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有个性,但决不能没教养
女人可以貌不出众,可以平淡无奇,可以资质愚钝,甚至可以没多少气质,但是不可以没有教养。有教养的女人,处世落落大方,不亢不卑,不张扬,不显摆,似一株幽兰,芬芳四溢而不自知。
《中国诗词大会》中有一期来了一位身体残缺的选手。这名女孩叫张超凡,虽然少了一只手臂,但她很乐观很自信,还以“自信水流东,花开半夏”来勉励自己。当她讲起童年一些因为身体缺陷而不太愉快的经历时,后面的百人团中有人泪眼朦胧,有人神情哀伤,连蒙曼老师的眼角也闪着点点泪光。
如果是别的主持人,有可能会趁机渲染大家的情绪,让观众们一起同情这位选手的不幸遭遇,让全国人民的眼泪陪着过年。
可是站在台上的董卿脸上始终挂着盈盈笑容,以对待其他选手一样的态度和目光来对待这位“东方的维纳斯”。她并没有滥用她的同情。她的点评很体贴也很到位:“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完整,只不过有些是看得见的残缺,有些是看不见的。但在你身上最宝贵的是,你用你的乐观、坚强、勇敢去追求了一颗完整的心灵。”
董卿的一席话,让大家忍不住为她点赞,在那一刻她身上充满人性的光辉。其实有残缺的人最怕的就是别人的眼泪和同情。一位心理专家说,当你看到残疾人时,只需要平等地表达关心即可,不需要君临天下般的怜悯。董卿没有怜悯她,更多的是尊重。董卿温婉的待人态度,让我们感觉她不只气质非凡、优雅端庄,而且极有修养。
有教养的女人善解人意,通达世情,不天真,不偏激,在任何突发变故面前都能处变不惊;有教养的女人,面对名利金钱的诱惑,会三思而行,反复斟酌,不会轻易让自己陷入尴尬的处境;有教养的女人,在平静的岁月,是柔风细雨,于淡然中抒旖旎柔情。
一个人的教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单纯的礼貌,是一种习惯的积累,一种涵养的综合。有教养的女人,不一定家世良好,但大都爱好读书和学习,懂得只有知识的充实和强大,才能忠实自己,受益一生。有教养的女人,不一定坚强独立,但大都崇尚本真的自我,懂得只有心灵的纯净和善良,才能感受生命的真实。
民国才女张爱玲的一生虽然凄凄切切,然而她较高的气质修养,却是民国才女中不可忽视的一瞥惊鸿所在。
张爱玲的父亲是一个典型的遗少式人物,有旧式的文化教养,会吟诗作赋。而她的母亲则是清末南京黄军门的女儿,先后两次出洋,深受西方文化的熏陶,从小便给予了张爱玲西式教养,让张爱玲弹钢琴、学英文、画画、配颜色……最重要的是决定送张爱玲去上学。
正是在这种家庭的培养下,年幼的张爱玲就已经对中西式的礼仪有了很深的了解。而在中西文化的教导下,成长中的张爱玲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艺术的追求更是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在她的作品中,人们不但看到她将世俗的生活写得情趣盎然,而且其笔下刻画的那些鲜活人物似乎从侧面也反映出了一部分张爱玲本人的真实。
在胡兰成所写的《民国女子张爱玲》中就曾有一段话:“第二天我去看张爱玲,她的房间里华贵倒使我不安,那陈设与家具原简单,亦不见得很值钱,但竟是无价的,一种现代的新鲜明亮断乎是带刺激性。阳台外是全上海在天际云影日色里,底下电车当当地来去。张爱玲今天穿宝蓝绸缎袄,戴了嫩黄边框的眼镜,越显得脸儿像月亮。三国时东京最繁华,刘备到夫人房间竟然胆怯,张爱玲房里亦像这样的有兵气。我在她房里亦一坐坐得很久,只管讲理论,一时又讲我的生平,而张爱玲亦只管会听。”
然而不论怎样,她那一身古典旗袍的优雅与在任何场合都颇显高傲的气质扮相,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生活的细节是一个人教养的缩影,无影又无形却又无处不在。有教养的女人不会随着岁月流逝而渐失光泽,反而会越发耀眼迷人。
18世纪末,政治家、思想家勃客曾写过这样的话:“教养比法律还重要,它们依着自己的性能,或推动道德,或促成道德,或完全毁灭道德。”在古代形容一个女人有教养是“知书达理、温柔贤惠”。教养是文明规范,是道德基石,是一种优秀的素质,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肃然起敬。
