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董卿:做一个有才情的女子(33)|乔瑞玲

(2023-02-28 21:34:09)
分类: 图文:现代诗文
董卿:做一个有才情的女子(33)|乔瑞玲

        20岁之后的美貌就是自己塑造的
        我们在电视剧里看演员时会发现有些人随着岁月的沉淀什么都没变,还和年轻时候一样;有些人却可以看出脸上有岁月留下的明显痕迹。
        很多人说,岁月是女人的天敌,其实困住一个女人的从来不是年龄,比岁月更摧枯拉朽的是生活的腐朽。任何时候,都请记得,善由心生,美由你定。
        董卿说:“女人20岁之前的容貌是天生的,20岁之后就靠自己塑造,经历、环境都会影响你的眼神和姿态。”跑步、锻炼、读书等每一样保持健康、提高修养的事情董卿都做得如鱼得水。由于工作很忙,她经常会加班到很晚,但是绝不日夜颠倒。董卿说女人要塑造好自己完美的体态、容貌、修养,不能随着年龄的渐长而放弃自己。
        20岁之后我们要拥有更好的品位、更高的收入,千万别再胡乱买一堆并不适合自己的衣物。衣服可以不多,但对于自己来说必须件件是精品;不必是大牌,但一定要拥有好的质感和适合自己肤色的颜色。20岁以后的女人必须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与路线。
        20岁以前素颜出门会被夸作可爱和清纯,但是20岁以后就别这么做了,拜托你一定要化个淡妆再去见客户和重要人物。化妆不但能取悦自己,也是对他人的尊重。没有人喜欢看你脸上的色斑和痘印,真的,别用什么朴素美来自欺欺人了。
        20岁的女人也要知道比脸更先开始走向30岁的是我们的身材。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你贪吃,你不运动,你没有恒心和毅力,所以你不胖谁胖?20多岁时吃下的垃圾食品,到30岁时通通会反映在自己身上,我们唯一的敌人不是岁月,而是自己的惰性。这世上永远不存在不劳而获的事情。坚持锻炼对20岁之后的你尤为重要。
        一个美丽优雅的女人应当多关注自己的形象,因为女人的形象不仅代表着她对生活的态度,也是她向别人展示自己的“名片”。
        女教授全震寰听过林徽因讲课,她回忆道:“林徽因每周来校上课两次,用英语讲授英帼文学。她的英语流利、清脆悦耳,讲课亲切、活泼、谈笑风生,毫无架子,同学们极其喜欢她。每次她到学校都会立刻引起轰动。她身着西服,脚穿咖啡色的高跟鞋,摩登、漂亮而又朴素优雅。女校竟如此轰动,如果是男校,就听不成课了。”
        著名哲学家金岳霖曾经用“极赞欲何辞”来形容林徽因,并且用“四月天”来表达林徽因在自己心中的地位。“四月天”在西方用来指代艳日,这样的日子丰盛而富饶。在金岳霖看来,林徽因不论在任何时候都是最美的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40多岁时得了肺病,但是她仍然十分注重自己的外表形象。萧乾在为《林徽因文集》所作的序中提到了他与林徽因初次见面的情景:“星期六……我羞怯怯随着沈先生从达子营跨进了总布胡同那间有名的‘太太的客厅’。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林徽因。在去之前,原听说这位小姐的肺病已经相当严重了,而那时的肺病就像今天的癌症那么可怕。我以为她一定是穿了睡衣,半躺在床上接见我们呢,可她哪像个病人,穿了一身骑马装……”哪怕是病入膏肓,林徽因也要将自己打扮得光鲜照人。而生病的林徽因在金岳霖眼里,始终都“迷人、活泼、表情生动和光彩照人”。无论何时,林徽因始终以最质朴、最干净、最具魅力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眼前。或许正是因为她对自身形象的注重,后人在评价她时,往往习惯性地把“终身完美”四个字放到她身上。
        形象就像一种无声的语言,不仅能彰显一个人的气质,也是一个人的竞争资本。完美的形象能给女人增添更多的魅力,能给人留下赏心悦目的好印象。
        一个女人良好的形象会从你的面相上反映出来,会从你的眼角眉梢流露出来,你关注什么、修炼什么,这些统统都会反映在你的脸上。每一个正活得乱七八糟的女人,都应该看一看自己的那张脸。何必把自己弄得如此狼狈呢?风景这么好,人生这么长,你真的预备就这么耗下去?大可不必。大踏步向前走,让山川湖海、星辰月色都成为你的底气。看过世界的你,踏遍青山,不会老。
        多出去走走,爱旅行的女人身上总是充满着力量。旅行不仅仅是放松心情,调剂生活,也不仅仅是在旅途中得到各种能力的锻炼,更重要的是,你走出了自己那一亩三分田的安全舒适区,走进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去接触它、融入它、了解它、懂得它,最后吸收它给你的各种能量。
        20岁不是永恒,我们还会经历30岁、40岁、50岁,但是无论如何,年龄都不可怕,最可怕的事情从来都是自身的惰性、空洞的内心和无趣的灵魂。我们要一直美下去,这就是一种能力。
        虚怀若谷,让女性优雅怡然
        奥古斯丁曾说:“一个人最大的智慧就是勇于承认自己无知。”谦虚可以使女人的才智更具魅力,骄傲则使她的才智产生斥力。我们始终要牢记“谦受益、满招损”的古训,孜孜不倦,虚心以求,千万不要因为有了成绩而沾沾自喜、得意忘形、趾高气扬。董卿深知“胜易骄,骄必败”的道理。
        董卿时刻敢于坦言自己工作中的错误,并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在2010虎年元宵晚会上,她误把欧阳修的名句:“去年元夜时,花市如灯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中的“昼”字念成了“书”。剧作家魏明伦看到节目后,立即通报媒体为董卿纠错。
        董卿知道后,第一时间给魏明伦发送了一封道歉短信:“魏明伦老师:您好!好久不见,一切可好?首先对您指出我在元宵晚会上的错误表示感谢。我的确是把‘花市灯如昼’说成了‘花市灯如书’,非常遗憾,也万分抱歉,您的指正,不仅及时纠正了我的错误,也对我今后的工作敲响了警钟。”
        随后,董卿又向媒体表示,今后工作将更严谨、更务实、更细致、更刻苦。如此诚恳的道歉和态度,如此大度的胸襟和气量,不禁令人佩服。
        事后,有人问魏明伦:“你对董卿发给你的道歉信有何评价?”他笑着说:“我认为董卿道歉态度诚恳,敢于认错!敢于承担责任!特别是这一句‘虚心接受观众的批评’,我要向她致敬!”
        女人往往都是喜欢被人夸奖,很少有人喜欢被别人批评。但是,善意的批评可以让我们知道自己存在着哪些不足和缺点,以便能逐步弥补和改掉它们,去完善自己。
        做一个谦逊的女子,能够微笑面对别人的夸耀,但是也要正视自己的缺陷,找到自己的软肋,强化它。通常谦虚的人会给人留下很好的印象,董卿就是这样的女子。
        董卿说,受到批评其实是一件好事。首先这是一种被关爱的表现,说明自己还很有人缘,出了问题有那么多人关心你。其次,可使自己少走弯路,较快地走出生活或工作上的阴影,轻松地走向正常生活。再次,可视作一种待遇,受到的批评越多,自己的失误就会越少,进步就会越快,成长就会越迅速。至此,可以向批评你的人说一句“谢谢”。
        著名教育家徐特立曾说:“一分钟一秒钟的自满,在这一分一秒间就停止了自己吸收的生命和排泄的生命。只有接受批评才能排泄精神的一切渣滓。只有吸收他人的意见才能添加精神上新的滋养品。”

