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梦笔山人
梦笔山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38,488
  • 关注人气:1,06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品中国文人·苏东坡(10)

(2024-02-09 20:39:03)
分类: 图文:古典诗文
品中国文人·苏东坡(10)
苏轼与王弗

        王弗催苏轼返京
        王弗十六岁嫁给苏轼,三年后得一子苏迈,其后再未生育。她身子弱,气血不足,也许在凤翔有过身孕,流产了。她一个弱女子,性格却像程夫人。她注视着自己的丈夫,想要施加某些影响。程夫人生前可能嘱咐过她。嫁苏轼十一年,她大约九年和丈夫在一起。
        眉山气候温润,凤翔的四季温差大,雨水不多,冬季严寒。肉食也异于西蜀。苏轼强壮,能够适应这样的环境,王弗比较困难。牛羊肉性热,而她在眉山吃惯了猪肉。
        一〇六四年,苏轼在凤翔的任期满,朝廷召他返回汴京,差判登闻鼓院。宋代官制,初仕曰磨勘,取磨炼、勘察之意。文官磨勘三年,武官磨勘五年。
        靠近年底了,凤翔连日雨夹雪,朔风千里,树木光秃秃,全无一点绿色。秋收冬藏,而人要在大地上挪动。王弗偏又卧病,苏轼决定推迟行期。
        苏轼写诗:“忆弟泪如云不散,望乡心似雁南飞。”
        兄弟不相见,屈指一千天。弟弟想念哥哥更甚,他在京城一直闲着。父亲忙着编修礼书,身子骨也大不如前了。苏轼赶赴汴京的愿望十分强烈,妻子一病,他改变了主意。
        所谓夫妇恩爱,细节最能体现。王弗夫人硬撑了身子,大口吃饭,快步行走于庭院,往脸上涂胭脂,以示她肤色红润。她说病已好了,可以动身了。她连日说了好几次,还一把抱起六岁的儿子苏迈……于是,苏轼决定动身。
        一家子的车马未到长安,雨雪更大了,道路泥泞不堪,弯弯曲曲望不到尽头。大河小河结了冰。刺骨的寒风一股股吹进车厢,王弗紧紧搂着儿子,为儿子挡风。母为子,天上落刀子也要挡……
        一行人夜宿华阴县。王弗整夜咳嗽。
        到汴京宜秋门附近的南园,她又躺下了,有气无力的样子。苏轼请来大夫给她瞧病。将息了半月,王弗渐渐气色转好,却又下床忙起来,收拾南园的这个家,种菜喂鸡,给儿子讲书本,替丈夫洗官衣,为公公跑药铺。苏轼骑马到登闻鼓院上班,也是忙得两头见黑。回家饭菜香啊,苏轼听到妻子哼唱欢乐的家乡小曲。其实是哼给他听,叫他放心忙公务。
        五月,王弗病倒。中旬,王弗明亮的丽眼永远闭上,满头青丝进了一具黑棺材。高挑而鲜艳的青神姑娘,非常努力的好妻子,未享几天福,忽然一病西去。千呼万唤唤不醒。
        王弗年仅二十七岁。棺木厝于寺庙,以后归葬故里。

        苏老泉之亡
        王弗去世后不到一年,苏洵亡,享年五十九岁。苏序活了七十五岁,后来任采莲活了七十二岁,苏辙七十三岁。
        老处士苏老泉受欧阳修的赏识,得以不试而官,为朝廷编礼书,格外勤奋。几年累下来,积劳成疾,终于不治。他兴奋,乃至亢奋,于是勤奋,抓住来之不易的机会,一展平生抱负,报欧阳公知遇之恩。他连年加油干,干到油枯灯灭。
        苏洵偏爱战国的纵横家,对老庄的平和冲淡察之未详。立功立言之志过于强烈,不怕费周折,不顾病且衰,执意要干出一番名堂。这类强力意志,形成了古今太多人的生存盲点,苏洵是其中之一。孔子孟子一生激烈,却是懂得“申申如也,夭夭如也”(通体舒展貌)。
        孔,七十三岁;孟,八十四岁,寿同庄子,逊于墨子。老子一百多岁,那神仙般的飘逸身影,一万年提醒炎黄子孙。

        “十年生死两茫茫”
        短短几年间,苏轼丧母,丧妻,丧父。他才三十岁,屡遭大变故。“双料状元”仿佛身在青云之上,忽然跌进痛苦的无底深渊。他形诸文字的东西不多,士大夫讳言家中事,苦难中的内心历程远在史料之外。令人惊讶的倒是苏东坡痛苦的能力,后来亲友们逝去,他一次次大恸,永无休止地怀念。痛苦,怀念,追思绵绵,在古代和前现代乃是人的常态。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做山东密州太守时,写下这首词,怀念妻子王弗,柔情万端,直接是永恒的无助与绝望。
        苏洵既亡,士大夫吊唁者二百余人。宋英宗赠银二百两,绢一百匹,韩琦、欧阳修等大臣赠银数百两(当时一两银子,约合现在的三百块钱),苏东坡皆不受,他希望朝廷追赠先父为光禄寺丞,官六品。这是父亲的遗愿,又能恩荫于苏家的后代。朝廷批准了,拨一艘官船让苏氏兄弟扶棺归乡,走水路,逆流而行一千六百余里,历时三个多月。
        船上两副黑漆棺材,幼小的孩子们作何感受?江水,太阳,星空,这些亘古不变之物与生命之短暂,形成强烈反差。苏轼奔丧、扶棺,未留下一首诗。对死亡的追问显然是儒学的短板,“不知生,焉知死?”先秦诸子的死亡追问被孔夫子遮蔽了。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是十年后的追思。王弗的墓挨着程夫人的墓,“凿为二室,期与子同。”子:你。苏东坡希望与王弗生同衾、死同坟,后来却葬在河南的郏县。
        王弗千里孤坟。王弗永远孤坟。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二十七娘
        王弗的堂妹王闰之,在众多王家姐妹中排行第二十七,人们叫她二十七娘。苏轼续弦,娶王闰之为妻,但丁忧期间不能结婚,只能订亲。西蜀的风俗,未过门的媳妇可以先到夫家,帮着料理家务。二十七娘年方二八,活泼,勤快,一进厨房忙半天,不知道她在忙什么。苏轼换下的孝服,她洗得白白净净的。五亩园中她踮起双脚晾衣裳,高挑身材宛如王弗。
        苏轼在书房南轩朗诵欧阳修的小词,二十七娘立在窗下听,少女的身子挺直了。看来身姿是首要的。
        任采莲问她:“你听啥呢?”
        二十七娘偏了头,一笑答:“状元哥哥在唱歌。”
        任采莲乐着走开了。二十七娘收拾书房,把横七竖八的书卷弄整齐了。第二天再去,发现那些书卷恢复了原状。她蹲在花树下,托腮琢磨:状元郎的书不一样哦,放整齐就不对头。
        干完了家务事,二十七娘坐在墙角的小板凳上,一遍遍练习唱歌,仰起脸儿俏。她学王弗姐姐,拿着书卷在屋檐下来回走动,有一回把书拿倒了,还展示给人瞧。苏轼不说什么,奶娘也不说什么,史氏在门帘内抿嘴一笑。丫头们挤眉弄眼。
        黄昏里,二十七娘打秋千。她无端跑起来,拐过墙角回头一俏。她悄悄对镜贴花黄……
        婚事是已故的公公定下的。

        (摘自刘小川著《品中国文人系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