富有教养,是女性道德美的表现形式,它会随着岁月的增加、心灵的净化而日益显示出它的光华。有教养的女人像潺潺溪水,让周围的人被浸润。和有教养的女人共事和生活,我们会觉得和谐而愉悦,常常还会得到人性的升华和感动。
教养是一种潜在的品质,并不会多么直接地吸引人的眼光,但是,对凡尘中的我们来说,生活需要女人有教养,家庭需要女人有教养。
不需要开口,走几步别人就知道你的境界
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有传说中“气场很强大”的朋友,其实这个气场不仅与个人能力有关系,还与自己的气质举止有很大关系。就好像普通人与职业模特走在一起,总会显得略逊一筹。
事实上自己逊色的并不是姿色,当然也不是才华,而是你走路的姿势。模特的步态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所以模特走路的样子气场十足。对女性而言,展现特有的韵味,拥有轻盈的步态十分重要。
舞台上的董卿始终保持着端庄高雅的体态,面带一如既往的微笑,激情饱满地与选手对话。在走下台的时候,董卿的步态那般轻盈,似一缕春风,妙不可言。她的步履轻捷、娴雅,步伐略小,一直走直线,展示出了温柔、娇巧的阴柔之美。
行云流水般优雅的步姿、款款轻盈的步态是女性气质高雅、温柔端庄的一种风韵,而优美的步态,则更加增添了女性贤淑、温柔之魅力,展现了女性自身的风采。
绝大多数的女性都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妆容和衣着打扮上,很少有人会注意自己的步态。试想一下,一个妆容无可挑剔且穿着考究的女性,走路却是左摇右摆、含胸驼背的话,会不会给人一种大煞风景的感觉呢?
步态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却足以展现女性的魅力。我国古代女人以小脚为美,穿“三寸金莲”成为当时女性最时尚的行为。当女性穿上“三寸金莲”的时候,走路的姿势是“柳步”,就好似风中的杨柳一样左摇右摆、婀娜多姿。
现代女性已经不再裹小脚了,但是为了美,会穿上高跟鞋。穿上高跟鞋后,女性走路的姿势又发生了改变,气质一下子被提升了。此外,模特们特有的猫步,也是美的表现。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女性走路步态轻盈,都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白落梅在书中这样描写林徽因:“每多走一步,多读一句,似乎更加清晰地看见林徽因从那朦胧的烟雨里撑着油纸伞向我走来,踏着清风,步态优雅轻盈,挽着云彩,光鲜而缥缈,于是,我多想伸手去抓住你,抓在我的掌心,哪怕时光流水会磨去我手心的掌纹,我也要牢牢地抓住你的身影。”才女林徽因无论是事业、感情、修养甚至是走路的姿势,都为后人所敬仰和效仿。
走姿美有一种说不出的迷人魅力,即使一个相貌平平的女子,如果走起路来很有风度和气质,也能成为别人眼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步态轻盈的女子在走路时,手臂轻轻地来回摆动。绝对不会像男人一样把胳膊肘外扩,她们会把肘关节往里收,大拇指向食指靠拢,手腕部位与大腿稍稍摩擦。同时还会把腿部绷直,肌肉收紧,膝关节沉稳有力,这样的步态马上让人显得高了,而且给人的整体感觉会比较挺拔。
步态轻盈的女子通常会采取一字步的走姿。她们在迈开步子时,有意识地用大腿的力量行走。当她们走路时最先是脚后跟着地,然后慢慢过渡到脚尖,脚尖稍稍向外侧打开,一步一步,有意识地用力踏地行走。双腿在膝盖内侧有一个轻轻的摩擦,这样基本就可以知道自己是走在一条线上的,而她们身后的脚印看起来就像是含羞草的叶子一般。
林语堂说过:“优雅地老去,也不失为一种美感。”再灿烂的花朵,也抵不过时光的雕琢;再美丽的容颜,也经不起岁月的考验,唯有优雅,才能超越时光。优雅的女人,举止大方、仪态得体且走姿优美,她们知道姿态优雅地走路要“拉颈”“沉肩”“挺胸”,而不是随意性地含胸、驼背、八字脚、大甩手,走路带风,以至于丧失了女性应有的轻盈和柔美。
女性走路的步态不能千篇一律,要在不同的场合以及着装不同时走不同的步伐才行。
直线步态适用于日常生活。注意在行走时应该昂首挺胸,眼睛平视前方,肩膀不要摇晃,双臂前后自然摆动。脚尖微微向外或者向前伸出,走路时保持一条直线。这种步态可以彰显女人的亲和力。
