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介绍的戏里,多多少少有些趣味,但这出《霸王别姬》谈不上有趣。它如果不算悲剧的话,至少有强烈的悲剧气氛。
有喜有悲才是完整的人生,谁也不会没有挫折。
楚霸王项羽本来条件很好的,率领着江东八千子弟兵与各路英雄一起推翻了秦朝,而且成为各路英雄中最强的一支力量。他一开口就是“枪挑了汉营中数员上将”,就像说“我早餐吃了三个包子”。能称为“上将”的本领一定很大,而他一口气枪挑数员上将,太厉害了。
可是这个项羽有勇无谋,一步步失去了取得最后胜利的机会。但他的对手非常有谋,先是用假投降把他带进包围圈,然后又让人在四面唱歌。
他的妃子虞姬在包围圈里睡不着觉,半夜走出营帐,听见传来的是楚国的歌声。
这正是敌人的计策,用楚国歌声来涣散楚军的军心。“四面楚歌”这个成语就是这样来的,形容陷入困境。
虞姬听见巡更的士兵纷纷议论:
“伙计们,敌军唱的是咱们家乡的腔调,这是怎么回子事呀?”
“我说呀,这必是刘邦占了楚地了,招来的兵都是咱们的乡亲,你们说是不是?”
“这可怎么好哇。”
“不碍,咱们大王爷有主意。”
“得啦,大王爷除了天天饮酒,一点儿主意也没有。”
“是啊,咱们大王信用李左车,中了人家诱兵之计。这会儿被困垓下,天天盼着楚兵来救。可是,刘邦又得了楚地,后援断绝了,这可怎么好。”
“依我看,咱们大家一散,各奔他乡得啦。”
“别胡说!咱们大王爷的军令最严厉,还是巡更要紧。”
“唉,走着,走着。”
虞姬连忙唤醒项羽,项羽听见楚歌后,大惊失色。
这时又传来马叫声声。是项羽心爱的乌骓在嘶鸣。在接近包围圈时,乌骓警告地嘶鸣过,但项羽没当回事儿,现在乌骓又嘶鸣了。
项羽纷咐马夫将乌骓牵来。
项羽抚摸着乌骓:“乌骓呀乌骓!想你跟随孤家,东征西讨,百战百胜。今日被困垓下,就是你……唉,也无有用武之地了!”
(此处略去若干字)
项羽悲怆地唱:“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是项羽的作品,通过司马迁的《史记》千古传唱。他唱了自己的力气和倒霉,唱了跟着他一起倒霉的乌骓和虞姬。
事已至此,虞姬下了最后的决心,她要把她最美好的形象留给项羽。
她平静地开口:“大王慷慨悲歌,使人泪下。待妾妃歌舞一回,聊以解忧如何?”
项羽颤声回答:“如此,有劳妃子了!”
虞姬在从容悦耳的《夜深沉》乐曲声中舞动双剑。
《夜深沉》原是有唱词的,后来成为伴舞乐曲。有一出戏叫《击鼓骂曹》,演的是曹操让文士祢衡充当鼓吏为酒宴助兴,而狂傲的祢衡一边在《夜深沉》乐曲中打鼓一边怒骂曹操。演祢衡的老生需要具备精妙的鼓技,虞姬舞剑时的《夜深沉》中也有鼓声。
乐曲由缓转疾,剑光闪烁令人眼花缭乱。
这是一个美丽生命的留恋又坚定的诀别。
《霸王别姬》是梅兰芳大师众多新编剧目的一出,流传至今,脍炙人口。梅兰芳的新戏也有短命的。有朋友建议我介绍《花木兰》。我说:“豫剧有《花木兰》,京剧没有。”她说:“梅兰芳演过《木兰从军》。”我到网上查了查,发现这是梅兰芳1912年编演的新戏,后来没再演,只能听到老唱片上的片段。但《霸王别姬》已成了经典剧目。除了唱腔和剑舞,连服装和头饰都是梅兰芳亲自设计的。
梅兰芳去上海时,和花脸演员金少山合作过这出戏。演了霸王,金少山从此被称为“金霸王”。在北京,一直与梅兰芳合演《霸王别姬》的却是武生杨小楼。后来金少山回北京发展,北京观众闻名都想看看他演的霸王,看过后都挺失望。原来,金少山突出的优点是嗓子好,声音响。现都95岁的任溶溶、孙毅老师看过金少山的戏,听他们描述:“别的演员的声音是从前面来的,金少山的声音却是从后面来的,他的声音碰到后面的墙壁弹回来了。”很难想像弹回来的声音是怎样的。听说金少山在演《连环套》里的窦尔墩时,出场唱“点绛唇”曲牌,那嗓门硬生生把两支唢呐的伴奏声压了下去。但嗓子很好的金少山在表演上却比杨小楼粗糙多了,杨小楼善于从人物性格出发,表演细腻而传神。我觉得金少山的人生轨迹还是跟项羽有相似之处的。项羽力大勇猛,却少智谋,最后兵败自刎。金少山声音大,在艺术上动脑筋少,而且平时不积蓄不检点,竟至于贫病而逝。
一直到现在,花脸演员演《霸王别姬》里的项羽时,全都学原是武生的杨小楼,没有一个学金少山的,因为他实在没有什么可学的。
加载中,请稍候......