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老属相·十二生肖(6)

(2024-02-15 20:20:50)
分类: 图文:现代诗文
古老属相·十二生肖(6)

        浑身充满祥瑞的辰龙
        相传很久以前,在滇南的哀牢山下住着一个名叫沙壹的少女。一次到河边洗衣服,看见一条鱼游来游去,她一时玩心大起,就蹚进河水去抓它,不小心被河上游漂下来的一根木头撞了一下,回去后不久就怀孕了,后来一胎生下10个儿子。
        孩子们在妈妈沙壹的抚养下,渐渐长大了。这天,沙壹带孩子们到河边戏水,忽见一条龙跳出水面,问她:“你为我生的孩子就是他们吗?”沙壹点点头,叫孩子们过来,见见父亲。
        孩子们被龙的怪样吓得一哄而散,只有最小的孩子不但不怕它,而且还好奇地摸摸它的角,扯扯它的须,最后一屁股坐到龙背上。
        龙很喜欢他,伸出舌头去舔。沙壹误以为龙要吃他,急得大叫坐在龙背上的孩子。哀牢话中的“背”字发音近“九”“坐”字发音近“隆”,龙以为这是孩子的名字,就叫他九隆。
        后来,九隆十兄弟娶了后山的十姐妹为妻,繁衍生息,自成一族。于是,族人共推九隆做了族长。
        因为龙在古代人的心目中,代表着一种权威或势力,所以先民们希望成为其子孙,因而产生了这个美丽神奇的传说。
        在十二地支中,十二种代表动物,只有龙是虚构的。自古以来,我国把龙、凤凰、麒麟、乌龟称为“四灵”,认为是最吉祥的动物。
        龙具有马一样的面孔,蛇一样的身躯,背上并有81片鳞片,四肢则像鹰爪。既能在空中飞舞,又能潜水,神出鬼没,变幻莫测。而麟片“81”这个数目,合“九九八十一”之数,具有吉祥的寓意。
        龙在十二地支中代表辰,排在十二地支第五位,方位是南东方。若以时间来计算,是一天中早晨7时至9时。此时正是太阳增加光辉的阶段,仿佛万物清醒前的混沌状态。若以季节而论,辰代表四月。
        通常人们认为,龙年出生的人,因有神龙般神秘变幻莫测的特质,所以个性令人难以捉摸,属于富有野心的梦幻家。喜欢冒险、追求浪漫的生活,同时性情淡泊、不拘泥于世俗之见,自然而然给人一种大人物的风范。
        龙在我国是一种象征性的动物,有祥瑞的意义。人们将其视为吉祥与瑞兽、吉神。龙的各部位也都有特定的寓意:凸起的前额表示聪明智慧,鹿角表示社稷和长寿,牛耳寓意名列魁首,虎眼表现威严,鹰爪表现勇猛,剑眉象征英武,狮鼻象征宝贵,金鱼尾象征灵活,马齿象征勤劳和善良,等等。
        在寺庙的建筑中,我们都可看到龙柱。其他如龙床、龙袍、龙船、龙门、龙颜、龙种、真龙天子等称呼,都与吉兆有关。在风水学上,有龙脉、龙穴、青龙、苍龙等说法。
        龙分多种,龙虽可腾云驾雾,也能兴风作浪,其穴主要在江河湖海。《易经·乾卦》有以龙代表六爻之位,如潜龙、现龙、惕龙、跃龙、飞龙、亢龙六种龙,表示六个阶段的地位、境界。
        相传龙也是远古华夏氏部落的图腾。龙的体躯似蛇,再加上兽类的四脚、马的毛、鬣的尾、鹿的角、鹰爪、鱼的鳞和虾的须、眼。
        “辰”字为象形字,形若蜷曲状之肉虫。如一曲三折之龙形,即虫之放大。
        龙为祥瑞之物,它是神化了的、象征性的瑞兽,其神力无所不在,天空里的飞龙、海洋里的蛟龙、陆上的行龙,都是威力无比,代表生气勃勃,精力充沛。
        在我国的民俗节日中,有不少与龙相关者。这些节日的活动丰富多彩,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散发着清新的乡土气息。
        农历正月十五是汉族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正月十五元宵节本与龙无关,但是灯节必要舞“龙灯”。宋代吴自牧在《梦粱录》中,有关于南宋龙灯的记述:
        元宵之夜……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蜿如双龙之状。
        吴自牧所说的是静止观赏的龙灯。南宋龙灯亦有由人舞弄者,南宋大词人辛弃疾即有“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诗句。
        明清两代,舞龙灯之风更盛。舞龙灯的前身是汉代的鱼龙漫衍之戏。
        端午节的一系列活动,如洒香汤,香汤以艾叶、菖蒲煮水沐浴;悬艾老虎素,就是用彩绸缝扎成粽子、辣椒、扫帚、布老虎等串以彩线挂于胸前;饮雄黄酒、挂钟馗像;等等,都以辟邪除祟为主旨。至于龙舟竞渡,当是祭神娱神祈获保佑的一种形式。
        在我国的少数民族中,也有许多与龙有关的节日,不同民族节日的时间、内容与活动亦不尽相同。主要分布于我国中南地区的壮族、瑶族和西南地区的哈尼族,均有祭龙节。
        壮族的祭龙节在农历二月间。祭时,由村中两户或数户人家轮流负担祭祀用的鸡、猪等祭品。壮族人认为,每年杀猪祭龙,可保人畜平安。祭祀之日,外寨人骑马或戴斗笠者,均不得通过寨心。
        云南的普米族有龙潭祭节,兰坪普米特的龙潭祭节在农历正月、二月,宁蒗普米族则在农历三月、七月。
        普米族人各家均有自己的龙潭,大都在深山密林或山涧峡谷中。
        祭龙潭节时,全家同往自己的龙潭歇宿三日,用木棍、木板搭成高台称龙塔,龙塔前树百尺标杆,上挂7个用鸡毛麻线拴成的七角斗架,为龙神住处。然后以酒、牛奶、酥油、乳饼、茶叶、鸡蛋等食物,祭于龙塔之上。请巫师登坛祭祀,求龙神保佑人畜兴旺、五谷丰登。祷毕,将涂有酥油的50个面偶投入龙潭。
        云南河口大瑶山瑶族尚有龙公、龙母上天节。龙公上天节为农历八月二十,龙母上天节为农历七月二十。当日,当地瑶族百姓祭龙之后,还要举行龙公、龙母的升天仪式。
        我国民族众多,与龙有关的节日不胜枚举,虽各具特色,但其本质含义却是一致的,即以龙为兴云布雨、掌管福祸之神,表达了人们希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阅读链接
        我国的龙,具有图腾的基本特征,它是各民族共同崇奉的图腾神。在《说文解字》中解:“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大能小,能长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渊。”传说炎帝、黄帝、尧、舜和汉高祖刘邦的诞生及其形貌,都与龙有关,是龙种、龙子。古越人也以为自己是龙种,故断发文身,以像龙子。
        我们常说“龙的传人”或“龙的子孙”,这些都是祖先图腾观念的影响。至于龙图腾神观念,更为普遍,大多数民族曾把龙视为自己的保护神。

        (摘自张恩台著《生之由来:生庚生肖与寿诞礼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