就成‘老头子’了吗?”乾隆一听,不错,于是恕他无罪。纪晓岚巧用汉字的多重意思为自己开脱。

        汉字中的三胞胎
        我国汉字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三个一样的字叠加在一起就可以组成一个新的汉字。比如:三人为“众”表示人很多;三水为“淼”表示水很大;三火为“焱”表示火很大,三石为“磊”表示石头多;三个直为“矗”表示直立、高耸;三木为“森”表示树木多;三金为“鑫”表示财富兴旺。
        这种现象也可以看做是文字中的三胞胎,三个相同的字组在一起组成的新字的意思也是由原来的意思而来的。

        溥仪缘何自称“青巾”?
        溥仪是清朝的末代皇帝,在清朝灭亡后迁居天津。在天津有个习俗,穷困潦倒的文人沿街乞书春联,向商铺换一些糊口之资,溥仪便混入其中。溥仪这样做不是缺乏银两,只因想到自己也潦倒无依,倍增感慨,便乔装成落魄文人,随着他们一起出去。一连走了写了十几家,不管人家待以白眼还是青眼,一概落款“青巾”。有的店家不厚道,付了钱之后,就将墨迹未干的对联撕碎扔掉。但是溥仪不露声色。即便在那年代,末代皇帝的“御笔”也是很值钱的。第二天,溥仪派人回收落款为“青巾”的春联,每副百元。结果只有四副保存完整。
        据此,人们才知“青巾”原来是“清帝”的简写,“青”取于“清”, “巾”取于“帝”。

        郭沫若妙解“风月无边”
        以前,有几个外来学者到中国访问。有一天,他们在登泰山时发现路旁的石壁上刻着“虫二”,这些外国人不懂这是什么意思,就询问陪同的中国学者。这些古怪的字难倒了中国学者,他们准备回去查询答案。但是他们查阅了很多资料都没找到答案。后来此事被传到北京,就有人拿这两个字去请教郭沫若。郭老先生看后沉思了一会,就在“虫二”上添了几笔就变成了“风月”二字。然后郭老就解释说:“这两个字的意思是‘风月无边’形容风光无限好。”后来有个书法家把“虫二”当成上联,他写了个下联“年华”上都加了个国字框,意思是“有限年华”。
        郭沫若很巧妙的在“虫二”上加了几笔,使得原来不通的词变成了“风月无边”的美好风景,巧妙地对此做出了解释。

        一个别字丢状元
        北宋仁宗年间,四川成都府有一个叫赵旭的书生,自幼博学多识。这年京城科举,赵旭也上京赶考。考完,赵旭觉得考得非常满意,得中很有希望。
        有一天,仁宗皇帝早朝上殿询问考试的事。试官就将前三名的文卷呈给皇上。他看了第一卷对试官说:“此卷作得极好,可惜中间有一字差错。” 试官便问皇上哪个字写错了?仁宗笑着说:“这是一个‘唯’字,原来‘口’旁为何写成‘厶’旁。”试官解释说:“此字皆可通用。”仁宗便要召他进见。赵旭到了,仁宗问他:“卷里有错,‘唯’字,原来‘口’旁为何写成‘厶’旁?”赵旭回奏:“此字皆可通用。” 仁宗闻听后,很不高兴,就在御案上写下八个字递给赵旭说:“卿家看看,单翠、去言、吴矣、吕台,卿言通用,那么写与朕来!”赵旭看了半晌无话可说。仁宗说:“卿可暂退读书。”一顶即将到手的状元桂冠就此落地。

        买伞与买命
        汉字有一万七千多个,不但字多,意思也很丰富。每个读书人,都做不到将全部汉字会读、会写和会用。将字读错、写错和用错,是很常见的。
        古时候,有一个人出门在外,天突然下起了大雨,他到一个地方避雨,遇到一个同乡人,于是写了一个字条让他带给他自己家人。本来要写的内容是:“天上下大雨,有伞拿伞来,无伞赶紧拿钱来买伞”,但写时出现了两个错别字,写成:“天上下大两,有命拿命来,无命赶紧拿钱来买命”。家里人看到这个字条后,特别着急,拿了钱赶紧前去救人。

        “待贾”不是“待嫁”
        古代有个叫高及的人喜欢讲笑话。有一次,某富商正在庆贺生日,家里灯火通明,热闹非凡。台上道士们念完经,高及就迫不及待地登台,开始了他的演讲。他自称晓通三教。底下就有人问他:“既然你晓通三教,那你解释一下释迦牟尼是什么人啊?”他回答说:“女人。”别人很不解就问:“为什么是女人呢?”他解释说:“《金刚经》里说释迦如来‘敷座而坐’,他要不是女人,为什么是‘夫坐’后‘儿坐’呢?”又有人问:“那太上老君呢?”他答道:“也是女人,《道德经》里讲,‘吾有大患,唯吾有身’‘及吾无身,吾复何患’!要不是女人,他怎么能怕怀孕呢?”话刚说完就又有人问:“那孔老夫子呢?”他继续答道:“也是女人,《论语》里说‘沽之哉!沽之哉!吾待贾者也’。他要不是女人,为什么待嫁呢?”
        人们听了哄堂大笑。
        他利用了音同而意不同的字编造了这些笑话,其实,“待贾”不是“待嫁”。

        “八字胡”和“国字脸”
        汉字的字形具有特定的修辞效果,借用字形可以描述事物。
        南京艺术家刘汝礼曾经看到一件书法作品“矗立”时说:“这两个字组织得像是摩天大楼,使人想到施工中的金陵饭店。”汉字的字形具有形象感,所以人们经常会把汉字当做一个图形来使用。比如说“八字胡”和“国字脸”,其中“八”字是代表了胡子的形状,“国”字是形容脸庞的形状。这样能够更直观地体现词所表达的样子,可以让人们感受文字带来的形象感和美感。
        这种字形形体的借用是一种生动的手段,能够诱发读者的审美情趣,也能产生艺术效果。

        (摘自文若愚著《语言常识全知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