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长寿始于健康
一切良好愿望的实现都始于健康。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我国长寿地区的老人一般都身体健康,并且可从事简单的乡间和家务劳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一个健康的人至少可以活到120岁,足见健康才能长寿。这就像皮之于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同理,没有健康,哪来长寿?
现代医学科学已由单纯的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健康的内涵丰富了,人们的视野开阔了。健康不仅仅是不生病,而是包含身心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经现代医学科学研究,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了健康的十条基本标准:
1.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3.有充足的休息时间,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臀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富有弹性。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妨经常用这十条基本标准对照,随时注意调整,这些都不失为自我保健的好方法。
哪些人会长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长寿问题越来越关注。国外的一些人寿保险公司,对百岁以上的老人做调查研究,归纳出长寿者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1.家族和兄弟中有不少长寿之人。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6人总共活到475岁者,本人就有长寿的可能。
2.不过分饮酒,且不吸烟。平时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3.不吃过咸的食物,多食鱼、蛋类及乳制品。
4.听力虽显著下降,但视力还基本保持完好。
5.家族中患过高血压、脑出血的人很少。
6.没做过大手术。活到90岁以上的人,在高龄前很少做过外科手术,也就是说,他们没有患过严重的外科疾病。
7.平时身体并不太健壮。相当多的长寿者,平时体弱多病。在这些人中,发病率很高,但死亡率很低。
此外,大多数百岁老人在性格上有一种倾向,就是乐观、开朗、做事认真、热爱劳动、积极向上、不甘他人后。
女人为何比男人长寿
瑞碘是全球第一个开始统计国民死亡率的国家。根据瑞碘最早的资料,早在1751—1790年间,女人的平均寿命就比男人长,女性为36.6岁,男性为33.7岁。
据台弯台闽地区一项统计资料显示,该区共有百岁老人566人,其中男性168人,女性398人,为男性的2.4倍。
据国内统计数字,几乎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女性的存活率就高于男性。尤其从青年步入中年这段时期,男性无论是死亡率或死亡人数,都是女性的两倍以上。
那么,女人比较长寿的秘密是什么呢?有的人想当然:“八成是天生如此吧!”有的人为男性叫屈:“男人成天辛苦地在外面打拼,压力自然比女人大多了。”事实上,这个问题目前尚无定论,但根据科学家的研究,生理、心理因素,还有两性在行为模式、社会互动上的差异,都不容忽视。
1.女人比男人长寿的原因在于遗传,秘密存在于每一个细胞里的染色体,这些染色体包含着使身体适当发挥功能的遗传指令。男人从母亲那里遗传一个“X”性染色体,从父亲那里遗传一个“Y”性染色体。因此,男人只有一份重要基因的拷贝,如从母亲处得到的“X”染色体。而女人有两份“X”染色体,这意味着女人有两个重要基因的资源。有些遗传疾病是通过染色体传给下一代的。女性因为有两个相同的染色体,所以如果有一个染色体发生突变,另一个可起补偿作用。女人免疫力强,医学界发现,女性脑卒中后,大脑左、右两半球互相支援能力较强,愈后恢复较好。
