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长庚在京剧《群英会》里饰演鲁肃的画像
♥程长庚让新娘
众所周知,三庆班作为进京给清朝乾隆皇帝祝寿的“四大徽班”之首,在京剧发展史上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后来的班主程长庚被人称为“京剧鼻祖”,但人们未必知道他让新娘的故事。
出生于安徽潜山的程长庚,作为宋代理学家程颐、程颢的后人,从小期盼读书上进,无奈家境贫寒,上不起学,只能学戏糊口。后来,他随舅舅进京,拜米喜子为师,在三庆班搭班。走红以后,他名气大了,银钱多了,可艺人低贱的身份使得他不能入族谱,连以前订好的亲事也因此被人家退了,把他的老母活活气死了。从此,他发誓终身不娶,并领养了两个儿子,作养老送终之计。
等程长庚掌舵三庆班、在京城大红大紫以后,礼部尚书延煦看他孤身一人,身边还带着两个孩子,没人照应,生活多有不便,于是擅作主张,买了一个大户人家的丫头,送给他做老婆。这让程长庚左右为难:成了这门亲吧,违背了自己的誓言;退回这门亲吧,得罪了礼部尚书。恰在此时,戏班的管事向他告状,说专门请来写剧本的落魄秀才卢胜奎最近频繁出入青楼,无心创作。
卢胜奎在京剧《群英会》里饰演诸葛亮的画像。
管事的一番话提醒了程长庚,“食色,性也”,何况卢胜奎正当青春,需要成就一门亲事,来拴住他的心。于是,他有了一个两全其美的主意:将礼部尚书延煦送给自己的新娘,转送给卢胜奎,既守住了自己的誓言,又拴住了卢胜奎的心。
结婚以后,卢胜奎一心一意为三庆班写剧本,下笔如神,不到一年工夫,居然改编出二十多个三国戏的剧本。
梅巧玲在京剧《雁门关》里饰演萧太后
♥梅巧玲为偷钟的下人掩饰
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祖父梅巧玲是一位因“焚券”而被人广为传颂的“义伶”,以仗义疏财、救人急难闻名,曾有为偷钟的下人掩饰的一段趣话。
有一天,梅家的一个下人因为赌博欠债,被债主逼不过,把客堂里的挂钟偷了出来,想卖几两银子,偿还赌债。谁知那天刚巧有一位梅巧玲相熟的朋友来访,看到下人东张西望,慌慌张张,知道没干好事。见了梅巧玲,朋友说起刚才的事情。谁知梅巧玲听了,不但不恼,反而帮下人掩饰:“那架挂钟是早已停摆了的,是我叫他抱出去修理的。”
过了一会,梅巧玲把另一个下人叫到一边,偷偷地告诉丢钟的事情,命他赶紧带些散碎银子,寻找偷钟人,代他偿还赌债,将钟取回,依旧叫那偷钟的下人回来当差。
从此,那偷钟的下人悔过自新,不再赌博,并对主人忠心耿耿。

许德义(左)在京剧《巴骆和》里饰演鲍自安
♥许德义自己打自己
早前,梨园行有不少艺人极重戏德,律己甚严,如果在戏台上出错,就会深深自责。京剧艺人许德义因为在戏台上出了差错,不慎摔倒,居然自己打自己,以志永世不忘。
有一次,北京的中和戏院上演《铁笼山》,唱武花脸的名角许德义饰演姜维。按照剧情,姜维上台以后,有这样一套动作:先把髯口一摆、两摆、三摆,然后左手抚剑,右手推髯,右腿往左踹,回头看,有点像“回头望月”的姿势。那天,许德义不知怎的,在三摆髯口以后,右腿往左一踹,用力过猛,左腿靴子一歪,整个人竟然倒在台上,出了事故。等把戏演完,许德义到了后台,拿出三尺多长、一寸厚的箱板,照着自己的左腿狠狠地打,一边打还一边骂,让自己永远记住这个教训。
【许德义(1882—1944):男,京剧武净。自幼在福寿班坐科,武功基础扎实,长靠、短打皆精,表演上以勇猛见长,英气勃勃,颇有大将风度。代表剧目有《收关胜》的关胜、《嘉兴府》的鲍赐安、《金钱豹》的金钱豹、《采石矶》的常遇春和《九龙杯》的黄三太。】
梅兰芳在京剧《生死恨》里饰演韩玉娘
♥梅兰芳救助冒名卖假画者
不少戏曲艺人在练功和演出之余,喜欢练字画画,一者怡情悦性,二者提高修养。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绘画卓然有成,在梨园行颇有名气,还因此招来人家的仿冒。
抗战胜利后,在上海的一家小报上出现“艺人梅兰芳卖画”的广告。梅兰芳看了,分明是冒名售画。他的朋友们准备去那家小报兴师问罪,找出冒名者,狠狠教训一顿。梅兰芳告诉朋友们,这个冒名者估计是时运不济的读书人,要通过卖假画来赚钱,想必也有点“玩意儿”,还是先从侧面了解一下来龙去脉,再作决断。
经朋友们的进一步了解,冒名者的境况居然与梅兰芳估计的一模一样。于是,梅兰芳不但不怪罪,反而让朋友们给冒名者送了一些钱。冒名者开始谢罪不迭,继而感激涕零。
一桩假冒艺人之名售画的公案就此了结。而梅兰芳宽厚仁爱的品格,在朋友们的口中长久流传。
尚小云在京剧《桑园会》里饰演罗敷
♥难道尚小云家经常有丧事
梨园行素来有一批急公好义、救贫济苦的艺人,帮助贫困同行度过难关。“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云就曾经出资为无力办理后事的同业购买寿材。
逢年过节,尚小云家总能收到寿材铺寄来的账单。不明就里的人觉得奇怪:难道尚家经常有丧事?经打听,才知道原来尚小云早就宣称,凡亲邻、同业因家贫无力办理后事的,都可以“尚小云”的名义,向某家寿材铺赊购寿材。
同时,尚小云和这家寿材铺订下协议:凡是以“尚小云”名义赊购寿材的贫困亲邻和同业,如果无力还款,所有账目记在他的名下,逢年过节一并结算。
无独有偶。京剧富连成科班的总教习萧长华一生自奉甚俭,对于扶贫济困却慷慨大方。他捐款给粥厂,赈济贫民,冬舍棉衣,夏舍暑汤,并跟几家寿材店有约:凡穷苦艺人死后无力成殓的,只要拿着他开的字条去买棺材,只收半价,另一半由他支付;那些极度贫寒的,费用由他全额支付。他还在北京宣武门外买了一块地皮,作为“安苏湖梨园义地”,专门埋葬那些客死北京的外籍贫苦艺人。
(摘自《梨园趣闻录》,作者王向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