董卿:做一个有才情的女子(33)|乔瑞玲
文静

        2008年4月19日,央视《朝闻天下》栏目主持人文静就节目当中打哈欠一事向广大观众和网民致歉。文静在致歉信中写道,“4月17日,在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节目进行当中,作为主持人,我把直播时间误认为是广告时间,同时,没有听清导播的口令,出现了疏忽懈怠,在节目直播中间打起了哈欠。节目播出后,我非常难过,并深深地自责。作为央视节目主持人,出现这样的失误实属不该。在此,我向广大观众诚恳道歉!”
        文静还表示,“节目播出后,很多观众和网民对这起播出事故进行了议论和批评,我都虚心接受。同时,对你们表示感谢!因为你们的关注就是对我工作的最大的支持。也请大家继续关注《朝闻天下》栏目,随时给我监督和提醒。今后,我会加倍努力地工作,在屏幕上保持良好的状态,回报广大观众的厚爱”。
        每个人都会犯错,这些在所难免。关键在于我们能否端正心态,虚心地接受批评。大多数女人的脸皮儿都很薄,害怕被人指出错误丢面子。所以,当她们被指出错误后总是尴尬万分,不敢承认,更别提虚心接受了。
        西方谚语说:“恭维是盖着鲜花的深渊,批评是防止你跌倒的拐杖。”听惯了谀辞的人常常狂妄自大,只有虚心接受批评的人,才会改正缺点,提升自己。
        据说有一次徐悲鸿正在画展上评议作品,一位乡下老农上前对他说:“先生您这幅画里的鸭子画错了。您画的是麻鸭,雌麻鸭尾巴哪有那么长的?”原来徐悲鸿展出的《写东坡春江水暖诗意》,画中麻鸭的尾羽长且卷曲如环。老农告诉徐悲鸿,雄麻鸭羽毛鲜艳,有的尾巴卷曲;雌麻鸭毛为麻褐色,尾巴是很短的。徐悲鸿虚心接受了批评,并向老农表达了深深的谢意。
        名人尚且敢于放下姿态虚心接受批评,更不必说普通人。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随时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使我们更进步。有时,一味地坚持并不意味着就是对的,只有坚持正确的方向才可以走得更远。因此,多听取过来人的意见和建议,有助于我们看得更远。
        谦逊的女人懂得在别人批评的时候放低姿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她们懂得时刻注意收敛自己的锋芒,特别是在有人批评自己的时候,从来不会以咄咄逼人的姿态和人反驳争吵。她们用轻俏的温柔滋润了紧张的气氛、无奈的生活与干枯的心灵。泰戈尔说:“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