2.在相同的时间里,女性的睡眠质量要好一些。睡眠不足可能导致多种疾病,这直接导致了男性的寿命不如女性长。
3.男人有泪不敢流,由此对健康和寿命产生了巨大影响。流泪不仅能舒缓心头的压力并缓解情绪,而且在生理上有利于有毒物质从眼泪中排出。男儿有泪不敢流的结果是造成其健康状况的下降,日积月累也可能成为诱发疾病的导火索。
4.女性特殊的生理现象也决定了女性的耐受力高,生存能力强。比如,女性一月一次的月经练就了女性的耐受能力,尤其是在灾难中的生存能力。在不吃不喝和失血同样多的条件下,男性可能先于女性死亡几天甚至更早,而女性更容易坚持到营救人员的到来,从而成功地从灾难中生存下来。
5.男性承受的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比女性大得多,其性格、生理也不利于压力的缓解。女人在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大的情况下,出于生理需要,总要想办法来宣泄,不让郁闷之气长期停滞在体内。一半以上的女性跟她们的朋友倾吐烦恼,而唠叨属于心理疗法中的“宣泄法”,对女人的身体健康很有益处。而男人却把痛苦和委屈埋在心底,靠时光冲淡,对身心的磨砺时间较长,这种做法有损健康。
6.与女性相比,男性的生活方式既不科学也不健康。男人喜欢抽烟喝酒,而烟和酒已经是现代社会人类生命和健康最凶恶的杀手,而且对男性的损害远远大于女性。一般来说女人较少吸烟、饮酒,一旦身体不适,有了疾病也能严格按照医生嘱咐,坚持治疗,使身体很快恢复健康。
尽管女人平均寿命比男人长,但就个体而言,这不是绝对的。所以,与其把焦点放在长寿的性别差异上,还不如认清影响健康和寿命的关键要素。能够弹性应对环境的变化,在每个人生的转折点都具备重新出发的韧性,从年轻时代就培养强烈的社会参与感,才是获得健康快乐的秘诀。
老年人健康的特征有哪些
有许多老年人,身体健壮,无任何疾病,通常说他们身体硬朗。衡量老年人身体是否健康,有以下一些特征可供参考和判断。
眼有神:眼睛是人体精气汇集之处。目光炯炯有神,是精气旺盛,特别是心、肝、肾功能良好的表现。
声息和:老年人说话声音洪亮,呼吸从容不迫,说明其肺脏功能良好,正气充裕。“正气存在,邪不可干”,因而抵抗力较强。
前门松:指小便顺畅,说明泌尿、生殖系统大体无恙。若小便淋漓不畅,表明泌尿或生殖系统功能有损。
后门紧:指肛门的约束力较强。老年人由于肾阳衰落,脾肾和大肠传送运化失调,容易发生“五更泻”或大便失常。但若多食少便或者规律性地一两天大便一次,则说明肾、脾和大肠功能并未衰减。
形不丰:千金难买老来瘦,说的是老人不宜肥胖。在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疾病患者中,肥胖者发病率明显高于体重正常者。
牙齿坚:牙齿坚固,说明老年人肾精充足。同时,坚固的牙齿还是良好消化功能的保证。
腰腿灵:人老腿先衰,人将老腰先病。如果已到高龄,仍然腰灵腿便,则说明其筋骨、经络及四肢关节皆很强健。
脉形小:老人多数气虚,脉搏形状以粗大为主。若60岁后仍保持较少的脉形,则说明其心脏功能强盛,气血两调。
老年人与青壮年相比有哪些特点
老年人与青壮年相比,最突出的是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减退。20岁和60岁的身体相比,老年人的基础代谢率(即一个人在空腹清醒平卧且处于安静状态下,适宜的气温环境18—25中,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下降20%。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组织会不断减少,而脂肪组织却会不断增多。
消化功能减退是老年人的第二个特点,随着消化系统的各内脏平滑肌纤维萎缩,腺体也开始萎缩,胃黏膜变薄,常出现消化系统疾病。根据美帼的调查资料,美帼人口中有86%患有胃肠道的慢性疾病,其中45岁以下的占46%,而年龄大于65岁者占25%。另外,美帼65岁老年人有一半已经牙齿脱落,直接影响消化功能。
第三个特点是老年人常出现循环系统功能改变,这往往是由于血管硬化所致。膳食中过多的饱和脂肪酸、能量和胆固醇都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过高的食盐摄取则促进高血压,它们均损害血管健康。心脑血管疾病往往是老年人第一位或第二位的死亡原因。第四个特点是老年人吃的药多,其中很多药物会干扰身体对营养素的消化、吸收、代谢和排泄。老年人很容易出现药物的副反应,70-79岁的病人出现药物副反应的概率是20-29岁的青年人的7倍。