高跟鞋步态适用于与人会面的场合。当女性穿上高跟鞋的时候,胸部就会自然挺起。走路时要注意收腹,整个身体应该向后微微倾斜,臀部向上翘。这时你会发现你的小腿也会自然变得饱满起来,脚背的线条会变得圆润,女性的身体曲线很容易因为一双高跟鞋而展露无遗。这种步态可以彰显女性优雅、干练的气质。
舞台步态适合参加活动或者聚会。舞台步与模特走路的姿势很相似,可以烘托出女性的肢体美感。走路时双臂摆动幅度要大,摆臂的动作要干净利落,步伐要有节奏感。这种步态,可以彰显女性的朝气与轻盈之感。
女人走路时的步态并没有特殊要求,也没有规定固定模式,只要你的步履轻盈,可以展现你的气质,并且结合你所处的环境就可以了。一个长期保持步态轻盈的女人,也一定拥有较高的修养。
优雅与野蛮只一线之隔,有一种美叫细节
女人的细节看似全在不经意处,却是一个人长久地坚持和克制,先是用来自我约束和自我赏析,在自我约束中彰显教养和品质,在自我赏析中变得淡定和温暖;然后无心插柳柳成荫,每个路过的人都会忍不住驻足,或是被迷醉了眼睛,或是感觉到了世界的美好。
从搭配上来说,细节比起漂亮的衣服,更容易暴露一个人的气质和内涵。性格写在脸上,人品刻在眼里,审美看衣服,层次看细节。优雅的董卿,也是爱美的董卿,更是懂得细节的董卿。每一期都能看到她举手投足间,最干净简约的美甲。其中一期节目中,董卿的一抹砖红色美甲,成熟稳重,不张扬,不耀眼夺目,却完美地将气质与时尚尽显。
手是女人的第二张脸。爱美甲的女人更注重细节美。美甲恰恰能帮助我们提升气质和女人味。作为一个职场女性,简约干净的美甲或许能为我们加分不少。美甲,就是女人最好的细节搭配。
搭配是一门哲学,藏着女人对生活的领悟。董卿一直信奉美帼一位设计师的话,“细节与上帝同在”,她秉承了上海人追求细节的特性。注重细节的女人,会在岁月的沉淀中越来越好。
女人的美,美在细节和品位,与一个人的修为、素养、能力成正比,这是一种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和生活情趣,正是这些品位、内涵与个性,给女性的美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拥有美丽的容颜和优雅的气质,几乎是所有女人的梦想,这是需要在细节中呵护和培养起来的灵魂,让美可以不受外在条件的影响和限制。典雅的发型、精致的首饰、诱人的香水,注重细节的女人可以打造出自己生命的美丽。
胡蝶(原名胡瑞华)
1924年,中华电影学校招生,一千多人应试。一个叫胡瑞华的16岁姑娘很忐忑,虽然家里最显赫的亲戚是父亲姐夫的哥哥——北洋政府“内阁总理”唐绍仪,但血缘的迂回早已稀释了亲情的浓度,怎样才能从千人之中脱颖而出?
她灵机一动,别出心裁地梳了一个横S发型,在左襟别了一朵大花,长长的耳坠古雅地从耳垂上流泻下来,身着长裙圆角短袄,很复古的打扮,在密密麻麻的时装新女性中卓尔不群。试问有哪个面试官不被她精致的美所打动呢?
她如愿以偿地成为中华电影学校第一期,也是唯一一期学生。从只有几个镜头的卖糖果女孩到女一号,她积累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能量。终于,《秋扇怨》让胡瑞华破茧变为蝴蝶,成为邵逸夫哥哥邵醉翁创办的天一公司的当家花旦。
1931年,有声电影取代默片成为主流,她主演了中国第一部蜡盘发音的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演戏配音时,在录音棚一待就是7个小时。
虽然她自谦“论演技,我是不如阿阮的”,但深陷情伤的阮玲玉付不出她这份“功夫”。所以,她成为影坛无人能及的“一姐”。顷刻间,她的头像变成最时髦的装饰;她穿的旗袍、戴的首饰一出街便被模仿;八卦杂志关注着她的一举一动,把她的打扮从头到脚分析给读者,以她作为最美丽女子的模板,甚至,她的酒窝也成了美女的重要标志。她的每个细节都被人们追捧和爱戴。
女人可以不美,但绝不可以不细致。细致体现在装扮上就是注重穿着的细节、星星耳坠、皮外套的毛饰边、裤角的流苏,都像极品香水一样,能把悠然的女人味不经意地挑逗出来。“闻香识女人”已经说得太多,懂得用细节装扮自己的女人才是最有品位的女人,因为“美丽的女人悦目,细致的女人悦心”。
细致的女人会把每天上班前给自己搭配服装的时间,当成重要的仪式,从选择上衣、下装、配件,到最后试穿,整个过程中的期望、兴奋、满足、亲切简直就是一种“自恋”,女人会在这个想法及实践的过程中比过去更加体贴自己,这是一颗美丽、细致的女人心在破土、发芽、开花,成长为真正的美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