夫妻恩爱有益长寿吗
古往今来,由于夫妻恩爱而双双获得长寿的先例不胜枚举。2001年,东方网报道了一则新闻,广西天峨县岜暮乡公昌村瑶寨屯一对超百岁的长寿夫妻,接受笔者采访时,笑谈其长寿秘诀。老爷爷王洪祥,1894年生,106岁;老奶奶罗玉珍,1896年生,104岁。两位老人都是瑶族,现生活在五代同堂的幸福家庭里,行走自如,耳聪目明,谈笑风生。这对寿星把他们健康高寿的秘诀概括为以下五点:一是晚婚、少育。二是心胸宽广,淡泊名利。三是生活规律,讲究卫生。四是饮食清淡,喝酒有度。五是经常锻炼,注意保养。另外据他们的家人介绍,这对长寿夫妻,长期和睦相处,不生闷气,精神愉快。
为什么夫妻恩爱能使双方获得健康长寿呢?因为夫妻恩爱,和睦相处,直接影响着夫妻双方的精神状态。而人的精神状态的好坏,与寿命的长短紧密相关,当人的精神状态好的时候,体内能够分泌出有益的激素、酯类和乙酰胆碱等生化物质,这些物质能使体内血液的流量和神经细胞的兴奋程度,调节到最佳状态,使人体各个器官、系统处于良好的状态,这无疑对人的身心健康是十分有益的。反之,如果夫妻相处不和睦,经常吵闹,整天郁闷忧伤,或者孤独生活,就会使这些有益的激素分泌紊乱,内脏器官功能失调,发生胃痛痉挛,还会引起高血压、心脏病等。
据日苯厚生省人口调查分析的结果表明,离婚者同家庭生活美满的夫妻相比,男性平均少活12岁,女性平均少活5岁。意达利一家周刊对10万居民在两年内的死因进行调查,发现独身主义者、离婚者的死亡率比健康夫妻生活的人的死亡率高得多,其中死于肝硬化的人,前者竟是后者的6倍。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的人口普查中发现,百岁以上的寿星有3700余人,其中鸳鸯寿星有500多对,他们的婚姻极为美满。可见,夫妻恩爱的美满婚姻是人们健康长寿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夫妻恩爱也是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人们所应有的情操和美德。因此,应当大力宣传和提倡。
为什么说勤奋有助长寿
一个人能够健康长寿,无疑与先天遗传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更主要的是后天勤奋锻炼的结果。
勤奋指两个方面,身体要适度运动,脑子也要经常活动。对长寿老人的调查发现,几乎百分之百的高寿老人都是勤奋工作、热爱劳动的。经常地用脑可防止记忆衰退,反之,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大脑功能就会逐渐衰退。相反,人的大脑受到信息的刺激越多,脑子越好用。科学研究已反复证明,文化知识水平高的人老年痴呆发病率低,文盲、半文盲及文化水平低的人发病率高。
国内外大量的资料表明,大多数长寿者是勤奋和有作为的人。有人调查过我国3384位百岁以上的老人,结果表明,几乎百分之百的长寿老人都是勤奋、热爱劳动的,其中多数长期从事体力劳动,有的到了九十多岁以后,仍然积极从事他们力所能及的劳动。他们在谈自己长寿的经验时,多数人认为劳动和锻炼是他们获得健康的基础,勤奋是长寿的必要条件。
2005年,美帼缅因州113岁的弗雷德·黑尔在睡梦中去世。2004年3月,他被《吉尼斯世界纪录》确认为是世界上最长寿的男人。黑尔长寿的秘诀之一就是“多干活”,“喜欢工作”是他的人生哲学。
北大教授、著名学者季羡林已经年愈90高龄,仍然不知道什么是轻闲,所揽工作远远超过一个耄耋老人所能承担的工作量。
工作有益于身体健康是有科学依据的。许多心理学家经过研究认为:紧张的工作可以排除人们的孤独感、寂寞感与忧愁感,给人带来充实与欢乐,使人保持良好的情绪。而良好的情绪是维持正常生理机能的前提,是防病治病的重要因素。相反,如果一个人四肢不勤,无所事事,百无聊赖,就会精神压抑,产生孤独和失落感,致使机体各个器官的生理功能紊乱,危害健康和生命。美帼心理学博士雷米曾做过专门研究,发现世界上最忙碌最紧张的名人们,通常要比普通人寿命高出29%;失业率每增加1%,死亡率增加2%。他还发现,外出工作的女性,要比家庭女性发病率低,不工作的人比有工作的人健康状况差。
(摘自《中老年长寿保健1000问》,作者:于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